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臺州旅游景觀設計工程

    發(fā)布時間:2023-03-10 10:36:54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22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臺州旅游景觀設計工程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臺州旅游景觀設計工程

    一、臺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

    臺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為布袋山風景區(qū)、皤灘古鎮(zhèn)、神仙居景區(qū)、臨海市江南長城景區(qū)、臺州海洋世界、長嶼硐天雙門硐景區(qū)、瓊臺仙谷、臺州灣野生動物園、東方太陽城、方山·南嵩巖風景區(qū)等。如下:

    1、臨海市江南長城景區(qū):位于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東湖路與北山路交匯處。始建于晉,擴建于隋唐,全長6000米,近年又進行了維修。城墻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

    2、皤灘古鎮(zhèn):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皤灘鄉(xiāng)。鎮(zhèn)上都是些明清時期保留下來的房子,還能看到古戲臺、錢莊等。最值得一看的是陳氏祠堂,祠堂內供奉著祖先的牌位,這在其他小鎮(zhèn)上是看不到的。

    3、神仙居景區(qū):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白塔鎮(zhèn)東村嶺。神仙居以自然風景取勝,山中竹林、瀑布密布,基本保持了原始野趣。由西罨寺、韋羌山、聚仙谷三大景觀群組成。

    臺州旅游景觀設計工程

    臺州海洋世界

    臺州海洋世界是一處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集科普教育、欣賞娛樂、旅游休閑、購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旅游地,是臺州最好玩的10個地方之一。

    臺州海洋世界共分五層,有海洋生物10000余只(尾),內設熱帶雨林館、珊瑚礁生物館、海底隧道館、海洋嘉年華、海洋風情館等海洋生物展示和游樂設施,并推出美人魚、人鯊共舞、海豹等表演項目,還有海洋禮品商場、海洋歡樂餐廳、觀賞魚銷售展示中心等配套服務項目。

    二、浙江臺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

    浙江臺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

    1、神仙居

    神仙居是一座古老的名山,也被稱為威強山。山上有乾隆年間縣令題寫的“霧霾第一城”的稱號,意為風景秀麗、天下第一的仙居。神仙居地質構造獨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紋巖地貌群,有“觀音、如來、天目峰、海云、瀑布、塔站”六大奇觀。

    2、龍興寺

    龍興寺位于臨海市金神山西麓,始建于唐代神龍元年,名“神龍寺”,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歷史??上聫R在抗戰(zhàn)期間被毀,只留下唐代修建的千佛塔,現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十里長街

    十里場街是臺州路橋市場的發(fā)源地,也是路橋行業(yè)歷史發(fā)展的縮影。這條街上有許多商店。店鋪雖然外表都是古建筑,但里面的東西卻很雜,有衣服,有珠寶,有古董,有紀念品。

    4、蛇蟠島

    謝板島是臺州第二大島。雖然它的名字里有蛇這個詞,但是和蛇沒有關系。由于長期采石,島上留下了1300多個姿勢各異的奇洞,故又有“千洞島”之稱。島上氣候宜人,海風習習,盛夏特別涼爽。

    5、仙居公盂景區(qū)

    仙居龔宇風景區(qū)以其海拔1200米的梯田地形而聞名。整個龔宇巍峨雄偉。在這里,懸崖與懸崖相連,懸崖橫跨無邊無際的區(qū)域。每座山峰都是獨立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石林的懸崖有自己的風格。

    臺州旅游景觀設計工程

    6、坎門后沙

    坎門后沙是臺州唯一一個住在鎮(zhèn)中心,面朝大海的沙灘。它兩側的礁石景觀非常獨特,島嶼景色更是獨一無二。海灘坡度平緩,沙細,每年夏天都很熱鬧。晚上,大量的游客來享受涼爽的假期。

    7、紫陽街

    紫陽街是臺州第一條古街。也是千年古城的縮影,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它記錄著沿海開發(fā)歷史的興衰,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

