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chǎn)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的代表作品)

    發(fā)布時間:2023-03-08 20:12:32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82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業(yè)最低價)

    文章目錄列表:

    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的代表作品)

    一、世界上的建筑很多,也有不同的風格、格式。舉例一下有哪種風格的建筑,需要圖片!

    建筑風格主要類別

    1.按國家(民族)和地區(qū)分

    中國風格、日本、新加坡風格、英國風格、法國風格、美國風格、等。

    常用一個地區(qū)概括,如:歐陸風格、歐美風格、地中海式風格、澳洲風格、非洲風格、拉丁美洲風格等

    2.按建筑物的類型分

    住宅建筑風格、別墅建筑風格、寫字樓建筑風格、商業(yè)建筑風格、宗教建筑風格、其他公共(如學校、博物館、政府辦公大樓)建筑風格等

    3.按照歷史發(fā)展流派分

    (1)古希臘建筑風格,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

    (2)古羅馬建筑風格,約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羅馬建筑風格正是歐洲建筑藝術的重要淵源

    (3)歐洲中世紀建筑風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領主經(jīng)濟占統(tǒng)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

    (4)文藝復興建筑風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筑從經(jīng)驗走向科學化,不斷沖破學院式、城堡式的封閉

    以上四類可稱為古典主義建筑風格

    (5)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

    這一風格曾三度出現(xiàn),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他是歐洲古典主義的最后一個階段,其特點是體量宏偉,柱式運用嚴謹,而且很少用裝飾。另一次出現(xiàn)在1900-1920年,帶有一定的復古特征。第三次出現(xiàn)在1982年,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結(jié)合起來,并加入新形勢,這一風格在當今世界各國頗為流行。

    (6)現(xiàn)代評論風格,1960-1975。緣自西方60年代興起的“現(xiàn)代藝術運動”他是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建造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建筑,外觀宏偉壯觀,很少使用裝飾。

    (7)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亦稱“后現(xiàn)代派”,1980年開始出現(xiàn)。這一風格的建筑在建筑設計中重新引進了裝飾花紋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鑒不同的時期具有歷史意義的局部,但不復古。

    4.按建筑方式來分

    (1)哥特式建筑風格。

    盛行于眾世紀1050-1550,以宗教建筑為多,最主要的特點是高聳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縟的裝飾,形成統(tǒng)一向上的旋律。

    (2)巴洛克建筑風格。

    1600-1760,他是幾乎最為講究華麗、裝飾的一種建筑風格,即使過于繁瑣也要刻意追求。

    (3)洛可可建筑風格。

    1750-1790,主要起源于法國,代表了巴洛克風格的最后階段,主要特點是大量運用半抽象題材的裝飾。

    (4)木條式建筑風格。

    一種純美洲民居風格,主要特點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結(jié)構(gòu)。

    (5)園林風格。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流行,這種風格在深圳場當作概念炒作,其特點是通過環(huán)境規(guī)劃和景觀設計,栽植花草樹木,提高綠化,并圍繞建筑營造園林景觀。

    (6)概念式風格。

    90年代開始在國際上流行,其實是一種模型建筑,它更多的來余人的想象,力求擺脫對建筑本身限制和約束,而創(chuàng)再出一種個性化色彩很強的建筑風格。

    當今中國建筑風格分類解析

    1.歐陸風格

    “粉紅色外墻,白色線條,通花欄桿,外飄窗臺,綠色玻璃窗”,這種所謂歐陸風格的建筑類型,主要以粘貼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符號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較多的出現(xiàn)山花尖頂、飾花柱式、寶瓶或通花欄桿、石膏線腳飾窗等處理,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悶的暗粉色及灰色線腳相結(jié)合,另外,這一類建筑繼承了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結(jié)合裙樓、標準層及頂層、女兒墻加以不同的裝飾處理。

