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濱州生態(tài)擋土墻景觀設計(濱州生態(tài)擋土墻景觀設計招聘)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濱州生態(tài)擋土墻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濱州的旅游景觀
孫子兵法城位于惠民縣城北側,面積達7200畝,是一個環(huán)古城墻、護城河、省道慶淄路、樂胡路三角形的廣闊平坦區(qū)域,共二十幾個景點。
孫子故園坐落于渤?;菝窨h城內,是為紀念古代偉大軍事家、“兵學鼻祖”孫武而興建的一處園林式仿古建筑群,總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孫子故園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撥款及當?shù)厝嗣袢罕娋柚d建,總投資250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工程于1992年4月竣工并對外開放,主要建筑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等。
魏氏莊園系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惠民縣城東南30公里、220國道南側魏集鎮(zhèn)的魏集村。距濟南約110公里。是我國北方唯一現(xiàn)存的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地,建于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年),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旅游景點。將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垣與中國傳統(tǒng)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為一體,既承襲了北方傳統(tǒng)建筑的對稱、嚴謹、雄厚之風,又體現(xiàn)出南方建筑空間布局靈活多變的建筑風格。魏氏莊園占地40余畝,平面布局呈“工”字,由住宅、花園、池塘、祠堂、廣場五個部分組成。莊園坐西朝東,高大的拱卷門上方鐫刻著遒勁有力的“樹德”兩個大字。城墻部分沿用了中國古代城墻的建筑模式和特點,建有城門、城門樓、馬面,還創(chuàng)造性的增設了角堡,城墻高10米,頂部有寬闊的跑道,充分顯示了其軍事防御功能。內宅建筑以縱軸線排列,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單元,其間用儀門、備弄、暗道相連,內宅的閣樓與城墻頂部用吊橋相聯(lián),使其能攻易守,進退自如,這是孫子兵法在民用建筑中的具體體現(xiàn)。莊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素有“百畝河塘、十里桃園、園林式集鎮(zhèn)、城堡式莊園”之說。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jīng)林業(yè)部批準,于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云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一年四季分明。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yè)用地356公頃。風景區(qū)占地7200公頃,森林覆蓋率近90%,共有五條旅游線路,總長6000余米。整個景區(qū)空氣清新,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地形復雜多變,溝谷曲折狹長,山、石、瀑、泉、云霧等景觀眾多,被譽為“魯中生態(tài)明珠”。景區(qū)以休閑度假、養(yǎng)生健身為主題,主要景觀有英雄石、碧血潭、九瀑澗、九潭溪、水簾洞、鶴鳴谷、鶴翔嶺、百鳥園、野葡萄溝、槐花谷、長生院等。
雕窩峪位于山東省鄒平縣縣城西南5公里處。景區(qū)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30公里,距濟南市區(qū)不足50公里。是山岳型自然風景區(qū)。系隋末(公元611年)王薄起義遺址。雕窩峪峪長3華里,奇險秀麗。景區(qū)三面環(huán)山、地形復雜,植被茂密。主要景點有石門、石城墻、點將臺、王薄軍糧處、潛龍澗、蓮花峰、迎春嶺、筆尖石等。景區(qū)還建有碧霞祠、玉皇閣,每年農歷九月初九舉辦為期一周的大型廟會。
