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圖片)

    發(fā)布時間:2023-03-24 10:10:49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37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官網: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圖片)

    一、蘇州園林獅子林石舫詳細尺寸 最好附平面圖(注意是石舫)

    舫是園林中的一種建筑堂構。

    它一般建于水中或岸邊,外部呈船形或仿船形,稱為石舫。園中建舫,反映了園主歸隱后追求安寧、不受羈絆、自由自在的心理求索。和蘇州古典園林中的一些石舫不同,獅子林的石舫堪稱“異類”。它在創(chuàng)作理念、外觀體量,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均與眾不同。人們對此褒貶不一,頗有爭議。

    建于元代的獅子林,園林原來并無石舫。民國初年,富商貝潤生買下獅子林后,將荒蕪的園林重新修葺。貝家在修建時,部分建筑采用了當時先進的建材(如水泥、磨光石子、彩色玻璃等),糅進了西方的裝飾風格(如鑄鐵欄桿),引進了西方風景特色(如人工瀑布),從而反映了民國初年的園林建筑風韻。獅子林石舫,正是這種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

    石舫位于園西北的池邊,東臨真趣亭,北倚暗香疏影樓為背景。它的創(chuàng)作方法,一反古典園林石舫的寫意手法,而大膽采用追求形似的手法。尾艙共兩層。中艙屋頂為平臺,可登臨眺景。整個造型,酷似現實中的畫舫,因而顯得與經典的寫意山水景觀不夠協(xié)調。它的體量比較大,在蘇州各園林石舫中屬于“船老大”。為此,有人認為空間顯得逼仄,疏密有致不夠。在建筑材料上,石舫其實非“石”而仿“石”。貝家特意將建造上海匯豐銀行后多余的高級水泥運來,配上考究的磨光石子,采用先進的工藝,制成一艘漂亮美觀的“仿古石舫”。

    獅子林的石舫,盡管在客觀上存在少許不足,但瑕不掩瑜,仍可稱得上是成功的。其一,從歷史發(fā)展上看,獅子林走過了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經歷了寺廟園林、第宅園林和祠堂園林的嬗變。其造園風格,也必然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任何建筑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從而打上時代的烙印。在蘇州古典園林寫意山水風格占主導地位的基礎上,適當吸收和融合西方園林文化的特色,正是獅子林區(qū)別于其它古典園林的獨特“個性”。其二,從整體布局上分析,石舫自有豐富景觀層次,設置障景功能,增添園池深邃感的妙用。選擇扇亭為基點往北眺望,石舫可以部分擋住暗香疏影樓,起到過渡作用。如果拆去石舫,就會使體量較大的該樓突兀在水邊一覽無遺,效果反而不好。其三,從實用功能上把握,此石舫并不是退隱的象征,而是一處實用的宴飲之所。貝家有廚師擅長烹飪船菜,主賓在特定的石舫載體上享受船菜,正是富商追求高雅就餐環(huán)境和氛圍的一種生活方式。石舫之所以造得比較大,顯然可以滿足宴飲空間的需求。而它的另一個“隱性”功能,卻被人們所疏忽。其主題,我們可以從飛瀑亭中屏刻《飛瀑亭記》中發(fā)現。園主曾有一段時期久客海上,為了不忘大海的濤聲。便在園內暗設機關,建造了巧妙的人工瀑布。其旁建亭名“飛瀑亭”,題額為“聽濤”。而石舫在充當“食船”作用的同時,顯然還可以“近瀑樓臺先得濤”,兼具“海輪”的功能。如此一舉兩得,豈不妙哉?