    8、括蒼山

    過江山位于浙東中南部,東臨大海,西臨仙都,南臨雁蕩山,北靠天臺。米思郎主峰海拔1382.4米,是浙東南最高峰之一。闊倉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山上還有中國第四大風電場。高低旋轉的風扇與背后美麗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共同構筑起美麗的景觀。

    9、國清寺

    位于泰州市天臺縣城關鎮(zhèn)的國清寺,是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fā)源地。建于隋煬帝開皇十八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這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寺廟。寺內有許多著名的僧人,包括唐及其隨從、寒山、結德、濟公等僧人。

    10、天臺山

    天臺山位于臺州天臺縣北部,西南有仙霞嶺,東北有舟山群島,是曹娥江和邕江的分水嶺。天臺山以其眾多的懸?guī)r、懸崖和瀑布而聞名于國內外。

    三、臺州1號公路溫嶺段什么時候開建

    臺州一號公路(臨海示范段)10月底已正式開工,預計于春節(jié)前全部完工。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公路、市政、房屋建筑、景觀臺州1號公路(臨海示范段)正式開工。該標段于10月20日完成施工單位招標,10月21日完成監(jiān)理單位招標,預計于春節(jié)前全部建成完工。

    臺州1號公路(臨海段)起于臨海龍灣濱海景區(qū),止于杜南大道,總長約35公里,總投資概算62億元(含海塘壩提標建設)。全線采用雙向2車道旅游公路標準,路面寬度12米,設計車速30-60公里/小時。

    而此次先行開工的,則為長約14.7公里的臨海示范段,投資9600萬元。沿線利用海塘壩,途經頭門港跨海大橋、港鐵大道、北洋大壩、351國道、靖海大道、白沙灣大道、始豐路、白沙灣標準海塘壩、白沙路等。

    “全線沿海布設,是臨海市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沿海通道。”臨海市城發(fā)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工程還融入了“白沙灣海濱公園”這個網紅打卡地,屆時市民可自駕沿著沙灘繞行一圈,領略另一番景象,解鎖景區(qū)新的打卡方式。它的建成有助于提升臨海市旅游產業(yè)全面健康發(fā)展,為浙江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提供臺州樣本。

    四、臺州府城墻詳細資料大全

    臺州府城墻,又稱江南長城、江南八達嶺,全長6000余米,現存5000余米,東起攬勝門,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于山巖陡峭間直抵靈江東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尤以北部最峻。

    臺州府城墻始建于東晉,歷史上曾多次拆毀、重建及修繕,元朝時期臺州府城墻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甕城,是一座具有軍事防御與防洪雙重功能的府城城墻。

    2001年6月,臺州府城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由臺州府城墻等組成的“中國明清城墻”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曾被中國古建筑學家羅哲文先生贊譽為北京八達嶺等處長城的“師范”和“藍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臺州府城墻
    • 外文名 :City Wal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Taizhou
    • 別名 :江南長城、江南八達嶺
    • 屬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區(qū) :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
    • 時代 :宋至清(始建于東晉)
    • 批準文號 :國發(fā)〔2001〕25號
    • 批準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歷史沿革,建筑特點,文物遺存,墻體,城門,城樓,馬面,敵臺,甕城,護城河,銘文磚,文物價值,研究價值,文化價值,保護措施,旅游信息,門票,交通,