唐李庵系濱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東省鄒平縣城西5公里會仙山東麓。鄒平縣城有公交直達。景區(qū)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30公里,距濟南市區(qū)不足50公里。著名佛教寺廟,興建于隋唐,素有齊魯“小靈巖”之稱。唐李庵風景區(qū)占地1338畝,集風景觀光、佛教拜祀、文化探尋等功能于一體,歷史悠久、小巧玲瓏、曲徑通幽、文脈昌盛。寺廟主體建筑有大殿及東西配殿,廟南建有興林塔,其中東西配殿梁柱上有明代四爪飛龍彩繪,國內罕見。寺院東植有文冠果樹一株,樹齡已逾千年;寺院南側有350年樹齡“法師手植檜”及500多年樹齡的“女菩薩丁香樹”。寺院兩側建有梁漱溟紀念館及鄉(xiāng)賢名人書畫展廳,保存有珍貴的文字及圖片等歷史資料。
范公祠位于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zhèn)孝婦河南岸。景區(qū)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15公里。是濱州市著名的祠堂文化風景區(qū)。范公祠建于范仲淹去世后13年,即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是為了紀念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而建。范公祠按宋時風格建有二進院落,以尋根、憑吊、祭祀、懷古為主導功能。主要景點有“懷中抱子”千年古槐、歷代碑刻、圖片展廳、清代永安古橋、古村落等。
醴泉寺位于山東省鄒平縣西南長白山區(qū)。景區(qū)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30公里,距濟南市區(qū)不足50公里。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寺內一泉,唐中宗賜名“醴泉”,原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舊時有“先有醴泉,后有濟南”之說,醴泉寺由此得名。風景區(qū)總面積50萬平方米。醴泉寺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寺,也曾是范仲淹的求學故地。寺內主體建筑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范公祠等。其中,大雄寶殿與范公祠如尻相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佛、儒結合的建筑風格。景區(qū)存有珍貴的釋伽牟尼千年石像及大唐開元年間的志公碑。主要景點有醴泉、范仲淹讀書院、桃花峪等。 碣石山系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濱州市無棣縣城北。碣石山海拔63.4米,方圓0.39平方公里。夏商稱碣石,春秋稱無棣山,魏晉稱鹽山,唐宋稱馬谷山,元明稱大山。此山形成于73萬年前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屬巖漿中心式噴發(fā)形成的圓錐狀火山穹丘,是山東省內少有的第四紀火山中最為年輕的一座,也是華北平原惟一露頭的火山。位于黃河故道入海口,又被稱為黃河故道的“古化石”。碣石山對于揭示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的環(huán)境演變過程,追溯近代人類活動蹤跡及火山巖科研教學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獨特的人文地理意義。大禹、秦始皇、漢武帝、魏武帝曹操等帝王,或治水,或巡游,都在此留下了遺跡和詩文。劉長卿、陸游以及明太宰楊巍等當?shù)匚娜四陀舞b此山,寫詩作賦,也留下了大量詩詞歌賦。碣石山文化旅游區(qū)規(guī)劃建設火山遺跡科普、碣石山觀光、千童島民俗風情、曹公島主題公園、飲馬湖休閑娛樂五個功能片區(qū)。自2005年來,碣石山恢復了一年一度的古廟會,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觀有碣石山門、觀海閣、禹王亭、曹操橫槊賦詩群雕像、碧霞祠、福地洞天、虛懷谷、石林、石瀑、龍馬洞、達摩洞、海眼等。觀海閣位于山頂最高點,由按“魏蜀吳”三國命名的“曹魏、東吳、西蜀”三亭組合而成,東可眺大海,南可望唐塔(海豐塔),盡觀棗鄉(xiāng)勝景。碧霞祠按明清時期建筑風格復建,主要由正殿、配殿、山門、鐘鼓樓等建筑組成,其建筑風格為中軸對稱結構。碣石山噴發(fā)物多為火山灰、火山彈、火山渣、火山礫巖及火山熔巖,巖性為暗褐色霞石苦橄巖,在地質學上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大覺寺原是位于古無棣縣城東南的一處佛教寺院。明楊魏《海豐縣重修寶塔記》記載:“大覺寺,在縣城東南隅外,中有浮屠,巍然薄云霄,而殿宇佛像亦壯麗可觀?!彼聝取案⊥馈奔春XS塔。