    從以上三個方面把握獅子林的石舫,我們能體會到建筑大師精心打造“石舫”這一獅子林名片的良苦用心。

    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圖片)

    二、從景觀設計的角度看滬蘇杭園林景觀特點

    一 宋代滄浪亭

    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于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外臨清池,曲欄回廊,古樹蒼蒼,壘疊湖石。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滄浪亭主要景區(qū)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huán)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

    滄浪一瞥

    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藏在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亭的結構古雅,與整個園林的氣氛相協(xié)調。亭四周環(huán)列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喬木五、六株。亭上石額“滄浪亭”為俞樾所書。石柱上石刻對聯(lián):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上聯(lián)選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句,下聯(lián)出于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句。全園漏窗共108式,圖案花紋變化式端,無一雷同,構作精巧,環(huán)山就有59個,在蘇州古典水宅園中獨樹一幟。

    滄浪一角

    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筑是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為明、清兩代文人講學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莊嚴肅穆。墻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相傳乾隆帝南巡時,曾召譽滿江浙的蘇州評彈藝人王周士于此堂內說書。堂南,“瑤華境界”、“印心石層”、“看山樓”等幾處軒亭都各擅其勝。折而向北,有館三間名“翠玲瓏”,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瓏”意而為名。

    竹是滄浪亭自蘇舜欽筑園以來的傳統(tǒng)植物,亦是滄浪亭的特色之一?,F植各類竹20余種?!按淞岘嚒?館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館曲折,綠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風乍起,萬竿搖空,滴翠勻碧,沁人心脾。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此外還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映襯。

    獅子林

    二 獅子林

    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旋,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園內建筑以燕譽堂為主,堂后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池邊

    三 拙政園

    園地“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稍加浚治,環(huán)以林木”,“地可池則池之,取土于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池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背浞址从吵鲎菊@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yōu)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如桃花片,“夾岸植桃,花時望若紅霞”;竹澗,“夾澗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瑤圃百本,花時燦若瑤華?!睔w田園居也是叢桂參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蘚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蘭如雪。杏花盛開,“遮映落霞迷澗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錦帳重疊。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獨傲冰霜。有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至今,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tǒng),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僅中部二十三處景觀,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的荷(“香遠益清”,“荷風來四面”);倚玉軒、玲瓏館的竹(“倚楹碧玉萬竿長”,“月光穿竹翠玲瓏”);待霜亭的桔(“洞庭須待滿林霜”);聽雨軒的竹、荷、芭蕉(“聽雨入秋竹”,“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玉蘭堂的玉蘭(“此生當如玉蘭潔”);雪香云蔚亭的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聽松風處的松(“風入寒松聲自古”),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蔭路曲的柳,枇杷園、嘉實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冠云峰

    四 留園三絕

    冠云峰

    冠云峰留園內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 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zhàn)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奇花異石,夸口要搜羅天下珍品于宮廷之中。 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名花奇石。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巴結上峰,自當上了此官后,有采辦“花石綱”的大權在手,于是放開手腳,拼命在民間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誰敢反抗,即以對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時為了搬樹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圍墻甚至房子,當時朱緬從民間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終于激起了方臘農民起義,當時方臘起義軍的一個口號就是殺“朱緬”,與方臘起義軍相呼應,蘇州地區(qū)也爆發(fā)了以石生為首的,農民起義。 不久,北宋政權由于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于為金所滅,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云峰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殿前琴藝

    楠木殿

    五峰仙館——楠木殿楠木殿是對“五峰仙館”的俗稱,“五峰”源于李白的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廳堂面闊五間,中間用紗隔屏風隔出前后兩廳。其中前廳約占了整個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積。正廳中間朝南設供桌、天然幾、太師椅等家具,左右兩邊分設幾、椅。眾多家具將正廳空間分隔成為明間、次間和梢間等空間系列,這樣的空間分布較一般的江南廳堂更加錯綜復雜,典雅繁美。仙館東西墻上分別設了一列開合非常大,但是裝飾卻簡潔精雅的窗戶。這樣的做法是要把窗戶外的兩個小庭院的風景借鑒進來,拓展廳堂的視覺空間,保證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線。所以我們走進五峰仙館沒有像以往走進其他老房子那樣,感覺陰暗、壓抑甚至還有點陰森森,相反感覺這個廳堂寬敞明亮,宏麗而大氣。五峰仙館的建筑用材非常奢華,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間也全部采用紅木銀杏紗隔屏風。使用如此貴重的木材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但是在抗戰(zhàn)時,楠木殿成了馬棚,饑餓的行軍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樣子。后來抗戰(zhàn)勝利后修葺園子時,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魚化石

    魚化石

    留園的五峰仙館內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墻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huán)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于云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真奇怪這么大尺寸的一塊大理石是如何完好無損從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真是一個謎。

    三、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的類型及其主要的布局特征?

