探究式教學過程設計的一般程序(探究式教學過程設計的一般程序包括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探究式教學過程設計的一般程序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如何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
探究性實驗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總是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探究性實驗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條件下,是學生自行(或在老師指導下)設計和完成的實驗,是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技能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踐活動,因此以設計性實驗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條重要途徑.
一、掌握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要求一般環(huán)節(jié).
根據科學探究的一般要求,結合初中物理課程的特點和8—9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探究分為七個環(huán)節(jié),并對每一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在探究過程中,要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明確他們所承擔的任務,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出主意、想辦法.要讓每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fā)揮主動作用.同時,科學探究又是一種集體性的協作活動,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由學生個人來進行,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則應通過小組活動,甚至全班性的活動進行.教師善于激勵學生提高科學探究的熱情和興趣,對對學生中存在的不同觀點,教師要給予學生的充分尊重.探究性實驗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是: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3、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4、進行實驗和懼證據;5、分析和論證;6、評估;7、交流與合作.
二、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設計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激發(fā)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進行探究的最直接動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選擇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引導發(fā)現問題、造成懸念、激發(fā)學習的內在動力.那么該如何創(chuàng)設情景呢?可以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多媒體展現動畫、新奇的實驗演示、或用教材中的“?”等,通過這些情景設置,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新課上,可以通過蝙蝠在夜間如何飛行,貓頭鷹在田間怎能樣捉到田鼠等一系列與聲音相關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探究聲音世界的興趣,進一步完成聲音的產生、傳播的學習.還可以以“假如沒有聲音”為主題展開探究聲音的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探究式實驗教學要注意思維的開放,體現“創(chuàng)新”意識.
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在課題、方法的選擇上,給予引導、幫助,但不能過多“介入”,更不能“包辦代替”.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通過一題多解、一問多答等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思維發(fā)散,在多種方法中比較最佳方案,進行再“拓展”學生在進行研究性求異思維活動中,創(chuàng)新意識也日益得到培養(yǎng).
例如:在測定鹽水密度的實驗時,學生歸納得出兩種方案:
方案一:a、用天平測出空杯的質量;b、在空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測出鹽水和空杯的總質量;c、將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鹽水的體積.
方案二:a、在燒杯中倒適量的鹽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b、將燒杯中的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剩余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c、讀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
這兩種方案都得利用到了天平和量筒,實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實驗的步驟不同.經過學生討論、對比、分析得出:方案一存在的缺陷是杯中水不能完全倒出,會導致測出密度偏??;而方案二卻解決了這個茅盾,會使得測量結果更具有可信性.
四、探究性實驗要關愛每個學生,體現學生的全體性.
物理教學中進行探究性活動不能認為只對學習好的學生適用,而對基礎差的學生就不適用.其實不同學生的個性、心理、智力、情感、品質各不相同,在探究的活動中的表現和探究的深度不同,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引導、激勵方式,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從探究中或多或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能使所有學生對物理學習增強自信心、成就感,又能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使物理教學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在實施探究性活動時,如果兼顧各層次的學生,讓全班的學生都從中受益,整體進步,從而防止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
五、探究性實驗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是按探險究的一般過程來設計的,實際進行探究活動時,不一定要按照這七個環(huán)節(jié)的排列順序進行,可以交叉進行,靈活掌握.
(2)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應該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到經歷較完整的探究過程.例如,學生開始接觸物理時,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是其中的某幾個,甚至是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隨著學生物理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發(fā)展,再逐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較為完整的探究活動.
(3)在探究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科的滲透和融合,探究的問題可能涉及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教師應該鼓勵和提倡學生應用他們在其他學科中學到和知識和技能,來進行猜想和假設、分析和論證、討論和交流.