渤海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山東省無棣縣城北60公里處,渤海西南岸,西至漳衛(wèi)新河,東至套兒河,北至淺海-3米等深線,本區(qū)地勢低平,發(fā)育了山東省最寬廣的濱海濕地帶。無棣為古九河入海之域,黃河的遷徙,海岸線的變遷,潮汐的運動,貝殼的堆積,時永日久,積累成堤。淤泥與貝殼堤交互更替,在此形成了兩列平行于海岸線的貝殼堤。第一列在保護區(qū)南端,長40千米,埋深0.5米—1米,貝殼層厚3—5米,距今5000多年;第二列在保護區(qū)北部,長22千米,由40余個貝殼島組成,島寬100—500米,貝殼厚3—5米,屬裸露開敞型,距今2000—500年。在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三大古貝殼堤中,無棣貝殼堤不僅純度最高、規(guī)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且惟一新老堤并存的貝殼堤島。無論是深埋地下的,還是裸露于地表的,貝殼質含量幾乎達到100%,而美國圣路易斯安娜州和南美蘇里南貝殼堤,貝殼含量僅為30%左右;無棣貝殼堤總儲量達3.6億噸,且隨著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萬噸以上,沿海岸分布的貝殼堤島,至今仍在繼續(xù)生長發(fā)育。 麻大湖景區(qū)位于博興縣城南3公里處,處在魯中泰沂山脈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的交迭地帶,是又烏河、朱龍河、孝婦河等7條河流匯聚而成的內陸淡水湖泊。全湖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5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現(xiàn)有水面積1.5萬畝,最大水深2.3米,平均水深1.2米,湖泊呈東西方向,西窄東寬,湖盆淺平,三面高北面低,湖底高程在5.8-6.2米之間。湖區(qū)風景秀麗多姿,魚類資源豐富,水生植物繁多,水域廣闊,葦蒲叢生,芙蓉似錦,湖中有河,河中有渠,船道縱橫,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美稱。湖區(qū)是歷代文人名相聚會地,有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會城遺址、晏子使楚歸來接風洗塵的飲酒廳等。每年一度的中國博興國際小戲藝術暨董永文化旅游節(jié)在這里舉辦,更為湖區(qū)增添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風采。麻大湖物類豐瞻,經(jīng)調查,湖區(qū)共有浮游植物133種,浮游動物103種,底棲軟體動物19種,經(jīng)濟魚類40種,水生及濕地植物173種,還時常有野鴨、大雁、天鵝在此出沒。
興國寺(俗稱丈八佛),位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丈八佛村(原寨高村)處于濱市、淄博市、東營市、壽光市四市中心地段,自廣饒縣城南立交橋向西19公里路北。省級柏油路直通寺門,地處平原地區(qū),交通便捷,環(huán)境幽雅,真乃學佛參禪殊勝之圣地。興國寺始建于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左右,寺內供奉一尊千年古佛——丈八佛。據(jù)考證:唐天寶;金天眷;元貞;明成化、萬歷、崇偵;清道光均重修過。毀于清末年間,未有修復。1998年復建天王殿,丈八佛殿,大雄寶殿和東西廂房。公元2004年中旬,由安徽省大九華山百歲宮出家僧人釋常固師傅接管興國寺。師傅在短短的幾年里,共為寺里籌集善款500萬左右。建有居士寮房,念佛堂,齋堂等配套設施及全寺的地面硬化,大雄寶殿的開光,法器的健全等,使興國寺恢復了昔日的巍巍壯觀與金碧輝煌。丈八佛造像位于山東省博興縣湖濱鎮(zhèn)丈八佛村北興國寺遺址上,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明保護單位。該造像雕造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為一青石立式圓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著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著僧祗支,胸前結帶。雙手作施無畏與愿印,赤足立于覆蓮座上。蓮座正面中間浮雕力士、博山爐、迦婁羅。正面兩側及左、右刻四組26個供養(yǎng)人。興國寺始建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佛像高2.3米,面積不清。北齊天保年間(550年~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統(tǒng)及天眷、明成化及萬歷都重修過。清道光年間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關圣帝君殿,三殿呈扇面形布局。清末寺廢,僅存正殿。民國初年殿祀,造像露立于天。 中海國家水利風景區(qū)總面積5.41平方公里,其中水體面積1.69平方公里,綠化面積2.91平方公里,是濱州新區(qū)四環(huán)五海建設總體規(guī)劃中環(huán)境最優(yōu)美、開發(fā)價值最高的地帶,也是生態(tài)濱州、現(xiàn)代濱州建設的縮影。中海水利風景區(qū)以“天”為主體,突出日月星辰的設計理念,分中東海、中西海及中南海三片十區(qū),現(xiàn)已建成三組城市標志性建筑——獨具特色、五角星造型的“中國濱州國際會展中心”、仿美國尼米茲級企業(yè)號航母造型的“中海航母餐飲娛樂城”和按不同國家、民族建筑風格建設的“中國濱州中海賓館”(又稱“七星別墅”);月亮灣浴場、森林浴生態(tài)區(qū)、百花園等休閑娛樂區(qū)也已對游人開放。