    2.新古典主義風格。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外觀吸取了類似“歐陸風格”的一些元素處理手法,但加以簡化或局部適用,配以大面積墻及玻璃或簡單線腳構(gòu)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積線色為主,裝飾味相對簡化,追求一種輕松、清新、典雅的氣氛,可算是“后歐陸式”較之前者則又進一步理性。目前國內(nèi)這種建筑風格較多,屬于主導型的建筑風格。

    3.現(xiàn)代主義風格。

    現(xiàn)代風格的作品大都以體現(xiàn)時代特征為主,沒有過分的裝飾,一切從功能出發(fā),講究造型比例適度、空間結(jié)構(gòu)圖明確美觀,強調(diào)外觀的明快、簡潔。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生活快節(jié)奏、簡約和實用,但又富有朝氣的生活氣息

    4.異域風格。

    這類建筑大多是境外設計師所設計,其特點是將國外建筑式“原版移植”過來,植入了現(xiàn)代生活理念,同時又帶有其種種異域情調(diào)空間。

    5.普通風格。

    這類建筑很難就其建筑外觀在風格上下定義,他們的出現(xiàn)大概與商品房開發(fā)所處的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環(huán)境或開發(fā)商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和開發(fā)實力有關。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樸素,無過多的裝飾,外墻面的材料義務細致考慮,顯得普通化。

    6.主題風格。

    主題型樓盤是房地產(chǎn)策劃的產(chǎn)物,2000年流行一時。這種樓盤以策劃為主導,構(gòu)造樓盤的開發(fā)主題和營銷主題,規(guī)劃設計依此為依據(jù)展開。

    你所需要的深受群眾喜愛的圖片就不要找了。每個人的審美觀念都不同,各種風格的代表作也不是一個兩個,要找?guī)讉€適合大眾的實在太難。風格的多元化就是不同審美觀所帶來的。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有洛可可式、現(xiàn)代主義派以及解構(gòu)主義的一些作品。他們的代表作你可以在網(wǎng)上輕易的搜到,都是十分聞名的。而群眾能夠接受的建議你找一些端莊大氣而又不出格的~咱中國老百姓還是比較保守的。以上只是簡介,你要知道的更詳細最好去圖書館查資料。網(wǎng)上的基本沒太專業(yè)的東西。一本中國建筑史、一本外國建筑史,簡略翻翻你就會有答案。

    二、貝聿銘、蓋里、隈研吾...大師的一生都藏在他們設計的博物館里

    以下文章來源于鳳凰空間 ,作者孫琬童

    人人都愛博物館,因為這些帶有濃重 歷史 、科學、文化藝術 氛圍的空間,承載了太多人類文明的積淀和回響,逛博物館,就是在進行一場不斷發(fā)現(xiàn)的旅行。

    博物館建筑 本身,也像藝術品一樣,凝聚了設計建造者們的心血與思考。

    (圖源:pixabay)

    - 01 -

    勒·柯布西耶:國立西洋美術館

    一座無限生長的博物館

    坐落于日本上野公園的國立西洋美術館,是20世紀著名建筑大師柯布西耶的作品,于1959年竣工。

    這座建筑,凝聚了柯布西耶30多年的思考,是柯布西耶早期 “可生長博物館” 概念的實現(xiàn)。建筑像螺旋的貝殼一樣,可以向外側(cè)無限增長,隨時可以滿足擴建的需要。

    當時柯布西耶的想法是在上野公園打造一個建筑群,除了美術館之外,還包括劇場、臨時展館、室外展場等,但由于預算有限,只建了美術館。

    國立西洋美術館(圖源:Archdaily)

    早在1929年,柯布西耶便提出了一個“世界城”的構(gòu)想, “世界城”中的核心就是世界博物館 。而“可生長博物館”(Musée à croissance illimitée)的模型,最早出現(xiàn)在1939年柯布西耶的一張草圖上。

    (圖源:Archdaily)

    柯布西耶設計的 印度亞美德城美術館 以及 昌迪加爾博物館暨畫廊 ,也都實施了“無限生長”的概念,在建造時留下了成長空間,希望今后能繼續(xù)擴建。

    印度亞美德城美術館(圖源:Archdaily)

