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重型機械vi設計(重型機械設計手冊)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重型機械vi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官網: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專注品牌設計、策劃,為各大上市企業(yè)、個人提供一站式設計、策劃服務,服務客戶遍布全國,咨詢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誰能給我詳細講講二戰(zhàn)虎王坦克???
虎王式重型坦克虎王坦克是德國二戰(zhàn)期間最令人恐懼的一種重型坦克。它的稱呼為:虎II”/“虎王”,德軍編號有:Sd.Kfz.182、PanzerkampfwagenVIKö;;nigstiger、PanzerkampfwagenVIAusf.BPzKpfw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zhàn)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戰(zhàn)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么一個戰(zhàn)場上的可怕怪物。
德國重型坦克發(fā)展計劃最早開始于1937年,由德國的武器軍備發(fā)展局提出,并將新型重型坦克的具體性能要求下發(fā)給德國的四家公司,他們是:戴姆勒`奔馳公司、亨舍爾公司、MAN公司、波爾舍(保時捷)公司。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新式重型坦克發(fā)展計劃正式起步。在此次會議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要求:具有強大的擊穿敵人坦克的火力,敵人坦克無法擊穿的厚實的防護裝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時。這次會議的決定發(fā)展了德國二戰(zhàn)期間兩種重型坦克,它們分別是虎1和虎王(虎2)。由于虎1在戰(zhàn)場上的成功,導致了虎王的發(fā)展進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種新的替代虎1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才真正開始。
盡管人們認為虎王(虎2)是虎1的繼承和替代,但是實際上虎王和虎1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⑼醯脑O計初衷是考慮裝上大威力、可*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徑坦克炮的基礎上,德國人發(fā)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徑的坦克炮?;⑼跆箍说脑O計最終由德國的兩家公司:位于德國卡塞爾(德國東部城市)的亨舍爾公司和位于德國斯圖加特(德國西南部城市,巴登-符騰堡州首府)的波爾舍(保時捷)公司來競爭。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兩種設計方案。
波爾舍和亨舍爾公司被責成著手研制新的重型坦克。波爾舍公司提供了兩個基于以前的VK4501(P)樣車的方案,并定名為VK4502(P)。第一種方案是將炮塔安裝在車體中央;另一種方案則是炮塔置后,發(fā)動機置中(就和現在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戰(zhàn)坦克差不多)。兩個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盤和車體以及其他部件,發(fā)動機都采用VK4501(P)樣車的汽油發(fā)動機(電傳動)。兩種方案極度相似,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機械部件的區(qū)別。不過由于最終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設計方案,波爾舍這兩種設計都只制造了木制模型。亨舍爾公司有兩種方案: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虎”I式坦克為基礎改進而成的,算得上是“繼承性強,改進處少”。德國陸軍兵器局第6科負責審查這些方案,VK4502(H)方案首先遭淘汰。不過亨舍爾公司的設計方案進展極快,最終其VK4503(H)方案被選中進入生產。這個方案采用了大量和“黑豹”、“黑豹”II坦克相同的部件以標準化坦克生產,根據1943年2月德國陸軍兵器局的命令,亨舍爾的VK4503(H)設計和“虎”I式坦克完全不同,其更象“黑豹”坦克的擴大版。1943年10月20日,一輛木制的亨舍爾設計的“虎”II重型坦克模型在東普魯士阿亞茨給希特勒做審查。德國準備從1943年12月起在位于卡塞爾的亨舍爾工廠制造三種樣車型號的“虎”II重型坦克。從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制造了489輛“虎”II重型坦克(三種樣車-V1、V2、V3),其中1943年12月制造了12輛,1944年1月到12月制造了377輛,1945年1月到3月制造了100輛,生產了四個序列(420500、420530、420590、420680,底盤編號為280001-280489),比原定的1500輛的生產計劃相差甚遠。主要原因是因為盟軍轟炸了亨舍爾在卡塞爾地區(qū)的工廠以及“虎”II重型坦克生產一輛所耗費的原材料和工時相當多。
首批的50輛“虎”II重型坦克(包括樣車在內)裝備了波爾舍公司設計的炮塔(魏格曼公司制造)。晚期的則安裝了亨舍爾公司設計的炮塔(克虜伯公司制造)。兩種炮塔都安裝在車體中央。波爾舍炮塔是從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于VK4501(P)樣車的設計)上發(fā)展來的。盡管這個設計本身沒有被接受,不過炮塔的設計卻被接受了并安裝在亨舍爾設計的“虎王”重型坦克上。波爾舍型炮塔裝備一門單節(jié)88mm火炮,而亨舍爾的炮塔上裝備的是雙節(jié)式88mm火炮(從1944年5月開始)。波爾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攜彈80發(fā),亨舍爾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則為86發(fā)。75%的彈藥存儲在車體內側面,另外的25%彈藥則存儲在炮塔后部。此外,用于本車防御和對空射擊的3挺MG34/MG42型7.92mm機槍則配彈5850發(fā)。
參數:
乘員人數-5
重量-69.8噸
體積長:10.29m(車身長:7.3m),:3.75m,高:3.09m,離地高度:0.49m
裝甲-車身:前裝甲100-150mm,側裝甲和后裝甲80mm,底部和頂部裝甲28mm;炮塔:前裝甲180mm,側裝甲和后裝甲80mm,頂部裝甲42mm.