    1.亭園林中最多見的供眺覽、休息、遮陽、避雨的點景建筑??芍糜谒H、山顛、山腰、橋頭、路旁?!秷@冶》“亭安有式,基立無憑”,意即亭之安置,各有定式,選地立基,卻無準則。因而有山亭、半山亭、沿水亭、靠山亭、與廊結合的廊亭、位于路旁的路亭與橋結合的橋亭、專門為碑而設的碑亭等。

    2.廊作用除遮蔭防雨,供休息外,還有分隔空間和導游的功能。在景觀上,可作透景、隔景、框景之用,使空間景觀富于變化,起到廊引人隨,移步換景的作用。布局應隨環(huán)境地勢和功能需求而定,忌平直單調。有爬山廊、廊橋、堤廊等。《園冶》“廊者,廡出一步也,宜曲宜長則勝。古之曲廊,俱曲尺之曲。今予所構之廊,之字曲者,隨形而彎,依勢而曲?;蝮瓷窖蚋F水際,通花渡壑,蜿蜒無盡。”

    3.榭《園冶》中謂“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蛩?,或池畔,制亦隨態(tài),意即榭是寄風景而構成的。水邊,花邊,構造靈活多變。

    4.廳堂《園冶》“堂者,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屋,以取堂堂高顯之義”。廳亦相似。古代會客、治事、禮祭的建筑。坐北朝南,體形高大,居于園中重要位置成為全園主體建筑。

    5.舫下部船體石制,上部船艙木制。旱船、石舫、不系舟。多位于水邊亦有水上者。

    6.樓閣樓與堂相似,只是比堂高一層。閣四周都要開窗,造型較輕巧的建筑物。園內登高望遠,游息賞景的建筑,控制風景視線,常為全園藝術構圖的中心,成為該園的標志。

    7.軒與臺軒類似于古代的車子,取其寬敞而又居高之意;臺,保持之意,筑臺高而堅,上面平坦成為臺。都宜建于高曠的部位,以便能登高遠眺風景,有助于增進景色。

    8.齋與堂不同之處在于一般為屏絕世慮、隱修秘居之所,一般式樣較收斂(聚氣斂神),令人有肅然起敬之感。一般位于偏院。

    9.房有所隱蔽而分內外,以為就寢之所。

    10.館暫時寄居,另一個住所之意,書房也可叫館,客舍為“假館”。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救命?。?!高分求教北京郊游方案??

    八達嶺長城

    所有來北京的人都以游覽萬里長城為快,“不到長城非好漢”已經成為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壯語。居庸關和八達嶺居京畿之北的險關要隘,是長城的一個縮影,是游覽長城中最主要的游覽點之一。

    八達嶺在北京延慶縣境內,距北京市60公里。它是關溝的第四道要關,也是居庸關之北,地勢險要?,F嶺上尚留有“天險”兩字。八達嶺口有座小小關城,東西各建一座,東關門額“居庸外鎮(zhèn)”,西門關額“北門瑣鑰”。東西兩關相距64公里。是通往北京的咽喉,在古代是關溝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關口。長城從“北門瑣鑰””城樓左右兩側起,各向南北延伸,高低起伏,猶如一條巨龍,騰躍在群山的山脊線上,氣勢磅礴。

    八達嶺山勢極為險峻,這段長城以巨石為基,上層用大型城磚砌成。依山而筑,高低不一,寬窄不同,其均高達7.8米,可容五馬并騎、十人并進。

    站在八達嶺長城西望,便會看到附近小石崗上用土筑成的烽火臺。關城西門外建有長城博物館,館內分四個展廳,其中一展廳為序廳,二廳展現明以前的長城,三廳展現明長城,四廳是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書畫廳。在城東門外青龍車站旁有詹天佑銅像。

    景點導游

    前門、展覽路等處每日晨有游覽車直達;北京北站有火車直達。

    返回

    白草畔

    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高度2161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百草畔自然風景區(qū)面積19.2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82%,海拔高度最低處也比城區(qū)高800多米。景區(qū)以百花爭妍的高山草甸為特點,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美,氣候涼爽宜人,夏季氣溫比北京城區(qū)低8-16度,是炎熱的夏季旅游度假的佳處所在。