    后來,勞埃德·賴特的 古根海姆博物館 也采用了類似的想法,展廳圍繞著大廳螺旋上升,最終形成一座收藏文明的“金字塔”。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圖源:pixabay)

    - 02 -

    密斯·凡·德羅:柏林新國家美術館

    凝聚畢生感悟的“帕特農(nóng)神廟”

    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之一,曾擔任德國包豪斯學校的校長。

    1961年,德國柏林政府發(fā)出邀請,希望密斯能回到故鄉(xiāng)主持柏林新國家美術館的設計工作。密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柏林政府的提議,他立志建造一座能夠跨越到新世紀的美術館館,美術館的規(guī)劃始于1963年,建造完成于密斯去世前的1968年。 這是密斯最后的建筑作品 ,他將畢生的感悟凝聚在此,有人稱, 這座建筑是鋼與玻璃的現(xiàn)代“帕特農(nóng)神廟”。

    柏林新國家美術館(圖源:Archdaily)

    在經(jīng)過6年的修復工作后,耗資1.1億歐元的柏林新國家美術館于2021年重新開放,這是一個大屋頂下的巨大方形空間, 鋼鐵構(gòu)架和超大的玻璃幕墻,將密斯“少就是多”的理念發(fā)揮到極致 ,地面上的展覽大廳四周都是玻璃幕墻,柱子與屋面的接頭處,按力學的要求,精簡到只有一個小圓球。

    柏林新國家美術館(圖源:Archdaily)

    當人們真正走進這個美術館,親眼見到只用8根柱子懸挑起來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頂蓋在所有人上方時,那種感覺無比震撼。

    柏林新國家美術館(圖源:Archdaily)

    - 03 -

    貝聿銘:盧浮宮博物館金字塔

    現(xiàn)代與古典相呼應的絕佳解決方案

    在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的職業(yè)生涯中,盧浮宮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貝聿銘此前積累的經(jīng)驗都在這個項目上迸發(fā)。從地產(chǎn)公司學到的城市規(guī)劃,在肯尼迪紀念圖書館上經(jīng)歷的政治斗爭,以及國家美術館東館備受質(zhì)疑的經(jīng)歷和在香山飯店項目中對文化遺產(chǎn)做出的 探索 等,促使 貝聿銘在盧浮宮博物館改造項目中,找到了可以平衡 歷史 和現(xiàn)代的最佳解決方案。

    貝聿銘在盧浮宮入口處建造了高21米寬30米的玻璃金字塔和三個小金字塔,玻璃金字塔的存在既突出了中心,又不會遮掩盧浮宮原來建筑高傲的存在,現(xiàn)代風格的玻璃金字塔與文藝復興風格的老建筑形成對比,它們互相映襯卻不會互相削弱,現(xiàn)代與古典呼應,既尊重 歷史 ,又充滿活力。

    盧浮宮博物館玻璃金字塔(圖源:unsplash)

    貝聿銘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外張拉力式幕墻系統(tǒng),在玻璃上按網(wǎng)格拉鋼索加固。懸掛玻璃的三角形鋼架、長條形圓弧端頭的懸掛鋼柱、網(wǎng)狀鋼索的聯(lián)結(jié)無一不體現(xiàn)出構(gòu)造的精美、施工的準確,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件藝術品。

    盧浮宮博物館玻璃金字塔(圖源:Archdaily)

    貝聿銘的做法,也被后來的很多建筑師參考。 諾曼·福斯特在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建筑大英博物館的改造中,使用了非常反傳統(tǒng)的玻璃天花板。

    大英博物館(圖源:unsplash)

    - 04 -

    貝聿銘:蘇州博物館

    隱藏建筑師,凸顯地域文化

    貝聿銘說:“我不屬于任何流派,也沒有投入任何建筑運動。”