    歷史沿革

    東晉元興元年(402年),郡守辛景在臨海大固山筑子城抵御孫恩,臺州府城墻的初始形態(tài)得以形成。 唐朝初期,臨海升為州治,行政等級得到提升,城郭規(guī)模得以擴建。 唐朝末期,臺州降宋時,拆除雉堞以示誠意。 北宋宋真宗時期,完全按原樣修復了城墻,重建后,逐漸形成“九門”規(guī)制,包括外城的鎮(zhèn)寧、興善、豐泰、括蒼、崇和、靖越、朝天七門及子城的順正、延慶二門。 北宋慶歷年間,暴雨引發(fā)洪水沖毀了臺州府城墻,知州彭思雨修復城墻,“城筑高于前,而堅亦如之”。此次修復工程在原有夯土墻外包青磚,增強穩(wěn)固性和剛度,西南臨水面用條石砌筑,后來臺州太守錢暄“增治城堞,壘石為臺,作大堤捍之”,較大地強化了防靈江洪水的能力。另外,由于臨海城內地勢東低西高,北固山溪流匯聚在城東洼地,常因降雨而澤國一片(即東湖擴大前的水域),幾乎無法居住與通行。因此,熙寧四年(1071年),時任太守錢暄根據歷年的山洪的水流量和流向等情況,利用原有自然地理特點,將東城墻西移至東湖之西,并擴大原東湖水域,修整岸線,疏通東湖與靈江的水道,不僅解除了內澇威脅,而且為臨海城東面增加了一條大跨度的天然護城河。由此,臨海城墻的格局基本定型。 攬勝門入口 元朝建政初期,因統治需要損毀了許多城墻,臺州府城墻也因完善的防洪體系而幸存。 明朝,中國的東南沿海常受到倭寇偷襲與搶掠。臨海城墻雖能擋住洪水,但無法抵御倭寇的襲擾,往往損失慘重。嘉靖三十二年,在受到倭寇多次掠奪而付出慘重代價后,遂于當年花巨資對臨海城墻的城防系統進行強化建設。嘉靖三十六年,戚繼光駐守臺州抗倭,根據軍事防御特點進一步改善臨海城墻的防御能力。 清代順治十五年(1658年),再次進行城墻建設,在原有基礎上增高了城墻高度,減少了垛口數量,形成了較完善的防御體系和較強的防洪能力。 1956年至1958年,城墻東面崇和門及相連的約1800米的城墻被逐步拆除,故址開辟為東湖路和大橋路,部分城磚作修小高爐煉鋼之用,而西、南兩面的城墻防洪作用明顯,北面的城墻在起伏的山脈中,因此避免了拆除的命運,剩余的城墻西、南段沿江部分約2370米。 1962年,臨??h人民 *** 把北固山東段(長100米,寬5米)城墻空地提供給軍分區(qū)高炮建設停炮坪,當時北面城墻由于附近居民偷拆等因素已基本損毀。 臺州府城墻考古勘探現場 1984年,在西城中段(原括蒼門旁)開辟望江門,東、西分別連線巾山路和望江大橋。 1998年,望江門改為單孔,加寬、增高并增設城樓。 1995年8月,臨海市舉行“臨海建設名城,修復古城墻”動員大會,號召市民“我為名城獻一磚,萬民修復古城墻?!蓖辏_州府城墻修復工程動工。 1998年,歷經三年,臺州府城墻全部修復,首屆江南長城節(jié)迎來了臺州府城墻工程竣工剪彩。 2011年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臺州府城墻進行了考古勘察。根據考古勘探,認定臺州府城墻分別于宋、明、清三代進行過重修,與史料記載完全對應,且各個朝代層次分明。該次勘探由于挖掘的深度及選址限制,唐代墻體難以確定,但可以確定臺州府城墻的擴建時間在唐代初期。 長城雪景

    建筑特點

    • 體現典型的明清城墻規(guī)制特點
    臺州府城墻規(guī)格與規(guī)劃布局基本符合傳統的禮制文化要求,與襄陽、荊州等明清城墻是同等行政級別的規(guī)格,只是較以往更高大、更堅固,具備明清城墻的典型城防單元和完善的城防體系,蘊含了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
    • 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臨海古城的選址考究,其城墻形式隨山就勢,并根據防倭的軍事要求,利用當地的自然地理特點進行城防系統的創(chuàng)新,強化了防御效能,且與南方的地理氣候與社會文化高度協調,具有南方城墻的形制特點。又因為濱江近海,其防洪抗倭功能特點突出,體現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臺州府城墻
    • 具備縝密的城防系統
    臨海雖僅為府城,但軍事防御系統完整復雜且有創(chuàng)新之處,其所體現的建筑工程和軍事防御技術水平并不亞于同時代的邊界城墻與都城城墻。
    • 運用高超的筑城技術
    臺州府城墻用料考究、城磚砌筑方式和質量管理都和明清都城建設一脈相承,細節(jié)設計到位,體現了明清高超的筑城技術。