武器-1x88mm主炮——型號:8.8cmKwK43L/71(72-84rounds),2xMG34kal.7.92mm機關槍(5850一輪)
最大時速:41公里/小時
巡視半徑:170km,越野半徑:120km
燃料消耗-750加侖/100公里
跨越障礙物能力-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礙物,1.9米深的水域,2.5m寬的壕溝
對地壓力-1.02公斤/平方厘米
二戰(zhàn)蘇德戰(zhàn)爭中德軍使用的輕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有哪些?
I號坦克1931年,德軍中的一些將領如古得林等,意識到建立裝甲部隊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種輕型坦克來培訓將來的裝甲師作戰(zhàn)人員。因此,在1932年德軍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種輕型坦克(5噸)的規(guī)格說明。設計者的主要經驗來源於早期的一些「秘密」專案和與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計畫。
1934年4月,I號坦克A型正式投入了生產,并生產了15輛,古德林向希特拉展示了這些坦克。1934年,一輛I號坦克A型的樣車賣給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購買了幾輛用於訓練,也有少量出口到芬蘭,也裝備了克羅地亞軍隊。
I號坦克是作為裝甲師的輕型訓練坦克并沒有打算運用於實戰(zhàn),但實際上它一直被用於一些小規(guī)模戰(zhàn)斗直到1942年。在1942年初,I號坦克退出一線部隊,轉入員警部隊和反游擊部隊。沒有炮塔的I號坦克被用於NSKK部隊的訓練,I號坦克的炮塔用於了大西洋防線等的防御工事。I號坦克為德國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的經驗以設計以后的更具威力的各型坦克。盡管I號坦克不是一個有效的戰(zhàn)斗坦克,但它是一種優(yōu)秀的訓練坦克,到戰(zhàn)爭結束時大量的裝甲兵都是通過它訓練的,不少裝甲兵都是駕駛它第一次參加戰(zhàn)斗。
I號坦克的兩種主要型號A型(1934)和B型(1936)在懸掛系統(tǒng)和發(fā)動機上有區(qū)別。在1935至36年,德國實驗了在A型上安裝7克魯伯 M601柴油發(fā)動機,但它提供的馬力太小,最終沒有能采用柴油發(fā)動機的計畫。
由於該型坦克的多種缺點,它很快在戰(zhàn)爭中被淘汰。大多被用去訓練和改裝成其他車型。較為成功的改裝車型是一種I式指揮車。曾經有約200輛I號坦克被裝上一門47毫米反坦克炮,成為型自行反坦克炮。還有少數的被裝上了一們150毫米的大口徑榴彈炮。剩下的不是被改裝成裝甲指揮車就隨機當彈藥搬運車使用。事實證明,用I號坦克改裝成的車輛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
克魯伯也用過I號坦克B型(僅有6輛I號坦克A型)改裝了一種輕型指揮坦克。從1935年到1937年,共生產了190輛?;禝號坦克B型有兩種型號。在1939年的波蘭戰(zhàn)役后,一些被改裝為戰(zhàn)場救護車(Sd.Kfz.265),它們在1940年的法國戰(zhàn)役中服役。這種指揮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后被其他的指揮坦克取代,少量指揮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I號坦克還有一種裝備150毫末slG 33 L/11.4重型火炮的變形車(Sturmpanzer I Bison),采用I號坦克B型的底盤。乘員僅由前部一個大的護盾保護,上方和后面都沒有裝甲。僅在1940年2月由Alkett改裝了38輛,參加過法國、巴爾干和蘇聯戰(zhàn)場的戰(zhàn)斗。這是當時第一種自走炮。
I號還有改裝為裝備47毫米火炮的變形車(Panzerjager I),乘員三人,基於I號坦克B型底盤,僅有一個前護盾。從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裝了202輛。有兩種版本,由護盾的塊數區(qū)別,Skoda生產的有7塊護盾,而由Alkett生產的只有五塊。少量是裝備的37毫米炮。事實證明這種變形車效果差,由於火力不行很快被淘汰。它曾在法國、北非和蘇聯服役,是當時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火炮。
II號坦克
德國繼I號坦克后再推出供部隊訓練用的II號坦克。
I號坦克雖比其前輩重不了多少,但裝甲及火力上均有長足的進步:其20毫米反坦克炮令II號坦克擁有反坦克能力,而且較大的體積令她有較大的改良空間。在更先進的戰(zhàn)車登場后, II號坦克并未完全被淘汰。不少II號坦克被改裝成指揮車、戰(zhàn)斗工兵的裝甲防護車甚至自走炮。
同I號坦克一樣,II號坦克首次登場是在西班牙,當時少量的II號坦克參戰(zhàn),實戰(zhàn)證明,他不是裝備了45mm火炮的蘇聯T-26s的對手。II號坦克隨裝甲部隊大量使用是在波蘭和法國戰(zhàn)役中,后又大量在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中使用,在蘇聯戰(zhàn)場中較少看到它的身影。II號坦克裝甲薄,防護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證明對付其他裝甲車輛效果不佳。它在戰(zhàn)斗中沒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為指揮官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同其他坦克一樣,以它的底盤發(fā)展一系列變形車如Marder II、Wespe等。