    貝聿銘是一個謙卑的 歷史 主義者,沒有任何一位建筑師會像他這樣花如此多的時間研究 歷史 。因此貝聿銘的設計方法,和很多設計師那種特立獨行不同,他 沒有固定的風格 ,不是把自己已經(jīng)形成的套路拿到世界各地去用,他設計的建筑在不同的地域中有不同的狀態(tài)。我們從他晚年所設計的 蘇州博物館 中,便可強烈感受到這一點。

    蘇州博物館(圖源:Archdaily)

    貝聿銘將對故鄉(xiāng)、對自身的中國血統(tǒng)、對中國文化、對幾何形體的熱愛,都融合在了這幢建筑里, 他說,蘇州博物館是他的一部“自傳”。 從蘇州博物館的幾何造型、片狀山石、鋼結(jié)構(gòu)等建筑語匯中,我們看到貝聿銘對于現(xiàn)代建筑和 歷史 傳統(tǒng)之間聯(lián)系的 探索 ,以及對中國本土建筑語言的尋找。

    蘇州博物館(圖源:Archdaily)

    為了挑選一棵合適的松樹,貝聿銘不辭辛勞奔波三百多千米;為了尋求石頭合適的切割手法,他6次親赴濟南;他將巨石切片,燒制出陰影,再將石片按照顏色由深入淺、高低錯落地排開,還原了千年前的山水畫……

    蘇州博物館(圖源:Archdaily)

    貝聿銘的封山之作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依然是一部“隱藏自己,凸顯地域文化”的作品。91歲高齡的貝聿銘花了兩年時間行走中東,研究伊斯蘭文化,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造型簡潔抽象,既是對正統(tǒng)的現(xiàn)代主義,也是對古老伊斯蘭建筑的回應。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圖源:http://pei-architects.com/)

    - 05 -

    弗蘭克·蓋里:古根海姆美術館

    挑戰(zhàn)和諧、統(tǒng)一、穩(wěn)定的價值觀

    由弗蘭克·蓋里設計的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壯觀的解構(gòu)主義建筑。 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建筑風格之一,解構(gòu)主義“挑戰(zhàn)了和諧、統(tǒng)一和穩(wěn)定的價值觀”。

    建筑由數(shù)個曲面塊體組合而成,建筑外立面使用了三萬多片鈦片,令博物館在不同的天氣和光線下呈現(xiàn)色彩變化,鈦合金和蔓藤花紋樣式的建筑形態(tài),改變了所有人心中對于建筑物外觀的看法。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圖源:pixabay)

    西班牙著名建筑師拉斐爾·莫尼歐曾夸贊道:“沒有任何人類建筑能像這棟建筑一樣像火焰般在燃燒?!?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圖源:pixabay)

    因為這座建筑,還誕生了一個詞—— “畢爾巴鄂效應” ,用來描述一座建筑改變一座城市的現(xiàn)象,從此,無數(shù)造型怪異的建筑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

    另一位解構(gòu)主義大師 扎哈·哈迪德設計的維爾紐斯古根海姆博物館 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流線型曲線,戲劇化的形態(tài),展示了扎哈對于未來建筑的看法。

    維爾紐斯古根海姆博物館(圖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 06 -

    理查德·羅杰斯&倫佐·皮亞諾:蓬皮杜藝術中心

    鋼鐵怪獸的逆襲

    20世紀70年代,理查德·羅杰斯和倫佐·皮亞諾在巴黎完成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作品—— 蓬皮杜藝術中心 ,那時整個巴黎幾乎天天都能聽到議論和謾罵這一作品的聲音,而在爭議之后,它為整個建筑史書寫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精彩篇章。

    蓬皮杜藝術中心被認為是博物館設計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其具有未來主義特征的設計 打破了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的精英光環(huán)。 如今,它更是成為巴黎最受人們喜愛的地標之一,足以與埃菲爾鐵塔相媲美。

    蓬皮杜藝術中心(圖源:Archdaily)