秦皇河濕地公園位于山東省濱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東部,北起黃河5路,南至長江11路,全長7.8公里,設計寬度226米,規(guī)劃綠地面積85.9公頃,水體面積27.7公頃,總規(guī)劃面積為113.6公頃,分為河畔居城、郊野公園、沙洲濕地三大景觀區(qū)。其中,沙洲濕地景區(qū)位于長江八路至長江十一路段,主要通過濕地的凈化功能,將公園上游黃河水再次沉沙凈化。依托該區(qū)域現(xiàn)狀自然地形、保留原生樹種,形成大量的生態(tài)島景觀。同時,該景區(qū)還設計了富有新意的游覽體驗項目,如沙雕、制陶、燒磚等,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的沙土文化。如今的秦皇河岸線曲折,水質潔凈,景區(qū)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河邊有遍布眾多的水生植物和自由棲息的水鳥,它們與綠樹田園、農舍炊煙、藍天白云相映成趣,營造出一派生機盎然的迷人景象。已開發(fā)旅游景觀10余處,建設游船碼頭4處,擁有快艇、手劃船、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木制機動游艇30艘,豪華游船、畫舫各1艘,特色自行車20輛,停車場有3處,專門開辟的攝影場地2處和垂釣場3處。
南海風景區(qū)位于濱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南部大安定村,又名安定水庫。南海秉承“生態(tài)化”建設的理念,采用草皮護坡、植被護壩,水庫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周邊和諧統(tǒng)一。水庫周邊栽植了香花槐、火炬樹、千頭椿、垂柳、國槐等多種景觀樹種,形成了良好的景致。周邊風景秀美,景點密布:南海北圍壩形成了密集的香花槐林帶,“五·一”前后,花如紅云,流芳溢彩,美麗動人;位于南海東岸中部、十八路西側,是一塊2.8米高、3.5米長、原名為“小泰山”的正宗泰山石,上書“南?!倍郑冋胖?,外觀古樸穩(wěn)重,鎮(zhèn)壓一方水土;坐落于南海中高達14.76米的觀音立像,已經(jīng)成為拜佛祈福、焚香許愿的佛家勝地;南海南北部各有一座湖心島,島上草本叢生、人跡難至,成為水鳥棲息的天堂,群島在南海上空翩翩翻飛、鳴聲響徹,成為濱州一景;渤海十八路貫穿南海景區(qū),由北而南是分別以“天圓地方”、“黃河明珠”、“一言九鼎”為主題的路口中心環(huán)島。
古井琉璃景區(qū)占地面積1.5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總投資1000余萬元,05年10月開工建設,07年10月竣工?!肮啪鹆А本皡^(qū)是首個恢復建成的濱州“八景”之一,仿明清三進院式古建筑群落,主要包括鐘鼓樓、禹王閣、碧霞祠、高尚觀、琉璃井、井亭和長廊等30組建筑,共計六個院落、60余間房屋。“古井琉璃”的重建,將重新成為百姓朝圣祝福的圣地,并將成為我市對外接待接訪的重要景點之一,成為展示濱州形象的一面窗口。南海是我市“四環(huán)五?!敝黧w工程之一,占地241萬平方米,自03年建成以來,已完成投資3500萬元,形成固定資產(chǎn)近3000萬元,已形成了供水、觀光、灌溉“三足鼎立”、互為補充的經(jīng)營格局。南海正中坐落一尊潔白的觀音立像,周邊栽植了多種觀光樹種,風光靚麗,景致宜人。
三河湖風景區(qū)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三河湖鎮(zhèn)境內徒駭河下游。因其與土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匯,2003年八月,濱州市市委書記孫德漢在觀光后欣然提筆名曰:“三河湖”?!叭雍本酁I大高速3公里,省道永莘路貫湖而過,距濱州市區(qū)25公里。三河湖風景怡人,泛舟湖上,有“河流渺渺清無際”、“一派清流接海濱”之美譽。湖區(qū)總面積3000畝。三河湖兩岸筑堤,堤距400--500米,高11.75米--9.66米,既是防汛堤壩,又是交通便道。壩內壩外樹木參天,一幅天然森林美景。三河湖底寬100-105米,湖口寬155-322米,湖深8.3-8.55米。一年四季水豐魚肥,水面開闊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風情。