    白草畔是北京地區(qū)唯一可乘汽車直達2000多米山頂的旅游景點,主要景點有山上八景和山下八景,還有觀光農業(yè)、五千畝仁用杏基地、萬畝松林、賞花園、采摘園等,歡迎各界朋友前來觀光度假,熱誠接待各類中小型會議、團體旅游和學生野外實習等。

    乘車路線:風景區(qū)緊臨108國道,距六里橋120公里,從天橋或六里橋乘917路汽車到房山,再轉乘小公共汽車到四馬臺村即可。每星期六和星期日917路汽車直達四馬臺村。

    五指峰是由五塊矗天而立的巨巖組成,形如五指,故名五指峰,是白草畔最高的山峰。因其雄偉秀麗,定為山上八景之一 ----五指峰秀。

    鯤鵬峽景區(qū)全長2500米,鯤鵬峰海拔1360米,其形似展翅的鯤鵬而得名。景區(qū)全部為自然景觀,以峽谷、奇峰和森林景觀為主,森林覆蓋率85%以上,樹木繁多,百花爭妍,尤以大片丁香花為奇。在丁香花開放的季節(jié),滿谷花香,直飄至數十里外。

    凌晨之際,站在頂峰極目遠望,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從微弱的紅線到霞光萬丈,就是“極頂晨光”的美景寫照。

    返回

    故 宮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guī)模宏大,占地72萬平方米,有房間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建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線上,按照“前朝后寢”的原則,布置著帝王發(fā)號施令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延部分,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以太后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寧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和養(yǎng)心殿,其后為東西六宮。出于防御需要,這些宮殿周圍間有高達10米的宮墻。

    午門

    是故宮的正門,游人可由天安門向北進入午門。午門平面呈凹形,正樓面闊九間,是皇帝宮殿的標志。午門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fā)來年歷書的地方。

    太和殿

    是故宮中最巍峨、最壯麗的建筑,面闊11間,進深5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有的最大木結構宮殿建筑。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jié)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賀賜筵。

    太和殿內外擺設有大量特殊的陳設,殿前的月臺上擺有銅鼎、銅龜、銅鶴等。三層漢白玉臺基下每個欄桿下都有排水的龍頭,用來顯示皇威。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雙龍下面的山海圖案象征江山永固。

    中和殿

    這里是皇帝親臨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員們行禮的地方。

    保和殿

    是冊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后,殿試也改在保和殿進行。游人在保和殿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塊最大、最宏偉,他是用整塊艾葉青石雕成,重達200噸,九龍飛騰在大海和流云中,象征著真龍?zhí)熳右唤y(tǒng)山河。

    乾清門

    是帝后寢宮以及皇子等居住的區(qū)域的正門。

    乾清宮

    是皇帝的寢宮,順治、康熙年間也兼做聽政、召見大臣之處。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陽、冬至、萬壽等節(jié)日,皇帝在這里舉行朝禮和賜筵。

    交泰殿

    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節(jié)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后來又在此存放皇帝行使權力的25方。此外,這里還有銅壺滴漏和清代制造的自鳴鐘。

    坤寧宮

    在明朝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滿族的習慣,將其改為祭祀神的場所。

    御花園

    出坤寧宮就是御花園,他有門與六宮相通。明朝這里供秋季大享和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為寺廟。園東北有疊石名曰堆秀山。御花園是一座以建筑為主體的宮廷花園,游人都愿在此拍照留影。

    東西六宮

    這是供妃子們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F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展覽館。西六宮基本上未動,仍按原貌布置。

    養(yǎng)心殿

    乾清門內的養(yǎng)心殿,從雍正到清末200年間,皇帝大都住于此。在同治、光緒年間,養(yǎng)心殿東暖閣是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的地方。

    返回

    虎峪自然風景區(qū)