    文物遺存

    臺州府城墻由城墻墻體、城門、城樓、甕城、護城河、護城橋、敵臺、馬面、垛口、女墻等組成。從其功能和軍事防御重要性來看,大體可分為基本防御單元、核心防御單元。其中基本防御單元指的主要是城墻墻體和護城河;核心防御單元指的主要是城門、城樓、甕城、敵臺、馬面。

    墻體

    臺州府城墻總計長約6280米,城墻高度達到7米,設定了7座城門。城墻下寬上窄,呈梯形,頂部外側設定雉堞,內側砌筑女墻,墻身還間隔一定距離設定外突的馬面。臺州府城墻為夯土城墻,外包城磚。其夯土層最下端為褐灰土,質地最為堅硬,然后覆蓋了一層20至30厘米的紫紅土墊層,第三層為黃土層,表層為黑土層,使用了中間夯土外部磚包砌的方法。在建設方法上,臺州府城墻將土和糯米或者膠泥均勻混合,然后夯打密實,自然風干后,堅硬無比,城墻的剛度和強度大為提高。 臺州府城墻巾山段

    城門

    臺州府城墻城門原有7座,分別是東面崇和門;南面興善門、鎮(zhèn)寧門;東南靖越門;西南豐泰門;西面括蒼門、朝天門。其中西南的靖越、興善、鎮(zhèn)寧、朝天是臨江的主城門。在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沿江甕城建立之前,不僅僅要防御敵軍的火攻、攻城武器的沖撞,還要防洪、防水、防潮等。因此城門不僅采用了拱券形門洞,而且設計了高過城門洞口頂部的城門扇,并且城門兩側內壁自門臼向外擴至2.2米,擴深各0.4米,方便交通運輸,并因此在上部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天窗”式空間。這些天窗尺度大概為4.3至5.1米長,2.2至2.65米寬,頗為獨特。這是其他明清城墻所沒有的孤例,其功能尚未有定論。 臺州府城墻東段 1984年后,臺州地方 *** 于城墻西面中段新辟望江門,在龍顧山北面,城隍廟旁新筑北固門外,在原崇和門遺址重建崇和門。望江門的開辟,成瞭望江攬勝之地,門上建樓。

    城樓

    城門上方建設城樓以防御和眺望。東漢后期至隋代開始,往往為二三層的多層建筑物。自唐至元,城門樓都是單層。明初,臺州府城墻上就有7座城門樓,分別是惠風(崇和門)、超然(興善門)、神秀(鎮(zhèn)寧門)、靖越(靖越門)、霞標(豐泰門)、集仙(括蒼門)、興公(朝天門),均飽含寓意。 崇和門 ——惠風樓,位于城正東,近東湖,通護城河,筑有月城,架吊橋,俗稱“吊橋頭”。崇和門的命名是由城墻的建筑高大雄偉,勻稱適當而得?;蒿L樓是以古城山水風光之美,把造城的實惠好處留給老百姓而得名。這正是天地合一,美不勝收。 靖越門 ——靖越樓,位于城東南,依巾子山近靈江。靖越門、靖越樓,門樓命名重復疊用,意在強調筑城抗敵,保家衛(wèi)國,讓老百姓更好地過上平安的生活。 興善門 ——超然樓,位于城南稍偏東,也是東近巾子山,南瀕靈江。興善門由于靠近巾子山,山上多寺廟,佛道的做善事給人們的啟示,人要多做善事,不做惡事,在城中盛行慈善而得名。超然樓靠近巾子山和靈江,古城的山水風光又是超過尋常的,如此的美麗,應當保護。而樓又在城門上,有利于觀看巾子山和靈江的風光,故而得名超然。 鎮(zhèn)寧門 ——神秀樓,位于城正南,南際靈江,北通州治,俗稱“大南門”。鎮(zhèn)寧門鎮(zhèn)定而寧靜,它的涵義是讓老百姓的生活有一個寧靜安定的家園。神秀樓這個樓名的命名,是把一種愿望寄托于此,希望把鹿城的家園建設得神奇而秀美,讓人看了神往。 豐泰門 ——霞標樓,位于城西南角,兩面靠近靈江。豐泰門的命名,是從感受臺州、臨海的豐富物產,人民生活的安寧,祝福年豐人壽,生活安康。霞標樓的取名,標志著鹿城人民的生活如彩云一樣,多姿多彩,無限美好。 括蒼門 ——集仙樓,位于城正西,面對靈江。括蒼門是以浙東南第一高山括蒼山而命名的。集仙樓是根據傳說中括蒼山多仙人居住,他們在山中煉丹、練術,得道升天而得。括蒼山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奇異秀美,讓人遐想和向往。 朝天門 ——興公樓,位于城西北角,西臨靈江,北倚龍顧山,是一道天然雄關,俗稱“西門”。朝天門憑借龍顧山的天險,雄偉壯美,把城門取名為朝天,更使城墻顯得有氣魄有活力。興公樓的取名,是為了興盛公益事業(yè),造福古城老百姓,讓老百姓永遠銘記在心。