    除了外圍28根作為支撐的柱子外,蓬皮杜藝術中心內(nèi)部 沒有一根柱子,甚至連一道墻都沒有 ,在傳統(tǒng)建筑里被隱藏起來的梁、柱、管道、線路、供暖照明設備,都被涂上不同的顏色,不加掩飾地展示在公眾面前。

    蓬皮杜藝術中心(圖源:Archdaily)

    后來,一幢幢用鋼鐵打造的建筑紛紛拔地而起,開辟了全新的建筑美學,此謂“ 高技派” ,彰顯出 科技 帶來的力量感。

    理查德·羅杰斯的作品:勞埃德大廈(圖源:Archdaily)

    從倫佐·皮亞諾近年來的作品奧斯卡電影博物館中,依然可以看到“高技派”的影子,新建的建筑看起來就像是地面升起來的一個奇妙球體,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類似科幻電影的體驗。

    奧斯卡電影博物館(圖源:RenzoPiano建筑工作室)

    - 07 -

    隈研吾:梼原木橋博物館

    21世紀的建筑應該“消失”

    日本建筑師隈研吾在初出茅廬時,追求的是西方建筑的新奇感,結(jié)果建成的作品差評如潮,他幾乎被“逐出”日本建筑圈,12年沒有接到東京的項目。在這段蟄伏的歲月里,隈研吾回歸鄉(xiāng)村,并對當代建筑進行了反思,形成了包括 “負建筑”“微粒的建筑”“自然的建筑” 等一系列獨特的建筑理念。

    隈研吾強調(diào)建筑應該以柔克剛,“服從”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而與之融為一體,建筑是配角,環(huán)境才是主角,這些理念在他所設計的 梼原木橋博物館 中得到了完美體現(xiàn)。

    博物館由無數(shù)相互交織排列的木梁架組成,建筑好像懸浮在空中,所有的結(jié)構(gòu)都由建筑底部的一根中心支柱支撐。隈研吾通過對傳統(tǒng)木結(jié)構(gòu)的運用,讓建筑與周邊茂盛的森林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

    梼原木橋博物館(圖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

    博物館兩頭設有兩部全玻璃升降電梯,這兩個透明的長方體巧妙地掩藏在背后的植物景觀中,這樣就能完全突出全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建筑主體,真正讓環(huán)境做了主角。

    梼原木橋博物館(圖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

    此后的博物館設計,隈研吾也延續(xù)著這樣的理念。 中國美術學院民俗藝術博物館的 建筑基地處于被周圍群山環(huán)抱的自然環(huán)境中,建筑與地形地貌完全契合,仿佛從山中生長出來一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環(huán)境的完整度。

    中國美術學院民俗藝術博物館(圖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

    最新落成的安徒生博物館新館由一系列圓形建筑構(gòu)成,結(jié)合蜿蜒曲折宛如迷宮般的小徑和綠色的樹籬,組成了一個“童話世界”。

    安徒生博物館新館(圖源:Archdaily)

    - 08 -

    王澍:寧波博物館

    建筑物應該有獨立的生命

    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始終是建筑圈的“異類”。29歲到35歲,人生黃金期,他選擇了“躺平”,經(jīng)過這空白的幾年,王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哲學,他認為,想要建筑作品傳達出那種文化里最好的狀態(tài),用一種很急的心態(tài)是做不出來的。

    王澍這種“慢”的心態(tài),造就了日后的 寧波博物館。

    王澍慢慢搜集附近村落廢墟的殘磚碎瓦,就用它們來建造屬于當?shù)氐牟┪镳^,這里的每一塊磚,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王澍希望將博物館建成一座 “有獨立生命的建筑物” 。王澍認為,剛建成并不是它最好的狀態(tài),當五年后、十年后……這片殘磚碎瓦中布滿苔蘚、灌木時,才是它真正迷人的時候。

    寧波博物館(圖源:Archdaily)

    瓦片是王澍試圖 將自然、人文遺產(chǎn)融入新興建筑 的許多方法之一,這樣的設計手法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尊重,也是對當代快速城市化的一種深刻思考。