新濱公園位于濱州新區(qū)黃河五路與渤海十三路交叉處,是集游覽、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占地面積135畝,總體布局上主要分三大塊:中心水體區(qū)、環(huán)湖風景帶、植物群落區(qū)。公園將南方的園林藝術與濱州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建設了孫子遺陣、秦臺古韻、秦堤唱晚等景點。秦臺古韻、飛虹橋,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是根據(jù)濱洲八景記載,對蓮池夜月景色的微縮再現(xiàn);公園中心一片大的水面叫“玉水清波”,水面東側的石雕走廊題為“母親河的回憶”,以黃河三角洲出土的漢像磚石為基本表現(xiàn)形式,以黃河作串聯(lián),表現(xiàn)了有關我市的一些典型歷史片斷。北部設有晨練廣場,晨練廣場西側類似城墻的設施“博古情深”是孩子們嬉戲的樂園;西側高臺上種植了紫葉李、銀杏等植物,公園活動中心區(qū)有碼頭、噴泉等,水邊通道以古色木材為主,加上倚臺而建的房屋,形成現(xiàn)代與古樸的對比,取名“金樓斯韻”。
二、山東濱州海邊旅游景點大全
在美麗的濱州,有一顆被遺忘的明珠——濱州,它歷史悠久,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繁衍生息,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以下是當?shù)刂包c的簡介:
1.魏氏莊園
魏氏莊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山東省惠民縣維基鎮(zhèn),北鄰220國道,南臨黃河。它是中國現(xiàn)存唯一的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是魏昭慶的私人住宅,清代稱為武定府,建于清光緒十六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它由宮廷建筑協(xié)會的大師設計,由許多能工巧匠精心建造。它以嚴格的軍事防御著稱。
2.鄒平河半山
鄒平河半山總面積7200畝,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達97%。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被譽為“魯中生態(tài)明珠”。雄偉的山巒、美麗迷人的環(huán)境、獨特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來此休閑旅游。
3.杜受田故居
杜受田故居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濱北街道辦事處南街。它創(chuàng)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百處必去之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濱州杜氏家族以“十二士四代六院士”聞名天下。久負“書香官家,多士世家”、“一門天下第一”、“皆門清廉”的美譽。
4.孫子兵法·城池
《孫子兵法·中國城》是在具有千年歷史的宋代古城遺址的基礎上建造的中國第一座軍事科學殿堂。她位于山東省惠民縣西北角,孫子的老家就在這里。它位于惠民縣孫子文化區(qū)。分為八個景區(qū),總投資5億元,控制面積7200畝,建筑面積1100畝。主體建筑武勝府,仿秦漢建筑風格。整個建筑古色古香,充滿中國韻。
三、河道底洼處碎石較多有什么不好景觀影響
河道,城市的空間體系中,不論生態(tài)還是景觀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河道的調整與變化都將引起整個城市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相互關聯(lián)的變化。所以,在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應充分保證河道行洪能力的體現(xiàn),利用親水的優(yōu)越性,盡量降低護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緩的護坡,種植水生植物,拉近人與水的距離。
傳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常常在濱水規(guī)定洪水位以上的區(qū)域,規(guī)劃為公共建設配套設施用地以及綠地。目前,在規(guī)劃設計中應該重視對濱水地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費以及污染會危及濱水生物。
作為參與規(guī)劃的工程師,要密切關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況。河流附近的某些區(qū)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處,經(jīng)地形分析,盡可能使其保持現(xiàn)狀,塑造成生動的水景,并與河流相連。
水陸交界處是生態(tài)敏感地帶,是鳥類、動物、魚類的天然食源及棲息地,在規(guī)劃設計中,應劃定生態(tài)敏感帶,保護及改善植被的生長狀態(tài),使原有的野生動物、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不受干擾。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過水面的微風和涓涓的水聲等都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元素。保證水域的風景質量和生態(tài)功能是規(guī)劃設計應當考慮的重點。