從1939年12月起,又開始一系列項目發(fā)展專門的戰(zhàn)場偵察坦克,開發(fā)了VK 901、VK 903、VK 1601、VK 1301等,但這些專案最終都取消了。作為這些發(fā)展的延伸,生產了Ausf J(VK 1601)和Ausf H(VK 903)。在1943年,7輛VK 1601(Ausf J)被裝備到東部前線的第12裝甲師,1944年,其中一輛被改裝為搶救車輛。在1944/45年,同樣的車輛裝備到116裝甲師的搶修部隊。這些設計最終導致了Panzerspahwagen Ausf L的出現。Krupp一直在嘗試用II號坦克的底盤和部件來設計自行火炮,并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
部分II號坦克在諾曼第戰(zhàn)役時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1945年。II號坦克也在德國的一些盟國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利亞和匈牙利,戰(zhàn)后,還有少量在黎巴嫩軍隊中使用(可能來自羅馬利亞)。
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
1939年4月,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以VK1303的稱呼開始研發(fā),當初預計在1942年4月進行生產的計畫。MAN工廠於1942年4月完成第一輛原型車,經過測試之后,已達到所要求的性能,并於1942年8月開始正式量產,并稱為II號L型山貓偵察坦克。訂單預計生產800輛,前一百輛裝配20毫米炮,剩下的裝著KwK39/1式50毫米炮。
山貓型偵查坦克繼承了II號坦克系列的設計,不同的是擁有更為洗鍊的車體以及炮塔,但是,相較於受俄國T-34影響的豹式中型坦克設計理念,仍有一段距離,基本上仍屬於德國傳統(tǒng)式的設計,并不具備大傾角的裝甲。
德軍為山貓設計了一個較大的炮塔,將20毫米炮裝配於炮塔中央,炮塔內部分置戰(zhàn)車長及炮手,也因此將戰(zhàn)車長原本擔負炮手及指揮的任務分了開來,改由戰(zhàn)車長及炮手各司其職,炮塔后方設有大型出入艙門,主要的功用是炮彈的補給及炮手的出入口,戰(zhàn)車長及炮手各有一個三百六十度全周旋回潛望鏡,部分炮塔亦有裝設煙幕彈發(fā)射器,后期型的炮塔,后方出入門修正成較大的型式。
由於接受了裝設新武裝的要求,山貓式的付諸生產需要更改設計而因此延后了一段時間,直到1943年9月才開始生產。沒想到在1944年1月,當第一百輛山貓偵查戰(zhàn)車出廠,準備生產換裝50毫米炮的強化型山貓時,軍部下令停止山貓式的生產線,這是因為有一款搭載50毫米炮的Sd.Kfz234/2美洲獅式輪型裝甲偵查車的出現,使得軍方覺得相較之下山貓式并沒有太多的優(yōu)勢,於是決定停止生產。
L型山貓式是II號坦克一連串從輕戰(zhàn)車發(fā)展到偵查戰(zhàn)車漫漫長路的終點,算是集II號戰(zhàn)車設計理念之大成的作品,不過登場時間使得它已經完全沒有可能活躍於戰(zhàn)場了。
I號指揮坦克
克魯伯公司在1935曾用過I號坦克B型(僅有6輛I號坦克A型)改裝了一種輕型指揮坦克。這就是后來著名的I號指揮坦克。
德國所提出閃擊戰(zhàn)是一種高速的作戰(zhàn),一切的情況和情報都以高速在流動,一個好的高階指揮官不可只靠手下的指揮官吧,所以高階的指揮官必須身先士卒來獲得最新的情況和提高部隊的士氣。而指揮官要身先士卒地指揮作戰(zhàn)就必須使用指揮坦克了。
作為一輛指揮坦克,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無線電系統(tǒng)供指揮官指揮作戰(zhàn)。而著名的I號指揮坦克使用的無線電系統(tǒng)是FuG6及FuG2,指揮官可以很方便地在I號指揮坦克裏指揮作戰(zhàn)。
從1935年到1937年間,德國共生產了190輛I號指揮坦克?;禝號坦克B型有兩種型號。在1939年的波蘭戰(zhàn)役后,一些被改裝為戰(zhàn)場救護車(Sd.Kfz.265),它們在1940年的法國戰(zhàn)役中服役。這種指揮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后被其他的指揮坦克取代,其中有少量I號指揮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二戰(zhàn)德國陸軍裝備之噴火坦克篇
I號噴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御工事。
1940年12月,義軍在北非被英軍擊潰。次年2月,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增援,最后擊敗英軍。自此以后,盟軍和德軍便展開了2年零8個月的拉鋸戰(zhàn)。非洲軍團在北非作戰(zhàn)時發(fā)覺他們也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御工事,但由於德軍把所有先進的武器都運到東線戰(zhàn)場,北非只有一些落后的坦克,非洲軍團只好使用一種由I號坦克改裝而成的噴火坦克。
I號噴火坦克其實就是把噴火器裝在I號輕型坦克上。I號噴火坦克的射程大約是25米,更可產生10至12次一秒的爆炸。
I號噴火坦克被分派給德軍第5 Leichte師使用,曾參與多場重要的戰(zhàn)役,包括多布魯克攻防戰(zhàn)。
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御工事。