    寧波博物館(圖源:Archdaily)

    王澍的最新作品 臨安博物館 ,延續(xù)了寧波博物館的理念,博物館建筑設計以半邊山水結(jié)構(gòu)為總體布局,是一座用石塊、竹子建成的原生態(tài)博物館。

    臨安博物館(圖源:Archdaily)

    結(jié)語

    觀賞每一座凝聚建筑大師心血的博物館,如同閱讀他們的生命

    就像是席慕容說過的:“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館?!?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有機會親臨現(xiàn)場去感受它們,愿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

    參考資料:

    《貝聿銘建筑 探索 》(黃健敏等 編著,出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隈研吾建筑設計作品全集》(【日本】隈研吾 【英國】肯尼思·弗蘭姆普敦 著,肖禮斌 譯,出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國立西洋美術館:日本的勒·柯布西耶 | 經(jīng)典再讀合輯1》(公眾號:行走中的建筑學)

    《賴特、蓋里都設計過的古根海姆博物館不是一座,是一群!》(公眾號:匠山行記)

    三、世界上近代最有名的設計師有哪些?舉出10個

    卡爾·拉格菲爾德、三宅一生、瓦倫蒂諾·加拉瓦尼、川久保玲、華倫天奴、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克里斯汀-迪奧、亞歷山大·麥昆、喬治·阿瑪尼。

    1、卡爾·拉格菲爾德

    卡爾·拉格斐(1933年9月10日-2019年2月19日,Karl Lagerfeld),出生于德國漢堡市,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

    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是“老佛爺”。2013年11月因涉嫌歧視胖子的言論被法國女性團體起訴。

    說起卡爾·拉格斐,腦海里的第一反映永遠是Chanel的藝術總監(jiān)招牌式的表情,佩戴著墨鏡,手拿抓扇、腦后拖著辮子,就是這永恒的墨鏡白發(fā)長辮的人卻占領時尚圈制高點。

    他永遠像“吃飽人參”一樣精力旺盛,精通德、英、法、意文,妙語連珠,他情迷傳統(tǒng),又憧憬未來,被傳媒封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代表”。

    2019年2月19日,卡爾·拉格斐逝世,享年85歲。

    2、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1938年4月22日-),1938年4月22日出生,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他以極富工藝創(chuàng)新的服飾設計與展覽而聞名于世。

    其后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觀念、習俗和價值觀,成為知名的世界優(yōu)秀時裝品牌。

    3、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Valentino(瓦倫蒂諾·加拉瓦尼登),這位以富麗華貴、美艷灼人的設計風格著稱的世界服裝設計大師,用他那與生俱來的藝術靈感,在繽紛的時尚界引導著貴族生活的優(yōu)雅,演繹著豪華、奢侈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

    他經(jīng)營的Valentino瓦倫蒂諾品牌以考究的工藝和經(jīng)典的設計,成為追求十全十美的社會名流們的忠愛。

    他出色的成就被世界時裝界公認為雄居于包括法國的圣·洛朗、皮爾·卡丹等人在內(nèi)的世界八大時裝設計師之首。

    具傳奇色彩的時裝大師 Valentino Garavani 與他的商業(yè)伙伴 Giancarlo Giammetti 于 1960 年創(chuàng)立了 Valentino。

    以 Valentino Garavani 命名的男女配飾系列,包括:手袋,皮鞋,小型皮具,腰帶以及手飾。高級訂造服的設計細節(jié)亦可見于凡此精美配飾系列,且多屬手工制造。

    Valentino 的經(jīng)典元素如花卉圖案、蝴蝶結(jié)和蕾絲亦予重新詮釋,令極富現(xiàn)代感的 Valentino 配飾更優(yōu)雅精致。

    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的代表作品)

    4、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英文:Rei Kawakubo,1942年10月11日-)是一位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出生于東京,畢業(yè)于慶應義塾大學。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

    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wèi)服飾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從那開始,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斗,永遠創(chuàng)造著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

    此外,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shù)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5、華倫天奴