總之,學生進行的科學探究活動,能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索和科學實踐的過程和方法,從而有力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的熱情和學習物理的興趣,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小學語文課探究型學習設計方案
探究型學習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設計:
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學習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的情景和途徑,進行諸如“《鳥的天堂》與《林?!返膶Ρ葘W習”,“《草船借箭》中對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周瑜的嫉賢妒能的理解與評價”,“結合身邊有意思的題材,口語交際、習作……,進行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等主題的探究性學習。以探究的方式,在老師的輔助與支持下,以問題為核心驅動學習。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帶著問題成長。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問題意識、信息素養(yǎng)、操作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學習的教學設計,就是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設計。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模式的設計,教學策略的設計。
1.教學模式的設計:
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研究意識、語文課的特點等,參考從事課程理論研究的薩奇曼(Suchman)提出的探究模式:
教師展示問題
*學生假設、收集資料,再假設
* 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設計了小學高年級學生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
*設置情景-質疑
*確定問題 、 探究 、 得出結論
*搜集資料 、 社會實踐 、 課上研讀
*實地 、 調查 、 精 研
* 考察 、訪問 、 讀 、 討
2.教學策略的設計:
探究模式的基本程序分為四個階段,相應的教學策略設計為:
(1)設置情景-質疑:尋找課文的難點、發(fā)散點、焦點……,或與生活、社會緊密相關的內容,創(chuàng)造閱讀與實踐參與的條件。創(chuàng)設探究的氛圍,采用有效而積極的教學措施,在不斷的啟發(fā)、引導和激勵中,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
(2)確定問題:確定有探討價值,且明確具體的核心問題。在問題情景中,學生或教師展示要探究的問題,并了解探究的程序。
(3)探究:設計支持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學習環(huán)境,以問題為核心,激活思維。鼓勵學生在真實、自主、開放、親身參與的問題情境中,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在合作與交流、閱讀與研討、操作與實踐、搜集資料與驗證等方式中展開學習活動。同時協助學生收集、整理、篩選資料,并激勵學生標新立異,彰顯個性,展示和超越自我。
(4)得出結論。
三、探究學習的基本步驟:
在實踐中,我對探究學習的基本步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鳥的天堂》、《林?!返谋容^學習”為例進行闡述。
第一階段:情景質疑,確定問題。
目標:
1.了解具體的學習內容。
2.激活思維,尋找并確定核心問題。
3.激發(fā)學生樂于嘗試探究性閱讀。
流程:
1.情景質疑:
《鳥的天堂》與《林海》同是借景抒情,但景物一南一北,差距較大,北京的學生大都沒有領略過大興安嶺與南方的景色,而且時間距今比較遙遠,當時的景、物,與現在也有區(qū)別。在初讀兩篇課文后,我讓學生在南北自然景物的對比的氛圍中,探討南北景物的差異。
2.確定問題:
考慮到既要與學生的知識發(fā)展水平相當,又要通過探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最后針對課文內容,確定為“南北植物的比較”。
第二階段:探究學習。
目標:
1.搜集資料,參加社會實踐。選中一個方面,去了解南、北環(huán)境及環(huán)保的情況,環(huán)保與我們的關系。培養(yǎng)觀察生活、探究自然和社會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探究能力,初步學習探究技能,培養(yǎng)合作能力。
2.研讀《林?!?、《鳥的天堂》。初步樹立研究的意識。
流程:
1.搜集資料,社會實踐。
(1)搜集資料:
選取南北兩個地方的植物對比,例如“落葉松與榕樹的比較”。
(2)組織實踐活動:
或去水利局、氣象局等地方調查,或訪問去過南方的家長、親戚、鄰居等;或訪問網站……,對比了解南國、北國的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異同與變化,與我們自己的關系等。
2.課上研讀。
(1)展示與交流資料:
以自己的資料,調查或訪問的結果,從“植物、環(huán)境、氣候”等幾方面,共同了解“南國與北國的植物”。
(2)學習語言文字:分別學習《鳥的天堂》與《林海》。
* 確定問題:
《鳥的天堂》:“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美在哪兒?
你是如何理解“鳥的天堂”的?
《林海》:“嶺、林、花”各具什麼特色?