    虎峪自然風景區(qū)位于北京昌平縣城西北9公里處,八達嶺高速公路北側,內有虎峪溝、百仙神洞、雀兒澗、體能拓展訓練基地等自然與人文景觀。

    虎峪自然風景區(qū) 美麗峽谷,一條通往原始森林的路,兩側由酷似虎皮斑紋形成的巖石溝峪,長12.5公里,寬1.5公里,峰巒疊嶂、水秀谷幽,內有自然景觀36處,先睹“高山湖”,再攀“百級石階”,穿過崎嶇山道到達“通天池”越過“九潭瀑布”再闖“原始森林”。

    千年古剎雀兒澗 這里山巒峻秀、氣勢恢宏,您可以先飲“金絲泉”水,再攀“一線天”,近觀“云霧樹顯仙綽”影,遠眺像形山“天狗望月”、奇花異草、如林古碑、廟宇遺址仙道懸棺、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百仙神洞 香火不斷、香煙繚繞,洞口常有霧靄升騰、洞內氣溫冬暖夏涼,深遠莫測、洞深1200米寬窄不一,曲直相依、最高落差達90多米,著名的“滴水觀音”堪稱京華一大奇觀,落差在83米高處從天而降的絲絲“神雨”一年四季滋潤神靈,令您叫絕不止,告別“滴水觀音”再步170級石階便是百仙神洞的最高峰---倚天閣。您站在藍瓦飛檐的“倚天閣”南望,淡淡清香撲面而來,無限風光在險峰。

    馬洪元根雕藝術館 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根雕藝術館,現有作品300余件,館內名家政要題詞掛于墻壁四周,格調古樸高雅。馬先生的根雕作品不求形似。乃重骨氣,抒發(fā)了藝術家內在情緒與意志,件件皆為藝術精品,價值不菲。根雕館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及積極的教育意義。

    侯康乙奇石館 是北京虎峪自然風景區(qū)與著名賞石家、收藏家侯康乙先生合力創(chuàng)辦的綜合性奇石展覽園地。集中展示了侯康乙先生多年來收藏的全國各地奇石數百件,為大家賞心悅目帶來新的感受與快樂。

    體能拓展訓練基地:攜手并進、牽引橫渡、天梯、懸梯、高空抓杠、走鋼絲等項目設施與設備

    休閑、娛樂項目:劃船、游泳、攀巖、飛降、垂釣、篝火、浮橋、山野卡拉OK、天梯

    返回

    鷲峰山自然風景區(qū)

    鷲峰山自然風景區(qū)座落在燕山山脈,比鄰長城,距北京東南170公里的遵化市境內(北京至北戴河途中).

    鷲峰山自然風景區(qū)平均海拔500米,主峰鷲峰山889米.景區(qū)地勢巍峨峻峭,怪石林立,生物資源豐富,山中生長著幾百種珍貴藥材,棲息著兩百多種野生動物,這里氣候宜人,自然風景別致,與長城狩獵場(東十公里),湯泉皇家旅游度假區(qū)(西三十公里),皇家陵寢—清東陵(西四十五公里),桃花溝(南三十五公里),共同構成”百里長城黃金旅游線”.是周末全家旅游的好去處.

    返回

    濂泉響谷自然風景區(qū)

    濂泉響谷自然風景區(qū)距北京70公里,西通延慶八達嶺,南與神堂峪、雁棲湖,東與青龍峽、幽谷神潭相毗鄰,交通極為便利。

    景區(qū)以谷取景,以山造勢,以水得趣,以人生情。谷中流水飛瀉,瀑布從天而降,四季泉水潺潺,回聲不絕,故名濂泉響谷。

    濂泉響谷是集青山綠水、險峰峽谷、靈泉飛瀑、密林幽洞、奇山怪石于一地的自然風景區(qū),常年氣溫比市區(qū)低3-5℃。

    景區(qū)內有5000米曲徑,可見天宮洞、貓頭山、三潭二瀑、神馬場、五月冰川、壽龜負重、雁棲源頭、原始次生林、問天臺等多處景觀。這里山回路轉,步步有景,處處見景。

    景區(qū)背依黑坨山。黑坨山主峰海拔1895米,臨頂南眺,可一覽北京全貌。

    景區(qū)內設有四合院、蒙古包、小木屋、 餐廳、商品部、泉水浴、歌廳等服務設施,游客可春賞山野花草、夏觀自然風景、秋看滿山紅葉、冬瞧天然冰瀑,還可垂釣紅鱒魚、野炊、燒烤或舉行篝火晚會。