設計水體的岸線應該以平滑流暢的曲線為主,體現(xiàn)水的流暢柔美。駁岸及池底盡可能以天然素土為主,而且與地下水溝通,可以大大降低水體的更新及清潔的費用。
在沖刷較大的地點可用卵石、塊石、原木加藤本植物加以穩(wěn)固。如果是拋石駁岸,應該根據(jù)風浪的沖擊力決定石塊的大小,最好用帶棱角的石頭;或者拋以碎石打底,上部用大石壓??;或者先設鋼筋框或竹框再拋大于網(wǎng)孔的石塊。盡量少用鋼筋混凝土或漿砌塊石。
提倡生態(tài)型駁岸設計,利用以下各類植物覆蓋、穩(wěn)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徑流對駁岸形成的沖刷,在選擇植物時,一定要根據(jù)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因地制宜的種植,切忌生搬硬套,東施效顰。
一、 河道護岸形式
在河道景觀設計中,對普通段護岸的要求是,護岸外表樸實無華,易于融入到整體風景中去。護岸的平面形狀以舒緩怡人的程度作為構思的出發(fā)點,不要搞小尺寸的變化,不使其產(chǎn)生小圓弧式的變化,以免破壞河川景觀的怡人效果;不要為了景觀的變化而在護岸平面形狀中引入多余的曲線。
平面形狀的變化應以大單位的空間變化為主,至于一些細微的變化,應通過考慮水局部處理手段,培植水生植物,改變水流形態(tài),讓這些變化如同自然發(fā)生一樣。
常用的幾種護岸形式如下:
1、山石護岸
通常在較為狹窄的河道上做山石護岸。山石沒有混凝土固有的污染,而且在具有不同顏色變化,有利于整體景觀營造。在造價上,山石護岸比塊石護岸高,但景觀效果要較塊石護岸好的多。利用有限的空間和少量的山石,還可以營造山澗瀑布的景觀,同時,通過在山石上種植綠色藤蔓植物,不但可以營造山地的地貌特征,還能改觀山石自身顏色單一性,豐富整體景觀的色彩。在局部,山石做成的生態(tài)駁岸也為水生植物和動物提供棲息地。
2、仿木護岸
優(yōu)點是比較美觀,能夠做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造價較低,在作為樁大面積使用時,具有透水性較好,耐久性高,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等特點,在垂直河道中生態(tài)駁岸中等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在加固河堤腳方面應用也很廣泛。
缺點是材料不夠環(huán)保,對河流水質有不利影響。
3、真木樁護岸
比較環(huán)保,比較容易腐爛,造價比較高,一般較少大面積用于水體環(huán)境中,現(xiàn)在多被仿木樁代替。
4、生態(tài)墻壁護岸
在墻壁上設計種植植物的方孔,使植物在懸空狀態(tài)下生長。但由于遠離地氣,且北方雨水偏少,所以植物成活率低,在北方的河道中較少采用。
5、干砌石護岸
優(yōu)點是環(huán)保,滲透性好。缺點是顏色蒼白、單調,不利于整體景觀的營造。所以多用于大型的、對景觀要求不高的河道護岸,或用于水際面以下部分的護岸,城市景觀河流較少采用。
二、景觀節(jié)點和景區(qū)的設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會太短,如果做成同一種主題風格,即使是綠樹成陰,鮮花遍地,亭榭相間,曲徑通幽,那么綿延數(shù)公里,也只不過是雷同的風景,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達不到設計者的本意。同時,雷同的河岸設計,也不利于濱河主題公園的營造。所以,如果場地和資金允許,根據(jù)場地的條件,把一條河流分為數(shù)段,每段都設置不同的主題,或者以自然為主,或以歷史為主,或以文化為主,并根據(jù)主題營建相應的景觀,從而達到人文與自然相間,歷史和現(xiàn)代相融的多層次景觀。
景區(qū)設置要充分考慮河流具體的位置特點,如果有較為開闊的地理條件,則適合做開闊的河面,設置生態(tài)駁岸,岸坡種植綠樹并鋪大片綠地,設置供游人休憩的設施,主題以自然生態(tài)為主;如果某段有歷史景觀,可做一些仿古的設計,并建造一些反映歷史的雕塑,以歷史為主;如果場地較為狹窄,不能營造大面積的水面景觀,只能做矩形斷面時,可做山石護岸或者做濱水游廊。總的來說,景觀的主題并不是僵硬的照搬某種規(guī)范,而是根據(jù)場地靈活的選擇,是設計者根據(jù)城市的文化、歷史和具體地理情況結合的最佳選擇。
三、河堤連續(xù)生態(tài)綠地的塑造
很多年前,河岸兩旁曾經(jīng)都鋪蓋著大片的綠地,正是這些綠地,起到了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增加了一個好的去處。后來,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和土地的升值等因素,大量的綠地被一棟棟高樓所代替,剩余的也逐漸淪落為功能單一的防護綠地。如今,由于城市河流附近房地產(chǎn)的升值,鋪設大量的純生態(tài)的綠地已經(jīng)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xiàn)在設計師要做的是兼具生態(tài)防護、商業(yè)、休閑于一體的綠色廊道。