    馬面

    馬面是指城墻突出部分的城臺,供守城士兵三面御敵。其間距根據弓箭的有效射程來設計,一般都在100至120米之間。臺州府城墻上設定了大量敵臺,僅臨江面就有9個,可以更好地防御從東部海邊登入和靈江突入的倭寇突襲。其馬面形制大都和其他城市類似,唯有濱江段城墻由于常受靈江水沖刷,因此,有6個馬面設計為弧面或者斜面,有的甚至為半方半弧形,以減弱江水的沖擊,強化防洪能力。臺州府城墻上的“馬面”,因東面城墻已毀,原有的數目已不得而知,而保存下來的“馬面”都在鎮(zhèn)寧門以西至朝天門一帶。 6個弧形馬面相關信息分別為: 第一個“馬面”在鎮(zhèn)寧門西面153.75米處,外凸6.16米,外端面寬4.2米,內寬7.5米,江上游一面呈弧形。 第二個“馬面”與第一個相距223.5米,外凸6.4米,外端面寬6.6米,內寬9米,江上游一面為斜面。 第三個“馬面”與第二個相距178.15米,外凸4.6米,內寬3.4米,外端與江上游不分面而合呈弧形。 第四個“馬面”與第三個相距56.3米,外凸4.4米,內寬5.2米,外端與江上游亦成弧形。 第五個“馬面”與第四個相距74.8米,外凸6.1米,外端面寬4.4米,內寬6.4米,江上游一面呈斜面。 第六個“馬面”與第五個相距101.68米,內寬7.6米,外凸江下游方向8.2米、上游方向6.45米。外端反成斜面,寬6.7米。 六個“馬面”的獨特形制,注定了臺州府城墻的特殊性,即具有軍事和防洪的雙重功能。這是其它古城尤其是北方古城所沒有的,“可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全國罕見”。

    敵臺

    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在城墻上修建了13座雙層空心敵臺抵御倭寇。這種敵臺跨越城墻內外兩邊,內部空間大,可常駐大量兵力,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傳達信息。這種雙層空心敵臺,隨著戚繼光等人調駐北疆而極大影響了北方明長城的建設,不僅提升了防御能力,也創(chuàng)造了標志性的城墻景觀。戚繼光創(chuàng)建空心敵臺,是其軍事實踐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是對中國古代軍事建筑學的巨大發(fā)展,是軍事建筑史和城防史的重大突破。 空心敵臺