    卓凡尼·華倫天奴(GIOVANNI VALENTINO),著名時裝設計師,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市(NAPLES),為世界頂級名牌[華倫天奴]始創(chuàng)家族之第三代繼承人。

    6、高田賢三

    高田賢三(1939年2月27日-),生于日本兵庫縣姫路市,日本時尚設計師。著名時尚品牌Kenzo(包括香水,化妝品及時裝)的創(chuàng)始人。

    高田賢三這位法國籍的日本時裝設計師用自己的名賢三命名的KENZO品牌,已經(jīng)不僅僅是時裝業(yè)的精品,在化妝品、香水領域也是大名鼎鼎。

    KENZO的時裝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拔高,它有一點點傳統(tǒng),有許多熱情的顏色,有活生生的圖案,還有幾分狂野。幾乎每一款都能找到實際穿著的場合,但吸引力之強卻使你絕不厭倦。

    在云集中提到:高田賢三還是青年的時候,他遠赴巴黎開始他的國際時裝設計師生涯,他有備而來,已經(jīng)在日本對服裝有了深入的研究,雖然,他設計的服務對象從東方人轉(zhuǎn)為西方人,但絲毫沒有礙障,而從此,他開始了不以國界為設計范疇的國際性工作。

    7、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1943年出生于日本,日文名Yohji Yamamoto,是世界時裝日本浪潮的設計師和新掌門人。他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線條流暢,反時尚的設計風格而著稱。

    8、克里斯汀-迪奧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905年年出生于格蘭維爾,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迪奧的創(chuàng)始人,畢業(yè)于科學政治學院。1957年不幸卒于心臟病。

    9、亞歷山大·麥昆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出生于倫敦,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有“壞孩子”之稱,被認為是英國的時尚教父。

    1991年,進入圣·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藝術系碩士學位。1992年,自創(chuàng)品牌。1993年起相繼在英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服裝公司工作。

    在倫敦的一次時裝展中被《Vogue》的著名時裝記者IsabellaBlow采訪報導,使他從此走上國際舞臺。1994年,擔任圣·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的裁縫教師。

    1996年,為法國著名的“紀梵?!?Givenchy)設計室設計成衣系列。1997年,取代John Galliano擔任Givenchy這法國頂尖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1998年,他設計的“紀梵?!?9春/秋時裝展”在巴黎時裝周上獲得一致好評。他在1998年里為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女主角扮演者凱特溫絲萊特設計了她出席奧斯卡頒獎晚會的晚裝。

    2010年2月11日,Alexander McQueen在倫敦家中自縊身亡。

    10、喬治·阿瑪尼

    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時裝設計師。出生于意大利皮亞琴察,學習過醫(yī)藥及攝影,曾在切瑞蒂任男裝設計師,1975年創(chuàng)立喬治·阿瑪尼公司。

    現(xiàn)在已成為時裝界最響亮的品牌之一。曾獲奈門-馬科斯獎、美國國際設計師協(xié)會等獎項,曾在14年內(nèi)包攬了全球30多項服裝大獎。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fā)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喬治·阿瑪尼排名第367。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卡爾·拉格菲爾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宅一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川久保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卓凡尼·華倫天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高田賢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山本耀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克里斯汀·迪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亞歷山大·麥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喬治·阿瑪尼

    四、室內(nèi)設計與園林設計有什么區(qū)別

    建筑設計是一棟建筑樓房除了結(jié)構(gòu)安全上面的設計以外的全部設計,包括建筑外觀,和房間內(nèi)部平面布局,和房屋的采光和通風等。而室內(nèi)設計包括室內(nèi)的墻面和地面和頂棚或門窗等裝飾和配色等設計。比建筑學專業(yè)要注重房間內(nèi)部的裝修細節(jié)和風格。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解構(gòu)主義景觀設計的代表作品)

    整合營銷傳播成功案例(整合營銷傳播成功案例分析)

    一般運營助理的工資是多少(一般運營助理的工資是多少錢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