從生態(tài)學角度講,濱水區(qū)域是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特性的區(qū)域,和城市內部預留的公共綠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歷史時期內,我國在生態(tài)倫理、生態(tài)價值方面的基礎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經(jīng)保護的河道已經(jīng)喪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簡單,他們成了城市經(jīng)濟活動的犧牲品。如果一個設計師具有生態(tài)價值觀的話,那么在現(xiàn)場調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濕地,一處小小的候鳥棲息地都應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設置一處保護區(qū)域,為這些具有未知價值的場地預留發(fā)展空間。關注每一條河流在長期自然過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組合結構,如:曲流、深潭、淺灘、河漫灘、積水沼地、階地、三角洲等,結合這些自然細節(jié),結合水岸設計,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濱水景觀設計。
在河岸配套設計時,不要讓通行的道路把綠地隔離成多個小塊,如果必須設置通行的路徑時,可以考慮用塊石代替,在塊石之間種植綠草,以保證綠地的連續(xù)性。
要注意草地、灌木和大型樹木的高低搭配問題,盡量避免樹下無草,草上無樹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還應該注意不同種草的搭配問題。
四、水生植物的選擇
一個完整的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不但要有潔凈的水源、水生動物,還必須包括各種水生植物。城市河道一般都缺乏深潭和各種寬度不一的緩沖帶,所以水生植物不但是各種魚類的食物,還是它們的棲息地。同時,水生植物對凈化水質、降低水體富營養(yǎng)化、增強河流的自凈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景觀方面,通過種植特性不同、花期不同的水生植物,也是營造水文景觀的一個重要方式。
常用的野生植物包括:水生的荷花,茭白,菖蒲,旱傘草,茨菇等;濕生和中生的包括蘆葦、象草,白茅和其他茅草,苦苡等。
注意:由于水生植物的特性不同,南北方的氣溫、水質、降雨量等不同,所以選擇時,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蚝退参锏奶卣髌ヅ浜蟠_定,這樣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
五、親水活動設施的建設(棧橋、碼頭、親水平臺等)
1、棧橋式親水河岸
(1)梯田式種植臺: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間的河岸修筑3-4道擋土墻,墻體頂部可分別在不同水位時淹沒,墻體所圍空間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濕生種植臺,它們在不同時段內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沒。
(2)臨水棧橋:在此梯田式種植臺上,空挑一系列方格網(wǎng)狀臨水步行棧橋,它們也隨水位的變化而出現(xiàn)高低錯落的變化,都能接近水面和各種水生、濕生植物和生物。同時,允許水流自由升落而高挺的水際植物又可遮去擋墻及棧橋的架空部分。人行走其上恰如漂游于水面或植物叢中。
(3)水際植物群落:根據(jù)水位的變化及水深度不同,選擇鄉(xiāng)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濕生—中生植物群落帶,使河岸成為多種鄉(xiāng)土水生植物的展示地,讓遠離自然、久居城市的人們,能有機會欣賞到自然生態(tài)和野生植物之美。同時隨著水際植物群落的形成,使許多野生動物和昆蟲也得以棲居、繁延。
2、停泊區(qū)設計
受場地限制,城市景觀河流的停泊區(qū)一般都特別的小,通常是把河道加寬、修整后改建,樣式相對比較簡單明了。在設計時,要注意和整條河流的主題、相關的建筑物相符就行了。例如,在以自然生態(tài)景觀為主體的河流上,停泊區(qū)最好用木材或者采用仿木結構,一般不采用混凝土的原色;以大理石、漢白玉的為主的河道,停泊區(qū)也應該采用相同色彩的石料構建;同樣,在以仿古為主題的河道上,修建的停泊區(qū)也應為仿古式的。
3、親水景觀設計案例