1939年1月21日,德國軍方下達了將II號D型的90輛預生產型改裝成噴火坦克的訂單,這種噴火坦克名為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
II號噴火坦克與II號D型和E型一樣,炮塔被一個裝機槍的小炮塔取代,噴火器則裝在上部車體前的基座上。II號噴火坦克裝有320升易燃燃料,使它能夠較長時間地噴火。
1940年5月,第一批II號噴火坦克正式生產。第二批150輛的生產命令於1941年8月下令,但只有65輛在1942年3月完全,因為當時德軍急需底盤來改造76毫米自走反坦克炮。
II號噴火坦克最先於東線戰(zhàn)場服役。但實戰(zhàn)中,由於裝甲和油耗較高等問題阻礙了它的發(fā)揮,使它在前線的作用有限。
III號FI型噴火坦克
1942年11月,德軍開始出現一種把III號坦克改成噴火坦克的想法。德軍們認為這樣便可以在史達林格勒等地區(qū)有效地進行巷戰(zhàn)。
III號噴火坦克在1月開始生產,不過由於噴火器的生產問題而廷遲了一個月。100架III號M型坦克架裝了噴火器,被命名為III號FI型噴火坦克。III號FI型噴火坦克使用III號M型坦克的底盤,不過50亳米
III號FI型坦克除了有一枝14毫米的噴火器外,還有兩枝MG-34機槍作為自衛(wèi)武器。而該噴火器的的射程則達55至60米,適合用作芞戰(zhàn)。
雖然III號FI型坦克最初設計是為了攻占史達林格勒之用,不過它并沒有趕上史達林格勒攻防戰(zhàn)。1943年7月,41架III號FI型坦克供給了給第6裝甲師、第11裝甲師等部隊攻打庫爾斯克。
二戰(zhàn)德國陸軍裝備之中型坦克篇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國各軍工公司研制一種重15t,裝備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裝甲指揮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讓這種坦克成為德國新組建的裝甲師的主力裝備。1936年,苯茲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輛原型車,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們的樣車。1937年5月,苯茲公司制造出第一輛PzKpfw III.A戰(zhàn)斗坦克。其后又有3種改進型:B,C,D型。不過PzKpfw III.A,B,C,D這4種型號都屬於試驗型,生產量很小。1939年德國開始生產E型,這種型號是正式裝備部隊的初生產型,后期的E型開始裝備一門50mm短身管火炮,這個型號是德軍入侵波蘭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國又開發(fā)了F,G,H這3種型號的 III號坦克。它們統(tǒng)一的編號為Sd.Kfz.141,這幾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裝備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間III型坦克又增加了4種型號: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裝一門長身管50mm火炮。J,L,M統(tǒng)一編號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間生產的N型則是裝備一門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編號為Sd.Kfz.141/2。在它的12種型號中J型是生產量最大的,分兩批一共生產了3OOO余輛。到1945年,各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大約生產了6000輛(有些資料上說有12000輛之多)。
德國利用III型坦克的底盤生產多種變型車,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擊炮,另外還有自行榴彈炮,噴火坦克,指揮坦克以及觀察坦克等。
III型坦克從1939年裝備德軍開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軍活躍在各戰(zhàn)線的主力裝備。它作為德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戰(zhàn)役,北非戰(zhàn)役以及入侵蘇聯的行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和中期,III型坦克無疑是德軍的重要裝備之一。
IV號坦克為二戰(zhàn)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戰(zhàn)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xù)生產的坦克。希特拉於1934年下令開始研制裝備75毫米火炮的IV號坦克,IV號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輛A型坦克出廠,戰(zhàn)前IV號坦克的A、B、C型僅有小批量生產,大多用於測試和訓練,但波蘭戰(zhàn)役中的部分參戰(zhàn)坦克受到部隊的高度贊譽。1939年10月D型投產,成為最初的生產型。1940年E型投產,1941年F型(F1)投產,IV號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蘇德戰(zhàn)爭開始時,IV號坦克裝備數量不過數百。