    返回

    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天安門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區(qū)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聯(lián)拱大石橋,距今已有八百年歷史。象這樣雄偉古橋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盧溝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建成。初名"廣利橋",后改稱"盧溝橋"。在國外也稱"馬可波羅橋",橋全長260米,寬9.30米,十個橋墩,十一孔。中心橋孔間距21.35米,東西兩岸間距16.49米。橋墩呈船形,進水一面有分水尖,每個尖上安置一根26厘米邊長三角鐵柱以迎擊洪水和冰塊,保護橋墩和橋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線型,狀如船尾,減少水流對橋孔壓力。經試驗:這座古橋有較大的承載能力,曾通過429噸大型平板車而無恙。"盧溝曉月"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兩邊有望柱和欄板,望柱281根,每個望柱上都有一石獅,石獅頭上、背上、腹部、爪下都藏有小石獅,形態(tài)各異。據古書《從海記》中說:"橋柱刻獅凡六百二十有七",現在共有大小石獅501個。

    返回

    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市昌平縣境內的天壽山南麓,距北京市50公里。陵區(qū)為一面積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東、西、北三面群山聳立,南面蟒山、虎峪山相持而立,中有曲水環(huán)抱,山清水秀。

    眾陵以長陵為中心,有一公共神道自南端陵門直達長陵。在長達7公里的主神道上有石牌坊、大宮門、碑亭、華表、石像生、龍鳳門等建筑。十三陵中以長陵建筑最為宏偉,它和定陵一起,同為主要參觀對象。

    長陵

    是明成祖的陵寢建筑,獻陵為長陵的主要建筑,是舉行祭祀的重要場所。建于1427年,十分雄偉壯觀,聳立在三層漢白玉臺基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總面積1956平方米,殿內有32根金絲楠柱,。梁、柱、掾、斗拱等構件,皆由楠木制作,雖歷時五百余年,仍牢固如舊,香氣襲人。它是我國最大的一座楠木殿堂。

    定陵

    是明神宗的陵寢。陵園規(guī)制仿制長陵。定陵地宮于1956年發(fā)現,現已修建成為定陵地下博物館。地下宮殿由前、中、后及左、右五座高大的殿堂相連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結構建筑。共有石門七座,石門設計非??茖W,雖重達4噸,但開啟十分靈活輕巧。 地宮的布局基本上采用“前朝后寢”的制度。前殿沒有任何擺設,中殿內有三個漢白玉雕成的“寶座”,座前各有一座黃色琉璃“五供”,即香、燭、花、還有青花云紋大瓷缸各一口,中盛有香油,專供長明燈使用。后殿相當于寢宮,稱為“玄堂”,是地宮的主要部分,為放置棺木的地方。棺床中央放有萬歷皇帝和孝端、孝靖兩皇后的棺木,三具棺木周圍放有多件陪葬物品。

    在定陵出土的隨葬品中,皇冠和鳳冠最引人注目。萬歷皇帝的金冠用極細的金絲編結而成,上嵌有二龍戲珠。在精美的首飾中,萬歷皇帝的金簪可謂稀世珍寶。

    景區(qū)導游

    前門、崇文門、展覽路等處有游覽專車;北郊市場乘長途汽車。

    返回

    慕田峪

    慕田峪長城位于北京懷柔縣境內。據文獻考證,慕田峪長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造而成。慕田峪長城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文明景區(qū)。

    慕田峪長城的構筑有著獨特的風格,這里敵樓密集,關隘險要。城兩側均有垛口。東南面有3座敵樓并矗一臺的正關臺。為長城之罕見;西北面有建在海拔1000多米,名曰“牛犄角邊”和建在刀削一般山峰上,稱為“箭扣”及“鷹飛倒仰”的長城,其勢險崢嶸。整段長城依山就勢,起伏連綿,如巨龍飛騰,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

    慕田峪長城旅游區(qū)群山環(huán)抱,風景優(yōu)美。春季,群芳射蕊、爭奇斗妍;夏季,滿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果實累累、紅葉滿山;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在中外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