現(xiàn)在都在提倡親水,但是真正做的成功的、兼有娛樂性的案例卻是很少,原因河流橫斷面狹窄,沒有足夠的空間去施展,且河流對兒童有很大的危險性。根據(jù)現(xiàn)今做成的案例中,營建小的主題水生態(tài)公園、河流小型博物館,引水入園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成都的府南河和沙河在規(guī)劃設計中,沿河設計了幾個濱水公園,在公園里營造的親水設施,就獲得了成都居民和專家的認可。
六、橋梁小品和配套設施
跨河橋應根據(jù)河道兩旁的建筑物與環(huán)境的不同,作為的形式、顏色也應各異,不要讓河上的橋成為整個環(huán)境的凸起。
1、 通航為主的河道
此外河流一般較為寬闊,橋梁一般要承擔著較重的交通任務,有中型汽車或者大型載重汽車通過。此種橋梁首先滿足公路交通的需求,要有適宜的承載力和寬度,橋梁高度還需要滿足通航的要求。故此,這樣的橋梁一般都為混凝土結構,根據(jù)河流寬度設計為三跨或四跨,路兩側有較寬的人行道,兼通行小型機動車輛。
2、有歷史古跡的河道
此種橋梁一般只用來通過行人,不需要較大的承載力,故多為拱橋形式,材料為混凝土仿木結構或者綱結構。有些還根據(jù)歷史古跡的要求,對古代的一些橋梁進行仿建,顏色多為傳統(tǒng)的紅色和青灰色。
長河及菖蒲河新建及改建了十幾座橋梁,這些橋梁風格、造型各異,并全部進行了裝飾,成為長河景色中的一串明珠。河道直墻可見部分表面,均鑲掛料石,貼近水面的巡河路用彩磚鋪面,外鑲掛料石,貼近水面的巡河路用彩磚鋪面,外側用元代樣式大理石及欄桿防護,既顯示現(xiàn)長河歷史的悠遠,又表現(xiàn)出了河道的皇家氣派。
3、以景觀為主的河道
此類橋梁一般也禁止通行機動車量,拱橋和平板橋形式兼而有之,橋墩材料多為混凝土結構,欄桿用大理石作為裝修,顯得整潔、大氣,頗顯檔次。
4、簡易景觀橋梁
此種河水位一般不深,且沒有大的交通任務,一般只是供游人渡河之用,多為石塊堆砌而成,在豐水期,此石塊可以被淹沒。改種簡易橋方便,造價少,且又符合親水的理念,在地形匹配的情況下值得推廣。
5、欄桿
6、草間小徑
河坡上通常會種植大片的花草和低矮的樹木,來營造連續(xù)的草地??紤]到人們的親水本性,同時也為了保護草地和植被,避免出現(xiàn)“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悲劇,在做綠地規(guī)劃時,必須預留道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草地被破壞。草間小徑越小越好,盡量減少占用綠地,以最大程度保證綠地的連續(xù)性?,F(xiàn)今通常的做法是用塊石間隔一定距離排開,使小徑“鑲嵌”于綠樹青草之間。即使是迫不得已地占用大片綠地,也要采用方孔磚,不能大面積地用混凝土把土地與大氣隔離,使降水不能下滲。
7、管理房設計
出于管理或安全的目的,需要修建一些小房子,作為管理房、變電室或閘房,設計時,要是注意不要使修建的小房突兀于景觀之外,盡量地和周圍的風景融為一體。
8、配套設施設計
(1)草地燈 (2)垃圾燈 (3)指示燈 (4)休憩設施
四、自嵌式擋土墻需要設置排水管嗎?
自嵌式擋土墻如果是河道水環(huán)境使用就不需要,如果是市政道路等陸環(huán)境使用必須需要設置排水管,我可以推薦你使用綠源生態(tài)擋土墻,其水環(huán)境和陸環(huán)境都不需要設置排水管,并且不需要反濾土工布及碎石層,更不需要連接插銷棒。
綠源擋土墻是自形成自擋土、自排水、自反濾、自卡鎖、自定位、整體聯(lián)鎖的柔性干砌結構,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消能、保土、植被等作用,是真正“有生命會呼吸”的擋土墻系統(tǒng);其結構簡明,理念先進,功能全面,安全耐久,施工快捷,造價經(jīng)濟、優(yōu)勢明顯;可廣泛應用于水利、交通、園林、市政、房地產(chǎn)、學校、公共建筑及其它有生態(tài)、景觀需要的護坡?lián)跬翂こ?。自推出以來,憑著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深受國家水利、建設、國土等部委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推廣應用,成為了眾多設計院院長、總工、工程師及業(yè)主心目中首選擋土墻技術,特別是軟濕地基區(qū)、地震區(qū)、填方高大區(qū)的擋土墻使用。
綠源生態(tài)擋土墻是抗地震、抗傾覆、抗沉降、抗沖刷、整體聯(lián)鎖的柔性結構,無需配置其他反濾、排水、連接棒等耗材設施,自我釋放土壓力,削弱水壓力幾乎至零,擋墻孔洞左右上下內外三維互通,曲徑通幽,自成一體,形成魚巢、植栽及人員落水自救的生態(tài)孔,有利于空氣、水、土壤、動植物形成和諧的“四位一體”生態(tài)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此全面有效實現(xiàn)河流湖泊堤岸邊坡水陸生態(tài)化、景觀化、人性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達到了“形是有墻勝無墻”的媲美自然境界。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濱州生態(tài)擋土墻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