戰(zhàn)爭開始后,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III、IV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zhàn)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zhàn)爭初期取得很大戰(zhàn)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但IV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回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zhàn)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zhàn)役的慘敗。
而后,德國人除開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III、IV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IV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毫米火炮,成為F2型,然后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勉強可對抗T-34/76。此外IV 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zhàn)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III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第、阿登等戰(zhàn)役中,IV號坦克一直是沖鋒陷陣的主力之一。由於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wěn)定的IV號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zhàn)爭期間,IV號坦克總產量達8000輛以上。
此外,IV號從戰(zhàn)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毫米自行榴彈炮、灰熊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IV號底盤發(fā)展的驅逐戰(zhàn)車,安裝了75毫米和88毫米反坦克炮,稱為IV號驅逐戰(zhàn)車。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zhàn)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戰(zhàn)后,一些IV號坦克被敘利亞等國家購買,參加了早期的中東戰(zhàn)爭,到1967年仍可在戈蘭高地戰(zhàn)場看到IV號坦克身影。
豹式坦克由1942年6月開始投產,是德國在參考了蘇聯T34坦克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車身略高,布局合理。改進型D型戰(zhàn)車重44噸,使用650馬力的汽油機,乘員5人,采用傾斜式裝甲,最大裝甲厚度達120毫米,安裝1門75毫米的加農炮,彈藥基數79發(fā),技術和戰(zhàn)術性能都超過了T34/76戰(zhàn)車
為了等待豹式坦克的出廠,德國的衛(wèi)城行動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制造出的250輛豹D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zhàn)。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zhàn)場上,豹D型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毫米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后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zhàn)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fā)命令,將V號坦克定名為豹(Panther)型坦克。
豹式坦克是二戰(zhàn)時德軍裝甲兵最喜歡的坦克,同時也是蘇聯軍人很喜歡的坦克。聯軍給豹式坦克以高度的評價,把繳獲豹式坦克看作是一種榮譽。繳獲的豹式坦克被作為一種獎勵交給最好的坦克乘員使用。在1944年,為能更好利用這些繳獲的坦克,蘇軍還印制了俄語版的豹式坦克手冊,分發(fā)給駕駛它的坦克手。法軍將繳獲的豹式坦克一直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此外,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在戰(zhàn)后使用過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的出現大大革新了坦克的設計,對戰(zhàn)后西方坦克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豹式坦克被視為第一種現代主戰(zhàn)坦克,目前德國國防軍所裝備的坦克乾脆就叫做豹二型坦克。不過納粹德國的豹(Panther)與現在德國的豹(Leopard)是不同的東西,不過從此我們也能知道德國直到現在還是喜歡用動物來替坦克命名。