    慕田峪長城設有世界一流的登城纜車,旅游區(qū)又投資5000多萬元,新建了中華夢石城、鹿鳴動物游樂園、施必得滑道三個新景點,形成了長城文化、石文化和體育娛樂有機的結合,使來慕田峪長城旅游區(qū)的游客,可一日數游。

    從北京城區(qū)到慕田峪長城的旅游專線有游6路、游1路、游2路,早晨從前門、宣武門、東四十條、北京站直達,東直門長途汽車站有916路公共汽車也可直達。另有郊游專列,由北京站、北京北站至北宅站,景區(qū)有專車接送。

    返回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狀環(huán)護,這九座山峰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wèi)著中間的寶珠峰,規(guī)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一個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因而這里植被繁茂,古樹名花數量眾多,自然環(huán)景極為優(yōu)美。

    潭柘寺規(guī)模宏大,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解放初期將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qū)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筑群。整個建筑群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筑的美學原則,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使整個建筑群顯得規(guī)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閣、齋、軒、亭、樓、壇等,多種多樣。寺外有上下塔院、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zhí)兜缺姸嗟慕ㄖ途包c,宛如捧月的眾星,散布其間,組成了一個方圓數里,景點眾多,形式多樣,情趣各異的旅游名勝景區(qū)。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觀豐富,而且自然景觀也十分優(yōu)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經名揚京華。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北京地區(qū)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在北京民間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諺語。潭柘寺在晉代時名叫嘉福寺,唐代時改稱龍泉寺,金代御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復了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龍?zhí)?,山上有柘樹,故而民間一直稱其為“潭柘寺”。

    千百年以來,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偉的建筑,優(yōu)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而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的青睞。從金代熙宗皇帝之后,各個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來進香禮佛,游山玩水,并且撥出款項,整修和擴建寺院。王公大臣、后妃公主們也紛紛捐出己資,大加布施,民間的善男信女與潭柘寺結有善緣的更是成千上萬,他們長年向潭柘寺布施、齋僧,并且自發(fā)地組織了數十個民間香會,集資購買土地田產,捐獻給寺院,成為潭柘寺維持日常巨大開支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規(guī)模、土地財產、宗教地位、政治影響等方面都達到了鼎盛時代,特別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為“敕建”,使其成為了北京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從金代開始,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乘佛教禪宗中臨濟宗的領袖,并且名僧輩出,歷代的高僧大德們,為了研究佛學宗詣,為了弘揚佛法,為了潭柘寺的擴建和修茸,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嘔心瀝血的貢獻,而在《高僧傳》上標名,名傳千古。由于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強大的勢力,在經濟上擁有龐大的廟產,在佛門有著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龐大的規(guī)模,故而享有“京都第一寺”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把潭柘寺開辟為森林古跡公園,成為了一處游覽勝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大規(guī)模整修,于1980年8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并于1997年初經有關部門批準,僧團進駐,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2001年6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潭柘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壇、室各具特色,樓、閣、亭、齋景色超凡,古樹名木、鮮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疊翠,曲水流觴相映成趣,紅墻碧瓦、飛檐翹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齊,莊嚴宏偉。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寫聯(lián)贊曰:“氣攝太行半,地辟幽州先?!苯裉斓奶惰纤虏粌H以古跡眾多,風景優(yōu)美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游客,而且還修建有現代化的旅游服務設施,實行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娛樂、購物的一條龍服務,是京郊一處著名的旅游勝地。

    返回

    天池峽谷風景區(qū)

    天池峽谷風景區(qū)林木繁茂,鳥語花香,奇峰林立,怪石迭出,景色秀美。高山中1000多平方米的“天池”水面,清澈明凈,水中倒映岸邊的百丈懸崖絕壁,景色之奇妙獨特令人贊絕。聞濤谷、情人谷,樹木遮天避日,在谷中漫游,使人心曠神怡,享盡回歸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展示出一處處造型別致的景觀:“八戒背嬌娘”、“蓮藕雙生”、“福從天降”、“神駝峰”、“雙獅會”……如人、如獸、如花……自然天成,形神畢肖。