* 探究活動:
獨自領悟,研讀語言文字的精妙,意境的深遠;在“同讀一卷書,各自領其奧”的境界中,或自愿組合,或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讀中表達,談中領悟,議中探究;……。
(3)研討:結合兩位作家精美的語言文字的描述,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感受到的自然景物的奇妙,探討“南北植物的異同”。
第三階段:得出結論。
是自然環(huán)境,水利情況,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等,造就了南國的蓬勃生機,北國的遼闊壯美。環(huán)境與人類、、動物的繁衍、生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
目的:
總結、回顧探究過程,以提高探究能力與探究技能。
流程:
1.回顧探究過程,談談自己的認識。
2.想一想自己所收集的資料、所調查的內容是否能夠解決“南北植物的比較”的問題。
3.寫一句精彩的有關環(huán)保的宣傳語。
不拘泥于書本與課時的編排,不為單純的知識的獲取。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在探究的氛圍里,在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下,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充滿個性的研討。在問題的驅動下,閱讀、搜集資料、論證、探討自己深感興趣的內容。讓語文學習成為多學科、多渠道的綜合學習,讓聽說讀寫訓練成為開放的、真實的、現實生活中的訓練。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
在最初階段,學生搜集資料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師要給以恰當的引導,協助學生做好收集、整理、篩選的工作。例如:收集并整理關于南方、北方的每日氣象變化預報的資料,就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教師就要幫助學生縮小研究范圍。比如:進行“廣州與吉林的氣象變化對比”等。教師還要提醒學生邊搜集資料,邊整理成表格、網頁等,做為資料以備使用。而隨著經驗的積累,學生會越來越傾向于有意識的為解決問題而搜集資料。
在探究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生們缺乏探究技能,在自主學習、協商、交流,實踐參與中的協調、自控、推進學習進程的能力等方面,也有所欠缺。一些學生思維水平不高,更需要恰當的引導、激勵,及時的幫助,因此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要給以不斷的激勵、引導與協助,而且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以防止陪讀生的產生。
此外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分項使用。我曾經結合口語交際練習,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水污染的調查”。
流程設計:
1.要求:自己查找資料,注明資料出處。
2.研究范圍:水污染的原因、現狀、危害……。
3.分工:一組通過書籍、網絡等,查找有關水污染的情況,一組調查、訪問或考察河流、水庫等水污染的現狀。
4.合作完成調查表。
5.根據調查情況,完成調查報告。
在共同探討中,在實踐應用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不僅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才能在實踐中得到鍛煉,而且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今日所學即為今日所用,今日所學、所初顯的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更為明日的改造生活、改造社會、推動世界的發(fā)展所用。讓語文學習與社會發(fā)展同步,與自我發(fā)展同步,共同走向更高更美的境界。
探究學習既訓練閱讀速度,提高收錄整理的能力,訓練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yǎng)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既全面提高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又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科學精神,學習了科學方法。設計適用于小學生探究學習的、符合未來發(fā)展的、操作性更強的教學設計,也將成為重要的問題之一。這也是我將要繼續(xù)深入研究的問題。
三、發(fā)現教學模式和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哪些區(qū)別?
發(fā)現教學模式和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哪些區(qū)別?
發(fā)現教學模式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區(qū)別如下
一、發(fā)現教育模式
1、發(fā)現式教學方法的基本教學過程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產生矛盾,提出要求解決或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促使學生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問題,提出解答的假設。
第三階段: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自己的假設。
第四階段:根據實驗獲得的一定材料或結果,在仔細評價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教師在應用發(fā)現法進行教學時,首先要把教材劃分為一個個的發(fā)現過程,制定出具體要求。
關鍵在于恰當地確定學生獨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教師結學生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最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只要跳一跳能達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時,學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會得到發(fā)展。
二、探究式教學法的過程結構
一般的探究過程涉及:觀察,提出問題,作出預測、猜測或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并開展工作以搜集數據,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與解釋(解讀數據)以驗證假設,得出初步結論,考慮其他可能的解釋及提出有待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將上述探究過程與結果以一定的方式陳述或表達出來,以及在這一過程中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開展評價。這個過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幾個步驟:
1.設問質疑。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式教學的出發(fā)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當然,教師也應該為了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那是更高層次的要求了。
2.實驗探究。這是教學的關鍵步驟,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擬定合理的研究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同時,要求教師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或必要的資料,由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或者查閱,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設。這時,教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單個學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將學生分組來完成。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尋求合作的團隊精神。
3.思考作答。經過探究過程,學生要把自己的實驗過程或者查閱的資料進行總結梳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釋。不同的學生或者團隊可以就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釋或看法。他們要能夠將自己的結論清楚地表達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4.分享矯正。這個過程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探究結果介紹給全體同學。由集體討論、辯論,使不準確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適時給予矯正,肯定長處,指出不足,注意營造融洽的交流氛圍,體現出課堂的民主精神。
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轉變觀念是很重要的。以往不少教師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這樣做其實是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別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忽略掉了?!皩W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么。”這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課程理論專家泰勒的一句話,指出了學生學習的本質。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又是教育活動中復合主體的重要一半,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教育就可能蛻變?yōu)椤榜Z獸式”的活動,靠重復強化和外在的誘惑或威脅來維持學習活動和產生學習效果,其后果不僅是學習質量和效益的降低,更嚴重的是壓抑了學生作為人所必須具備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的發(fā)揮,影響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