豹式坦克是德國二戰(zhàn)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后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制豹F型,但到戰(zhàn)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繼型號豹2準備安裝88毫米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1942年末,德國設計師開始在一款新底盤上研發(fā)一種威力和體積都更大的新型豹式坦克。1943年1月,希特拉同意研發(fā)豹式坦克以用來增強德軍的裝甲部隊,特別是東線戰(zhàn)場。
這個豹II的計劃和虎王一起發(fā)展。1943年2月,設計者決定把豹II制造成類虎王,它們會使用相同的零件,如履帶、運輸系統(tǒng)、懸浮系統(tǒng)和車輪。豹II的外型與豹式G型很相似,車身的設計也很像一輛經改裝的晚期型豹式G型,經改裝的部分包括觀察設備的修正和新引擎板。
豹II的裝甲保護比其他豹式改量型顯著地增強了。它的側面裝甲厚60毫米,正面裝甲更達100毫米。豹II計劃選用75毫米KwK 42 L/100火炮,甚至88毫米KwK 43 L/7火炮(沒有炮口斷裂),并把它裝上最新的沙馬德香炮塔上。沙馬德香炮塔是萊茵鋼鐵公司在1944年設計的。
1943年3月,德軍提出在第一批豹II將在1943年后期或1944年早期制造,并在1944年春天開始服役。1943年5月20日,萊茵鋼鐵公司為豹II設計出一種特殊的防空炮塔,裝上了四枝20毫米機炮,但從來沒被制造出來。
1944年5月,德國意識自己已沒有工業(yè)力量去生產豹II,而且還沒有合適的炮塔便研發(fā)成功。到了1945年3月,德國才為豹II加上新型的G型炮塔(裝上75毫米 KwK 42 L/70火炮)作試驗。那個時候豹II已有作戰(zhàn)能力,不過它從沒有作戰(zhàn)紀錄,最后更被美軍俘虜了。
E-50坦克
為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德國開始了研制E-50坦克,由阿拉道公司和其他公司研制。
E-50坦克其實就是豹式坦克的改良型,所以又被稱為豹二,配備88mm71倍主炮(即與虎二式相同),重50-65噸。根據當時的資料,E-50坦克的時速大約是60公里,最大行程大約是200公里,比豹式坦克好。
E-50坦克的設計良好,如果研制成功,將會是輛非常先進的坦克,可惜E-50坦克始終研制不到出來。
二戰(zhàn)德國陸軍裝備之重型坦克篇
VI號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一架由德國科學家韓謝爾博士設計的重型坦克,最初設計是45噸,前裝甲厚80毫米,但由於德國坦克在戰(zhàn)場上遭到T-34的痛擊,希特拉氣急敗壞,命令將裝甲厚度提高到110毫米,坦克的重量因而提高到55噸,公路最大行駛速度為40公里每小時,行程只有90公里。
從工藝設計上,虎式坦克確實別具一格。除炮塔外,它的設計可謂完美無缺,它大大堤高了履帶的寬度,使坦克的通行能力和行駛的平穩(wěn)性有了明顯的改善。安裝的88毫米巨炮,在當時堪稱為最 ,但就是這門威力強大的火,成為了虎式坦克的負擔。由於炮體沉重,又沒有液壓驅動系統(tǒng),在驅動裝置故障時,炮手就必須用手轉動炮塔的方式來轉動炮塔。不過從很多資料指出這點來看,虎式坦克似乎常常故障,而炮手則要搖動720圈才能使炮塔轉動一周。
虎式坦克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一一一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藥);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后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后期只剩了一個。后期生產的虎式坦克的發(fā)動機也更換了?;⑹教箍搜b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zhàn)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1944年4月,虎式坦克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準,生產了105輛?;⑹教箍俗罱K被虎王式坦克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zhàn)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
VI號B型虎王坦克
繼虎式坦克后,韓謝爾又推出虎王坦克,虎王坦克是二次大戰(zhàn)中噸位最重的主力戰(zhàn)車,它承繼了虎式坦克的所有特點,甚至較前更為強力,成為德軍最后一型主力戰(zhàn)車。
虎王的出現乃是和豹式坦克一樣,受了蘇俄T-34戰(zhàn)車的裝甲設計影響。虎王和虎式的最大差異在於戰(zhàn)車炮改裝為初速更大穿甲力更強的88公厘77倍徑戰(zhàn)車炮,以及車體外殼的傾斜裝甲。由於采用了炮身更長的主炮,使得虎王的炮塔必需隨之加大,再加上正面裝甲厚度增為185毫米,於是虎王的體型極為龐大,總重幾乎達到70公噸。由於引擎的負荷極為沉重,所以在機動力及機械性能的可靠性上大打折扣。所幸虎王登場時的局勢是德軍已陷入一連串艱苦的防御戰(zhàn),而其超過盟軍其他各型戰(zhàn)車射程的強力火炮及厚重的裝甲,在此種場合相當能夠發(fā)揮效用!
虎王仍然裝備於獨立之重戰(zhàn)車營在東西線苦戰(zhàn),面對著盟軍優(yōu)勢的物資力量奮戰(zhàn)不休。其中最著名的該屬1944年12月阿登攻勢中第六黨衛(wèi)裝甲軍團的先鋒排普爾戰(zhàn)斗群中的30輛虎王。這支戰(zhàn)斗群深入美軍陣地領先主力甚遠,但終因被美軍切斷且油料缺乏,不得已全部拋棄炸毀,人員徒步撤回,對於這二次大戰(zhàn)最強力的戰(zhàn)車而言,不啻是最悲哀的命運了!