    天池峽谷娛樂區(qū)設施獨特,服務周到。兩百多米長的休閑洞,四季恒溫,冬暖夏涼,內設棋牌室、茶座,別有一番洞天福地的情趣;攀巖(團體)、速降娛樂活動,驚險刺激、安全可靠。

    景區(qū)備有餐飲、住宿設施。餐飲以虹鱒魚燒烤、農家飯菜為主,住宿區(qū)設施齊全、清潔衛(wèi)生、幽靜舒適,大眾化消費,是您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

    返回

    香 山

    在北京海淀區(qū),東南距市中心20余公 里。為北京西郊西山山嶺之一。此地 重巒疊嶂,清泉潺潺,花木漫山,景 色清幽。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 大興土木,興建亭臺樓閣,共成二十 八景,如勤政殿、翠微亭、棲云樓、 香山寺、森玉芴等,并加筑圍墻,名 “靜宜園”?!拔魃角缪睘檠嗑┌?景之一。園中名勝遍布,風光旖旎, 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 “霜葉紅于二月花”的佳景,為中外 旅游者所向往。

    返回

    頤和園

    是我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北京西郊,距城區(qū)15公里。頤和園的前身乃北京三山五園中的清漪園,后在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是遭嚴重破壞,光緒十四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復此園,改為“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洗劫,慈禧從西安回北京后,再次動用巨款修復此園。

    頤和園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達294公頃,主要由萬壽山何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

    宮殿區(qū)

    入東門就是宮殿區(qū),這里是慈禧和光緒坐朝聽政的地方,殿內有皇帝的寶座和屏風。由于慈禧迷戀長壽,將此殿命名為仁壽殿,把寶座后的屏風一改雕刻九龍的舊制,而現26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宮中還有很不常見的“九桃熏爐”,爐外刻有九只蝙蝠,意為萬壽萬福的意思。

    生活居住區(qū)

    仁壽殿后面,以樂壽堂、玉瀾堂、宜云館組成封建帝后的居住區(qū)。樂壽堂是慈禧的寢宮,玉瀾堂相傳為慈禧囚禁光緒的地方。仁壽殿北的德和園內有三層大戲臺,專供慈禧看戲之用,耗資160萬兩銀子。

    風景游覽區(qū)

    樂壽堂往西就是風景游覽區(qū)。樂壽堂西邊的邀月門是頤和園長廊的起點,長廊長達728米,沿昆明湖北岸,通向昆明湖西北的石舫。長廊里刻有精美的彩畫8000多幅。

    入游覽區(qū),首先應去湖東岸的知春亭,它據島臨湖,萬壽山的全貌歷歷在目。連接南湖的十七孔橋是頤和園最大的橋,橋欄望柱上雕有500多只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橋畔還有銅牛和廓如亭。這十七孔和銅牛都有一定的含義。十七乃九重天的意思。橋畔的銅牛湖對岸的“織女圖”相對應,慈禧把牛郎織女間的昆明湖比作天河,萬壽山中軸線及兩側的建筑比作天宮,宮中坐的就是王母娘娘—慈禧太后。

    萬壽山的中軸線上自上而下建有云輝玉宇坊、排云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智慧海等建筑。兩側建還建有很多亭臺樓閣,如湖山真意樓、聽鸝館、景福閣等。山之東還有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諧趣園,此乃園中之園。山之后還有很多宗教建筑群,以象征日月環(huán)繞須彌山,以紅、綠、黑、白四座喇嘛塔,象征佛界。

    返回

    圓明園

    圓明園四十景以儒學治世思想為主旨,營造一處聽政、寧神的離宮園,它幾乎包含了儒學的哲學、政治、經濟、道德、倫理等全部內容,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的三種主要意境,即治世境界,神仙境界和自然境界。

    以上就是關于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水邊垂釣景觀設計圖(水邊垂釣景觀設計圖片大全)

    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水邊石舫景觀設計方案圖片)

    水邊垂釣景觀設計圖片(水邊垂釣景觀設計圖片欣賞)

    山東景觀設計工程價錢(山東景觀設計工程價錢一般多少)

    漳州植物景觀設計(漳州植物園有哪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