    甕城

    設定甕城是為了圍剿攻向城門的敵軍。臺州府城墻的4座臨江主城門(興善門、鎮(zhèn)寧門、靖越門、朝天門)都設有單甕城,其形狀大都為半圓形。只有鎮(zhèn)寧門為半圓與方形之間,且甕城內的西面加筑三道護城以防洪,并開設二門,門洞結構內大外小,內高外低,這與其他3座城門相似。 甕城

    護城河

    臺州府城的護城河利用天然的河流——靈江。西南兩面可憑江而守,而東部則有人工開挖的東湖阻隔,北部因有山可守,城墻隨山就勢的布局,和大小山體融為一體,不僅建設量減小,而且防御力大增,民間美稱為“江南八達嶺”。護城河上設定了護城橋,西面出入口設定了浮橋,便于出入和貿易。

    銘文磚

    臺州府城墻從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開始磚石包砌,后屢經修繕,直到清同治十年十一月最后一次大修。各朝的城磚,長短不一,厚薄各異,種類繁多,都是手工壓模制成。 銘文古磚拓片 銘文磚有陰刻,也有陽文;共有窯工7種、窯廠5種、吉語4種、產地12種、姓氏21種、紀年1種、紋式5種等各式模印磚銘,計有文字的有60種,歷代修筑承傳信息內涵豐富。這些銘文磚為進一步研究臺州府城墻的建筑歷史和地理沿革、軍隊設定、燒造地點以及文字演變等問題提供了實物資料。

    文物價值

    研究價值

    當代所能見到的遺存下來的一些古城墻,多數是建于或重建于明清兩朝,而臺州府城墻可以認為是北宋時代的遺物,它以其悠久的歷史而獨具研究價值。 長城與梅園

    文化價值

    臺州府城墻以卓越的技術和形式革新推動了中國城防建筑防洪和軍事功能的完善,而且與歷經1600年歷史的臨海古城相互依存,不僅符合傳統風水理論,而且體現出因地制宜的建設和規(guī)劃原則。城墻和古城的發(fā)展、演變展現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府州級城市的規(guī)劃思想,在古代東亞地區(qū)的城市規(guī)劃和城防建筑歷史譜系中具備充分代表性,并保存了大量中國南方地區(qū)傳統的城市景觀和生活習俗。 臺州府城墻與靈江

    保護措施

    1990年,臨海相關人士提出臺州府城墻申遺的工作建議,并就申遺工作開展了研究。自“申遺”后,臨海市組建了臺州府城墻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編制了《臺州府城墻保護規(guī)劃》、出臺有《臺州府城墻保護管理暫行辦法》。 臺州府城墻與城區(qū)關系圖 1997年8月,臺州府城墻被浙江省人民 *** 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臺州府城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有專家認為,由戚繼光等重修的山海關至居庸關的明長城,是以臨海的古城墻為“母本”,根在臨海;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建筑史學家楊鴻勛表示,臺州府城墻已基本符合申遺要求;同年8月,臨海市委、市 *** 正式啟動申遺程式,以加盟“中國明清城墻”組合的方式,開展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的工作。 2012年11月,由臺州府城墻等8個明清城墻組成的“中國明清城墻”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4年11月,臺州府城墻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 2018年1月,經浙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四次會議批準的《臺州府城墻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其中5月10日被定為“臺州府城墻保護日”。 甕城

    旅游信息

    門票

    成人票:65元 老年票、兒童票:30元 優(yōu)惠政策:臺州戶籍的憑借有效身份證件提前預約后免收門票。

    交通

    • 公交線路
    公交線路:游2路興善門游客中心站,205路長城攬勝門站,201、202、203、204、211、218、302、310路等均可在東湖公園站下車,步行一段路程(500余米)可到攬勝門入口。
    • 自駕游
    沈海高速公路(G15)臨海北出口處轉臨海大道→開發(fā)大道→東方大道→崇和路→東湖路→臺州府城墻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臺州旅游景觀設計工程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臺州別墅景觀設計資質

    臺州綠化景觀設計教程

    臺州地產景觀設計作品

    運動活力景觀設計(運動活力景觀設計方案)

    世界頂級景觀設計獎(世界十大景觀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