E-75坦克
除了E-50坦克坦克外 ,德國還設計了E-75坦克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
E-75坦克比E-50更大和先進,火力也大得多。E-75坦克使用虎王坦克的底盤,配備了一枝128毫米55倍主炮 ,即與鼠式的主炮相同!E-75坦克重75至80噸 ,時速40公里,裝甲則比E-50厚。
E-75坦克雖然和虎式差不多大,但卻配備鼠式的主炮 ,實在可怕。E-75采用了一種大型帶尾艙的炮塔,它使用這種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德國人為E-75裝配的128毫米L55火炮。這種超級火炮的威力遠遠超過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座力也非常巨大,為了給這種超級火炮留下足夠的空間以及出於炮塔配平的需要。
如果研制成功,必定會成為盟軍的重大威脅。E-75是一種綜合性能相當平衡優(yōu)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50一道當之無愧的成為現代主戰(zhàn)坦克的真正先驅。
二戰(zhàn)德國陸軍裝備之超重型坦克篇VII號獅式坦克
德國超重型坦克的研究在1941年開始,當時克魯伯兵工廠開始研究蘇軍的超重型坦克。
1941年11月,德軍認為超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一定要有140毫米厚,側面裝甲也要有100毫米厚。坦克要由5人控制,3人控制炮搭,2人控制車身。坦克最高時速一定要達44公里,為了達到這目的,德軍使用1,000馬力的魚雷快艇引擎。炮塔更重達90噸。
1942年初,德國命令克魯伯兵工廠制造一種附合以上條件的超重型坦克,此款新型坦克被命名為VII號獅式坦克??唆敳S將會運用以往設計的虎鼠坦克設計,加上150毫米卡勞L/37或105亳米 KwK L/70火炮,并與斐廸南.波爾舍博士的設計比較,德軍將會使用更優(yōu)良的一款。
1942年狠期,這計劃被鼠式坦克的計劃取代了,雖然獅式坦克最終沒有被制造出來,但它卻為后來的鼠式坦克計劃打好基礎,鼠式坦克運用了不少獅式坦克的設計。
虎式坦克與虎王坦克的區(qū)別
虎式和虎王的區(qū)別是, 它們是 兩種從外形、性能上完全不同的 重型坦克。 TIGER-1重56噸, 為箱形車體構造,車體裝甲角度多為垂直; 而虎王重68噸,是菱形車體, 除了車體兩側下裝甲為垂直放置外, 其他部位的裝甲都 帶一定傾角。 而且,兩者 在車首正面主裝甲的厚度上也不同,虎-1是 100毫米 垂直 勻質鋼裝甲, 虎王是帶 60度傾角的 150毫米鋼裝甲。 虎-1的炮塔為近圓形外形, 而 虎王則 接近 梯形。
火力方面, 兩者雖然都是 裝備88毫米 強力反坦克炮,但卻不是 同 一型號(具體是什么型號我也不記得了),不過 虎王的88炮比虎-1的威力更強(蘇軍使用繳獲的 虎王88炮對 虎王進行射擊試驗,竟然在300米距離上 將 虎王的炮塔前后貫穿,要知道虎王的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180毫米 ,而 后面裝甲厚度也有80毫米,可想而知盟軍坦克裝甲車輛在 88炮面前簡直無法抵擋它的致命一擊)
雖然虎王 在火力 及 裝甲厚度上 比 虎-1 更勝一籌,但是脆弱的動力系統(tǒng)及行走系統(tǒng)卻是 虎王的 致命弱點:重達68噸的虎王使用的卻是跟45噸 豹式一模一樣的 動力裝置,這導致了為了 驅動 虎王那沉重的 軀體, 其動力系統(tǒng)不得不超負荷運行,因此故障頻繁;過重也使 得行走系統(tǒng)不堪重負, 懸掛折斷及履帶斷裂成了家常便飯。因此,戰(zhàn)斗中損失的虎王大部分都是因為 機械故障而被 成員拋棄的。 另外, 因為戰(zhàn)爭后期錳等金屬 缺乏,因此虎王的裝甲韌性 與 虎-1 的相比差了很多 ,導致有更厚重裝甲的虎王其總體 防御力不比 虎-1好,有人認為對于同樣的攻擊,虎-1能抵擋的虎王卻不能。(裝載重裝甲使得整車超重而損失了機動性,而防御卻沒有實質的提高,虎王在這里得不嘗失)
另外,兩者的生產臺數也不同, 虎-1從1943年到1945年共生產了1400多輛, 而 虎王 從1944年到1945年共生產了 500輛多輛。
虎-1 最初出現的是在 1942年秋季的列寧格勒戰(zhàn)場,共4輛虎-1極初期型參加了一次對列寧格勒外圍的進攻行動,但是惡劣的地形環(huán)境致使其中3輛被蘇軍擊毀。讓虎-1真正大顯身手的是1943年初的北非 突尼斯戰(zhàn)役,交戰(zhàn)中德國非洲軍的坦克部隊重創(chuàng)了 美國第1裝甲師,1輛虎-1 在3000米的 距離上擊毀了一輛行進中的謝爾曼,雖然德國坦克兵的訓練有素是主要因素, 但也體現了 虎-1搭載的88炮的強大威力?;?1最輝煌的戰(zhàn)績是 1944年6月17日 由 米歇爾·魏特曼 在法國小鎮(zhèn)波卡基村 創(chuàng)造的 單臺戰(zhàn)車 擊毀英軍27輛坦克及數十輛半履帶卡車還有數十門反坦克炮的記錄。
虎王最初出現也是在 蘇聯戰(zhàn)場,也是初戰(zhàn)失利(具體什么戰(zhàn)斗不記得了),之后雖然虎王也取得不少的戰(zhàn)績, 但卻始終沒有 虎-1那么有名氣。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制造的重型坦克。虎I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德國戰(zhàn)敗投降為止。主要性能
重量:55噸(早期); 57 噸(后期)炮塔重 11噸 虎式側視圖