四、探究式教學法理論的局限性
作為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實踐中,它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導演”的作用,其備課的內容加大,不僅要考慮教授的內容,還要考慮實施的細節(jié)。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時間的掌控、課堂的組織也頗具挑戰(zhàn)性。其次,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程度也不好把握,作為強調調動學生能動性的一種教學方法,到底能給學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個難題。第三,作為由國外學者提出并倡導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我們還沒有成型的經驗和理論基礎。國內學者的探討大多集中在某個學科的教學體驗上,系統(tǒng)的理論支撐還比較薄弱。
探究式教學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轉變了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促進了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認真設計課堂的教學程序,同時加強了教師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精神,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獲得終身受益的自學能力,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四、如何在高中數學中實施自主探究式教學
所謂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活動諸要素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認知特點,所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而又簡約化的教學結構。也就是按照什么樣的教育思想、理論來組織你的教學活動過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集中體現。教學結構的改變必然會觸動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的理論等根本性的問題,可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深層次的改革。
一.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高中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創(chuàng)設情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虛擬實驗室中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學生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想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2.提出問題: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通過課題質疑法、因果質疑法、聯想質疑法、方法質疑法、比較質疑法、批判質疑法等方法與學生自我設問、學生之間設問、師生之間設問等方式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fā)展。
3.自主探索: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探索。先由教師啟發(fā)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獨立發(fā)現法、歸納類比法、打破定式法、發(fā)明操作法等方法。
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構建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但是又離不開教師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畫龍點睛的引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說的話很少,但是對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卻很大,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
4.網上協作:教師指導學生在個人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協商、交流、討論即協作學習,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建構,并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通過合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洞察。
5.網上測試: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新一代高中數學網上測試和評估軟件系統(tǒng)進行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的多種形式的高中數學學習效果的評價。
集設計、修訂、常模制作等網上測試和評估所需基本功能于一體,充分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數據庫管理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等技術手段來輔助系統(tǒng)的實現,使系統(tǒng)真正成為輔助網上測試和評估的有力工具。為了使低分數段的學生有成就感,高分段的學生有激勵作用,可以將測試題設計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達標級,按教學大綱要求設計;第二層次為提高級,在達標基礎上增加了分析層面的學習和變式練習;第三層次為優(yōu)勝級,增加了新舊知識聯系的綜合層次練習;第四層次為欣賞級,提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高考試題和數學競賽試題分析與解答。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創(chuàng)設情境”的策略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不同的是,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是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間接經驗,它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們理解性的接受、消化,僅憑目前課堂上教師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這就迫使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探索教學技巧。
1.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
多媒體技術是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與仿真技術相結合,則更能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師利用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例如在上“立體幾何”導言課時,利用多媒體電腦展示“讓所有立體幾何圖形都動起來”課件。
學生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想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與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學生對立體幾何的恐懼感。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2.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索”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倍鴤鹘y(tǒng)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chuàng)造性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應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fā)現問題,大膽發(fā)問。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fā)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
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強學生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有數學知識的存在,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讓學生把學習數學當作一種樂趣。
以上就是關于探究式教學過程設計的一般程序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