乘員:5 人(車長,炮長,司機,裝填手,無線電操作手) 發(fā)動機: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功率 700馬力 推重比 13HP/ton 時速:38公里(公路)/15~21公里(越野) 最大時速:45公里 行程:110-160 km(公路)80km(越野) 每百公里耗油量:公路 450L 越野 650L 油箱容量 540L 越壕寬 2.3m越障高 0.79m爬坡度 35° 全長:8.45m 炮管指向前方 8.451m 炮管指向后方 8.379m 不帶炮管車體長 6.280m 高:2.86m 火炮中軸線高度 2.195m 地面至底盤高 0.470m 帶車長指揮塔時炮塔高度 1.200m 寬:3.4-3.7m 用戰(zhàn)斗履帶車體寬度 3.560m 到外側輪盤車體寬度 2.822m 戰(zhàn)斗履帶寬度 0.725m(附:使用運輸履帶車體寬度 3.230米) 武器:88mm KwK 36 L/56加農炮(電動擊發(fā))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彈發(fā)射器(S雷) 火炮俯仰角:俯仰角 +18°~-9° 火炮旋轉方向:旋轉方向 360° 彈藥:88mm——87發(fā) 7.92mm——4500-5700發(fā) 裝甲:(57噸型) 炮盾 135-150毫米 0度 鎳鉻錳高壓鑄鋼(非重疊部分) 炮塔正面 102毫米 9度 PP7182 鎳鉻錳鉬軋制鋼(被炮盾完全遮擋) 炮塔側面 82毫米 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炮塔頂部 40毫米 9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首上 102毫米 9度 PP7182 鎳鉻錳鉬軋制鋼 車體首中 63毫米 8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首下 102毫米 -25度 PP7182 鎳鉻錳鉬軋制鋼(有時助手附加履帶) 車體側上 82毫米 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側下 63毫米 0度 鋼種E22 鎳鉻錳軋制鋼(被負重輪遮擋) 車體后部 82毫米 -15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前頂部 40毫米 90度 E22 鎳鉻錳軋制鋼 車體后頂部 25毫米 90度 E32 鉻錳軋制鋼 車體底部 25毫米 90度 E32 鉻錳軋制鋼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擊穿 高質量靶板 彈藥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彈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彈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無線電設備:超短波Fu.2接受器 超短波Fu.5發(fā)射器及接受器 瞄準鏡:T.Z.F.9b瞄準鏡
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制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亨舍爾和MAN公司著手研制。隨后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并制成了樣車,分別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定名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產了489輛。
性能參數
乘員人數- 5 重量 - 69.8 噸 體積 長:10.29m (車身長:7.3m),: 3.75m,高:3.09m,離地高度:0.49m 裝甲:車身:首上裝甲:150mm/50° 首下裝甲:100mm/50°,球型機槍座是100mm球型,側裝甲和后裝甲80mm/21°,底部和頂部裝甲 28mm 。 炮塔(亨舍爾):前裝甲 180mm/9°,側裝甲和后裝甲 80mm,頂部裝甲 42mm。 炮塔(保時捷):前裝甲 100mm/弧形 側裝甲和后裝甲80mm/21°,頂部裝甲42mm ?。?)部分虎王坦克有涂上水泥防磁裝甲,水泥防磁裝甲(Zimmerit)對防御穿甲彈(APCBC/APCR)、高爆穿甲彈(HEAT)沒有多大作用,對防御力的影響基本可忽略。 武器 - 虎I式:56倍口徑KwK 36L/56型88mm坦克炮 虎II式:1 x 88mm主炮-- 型號:8.8cm KwK 43 L/71 (72-84 rounds),2 x MG 34 kal. 7.92mm機關槍(5850 發(fā)) 少數安裝黑豹坦克的75mm主炮。 最大時速:41 公里/小時(理論時速) 越野時速:18 公里/小時(理論時速) 巡視半徑:170 km,越野半徑:120 km 引擎:梅巴赫HL230P30型V-12水冷汽油發(fā)動機 燃料消耗 - 750加侖/100公里 跨越障礙物能力 - 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礙物,1.9米深的水域,2.5m寬的壕溝 對地壓力 - 1.02 公斤/平方厘米 炮塔:后期型為液壓驅動,19~77秒旋轉一周,保留手動旋轉式操作。
虎1
虎王
lz要再不明白,嚇,,,,,,
1937年春季開始研發(fā)
于1937年春季開始研發(fā),開發(fā)過程幾經周折。到1941年亨舍爾和其它三家競爭對手(保時捷,MAN,和戴姆勒·奔馳)分別提交上一款35噸左右,配備75mm火炮的坦克設計方案。 保時捷公司設計的虎式p型坦克然而德軍在總結法國行動中遭遇到夏爾系列和圣莎蒙坦克的威脅后,發(fā)現地面防空部隊的88毫米防空炮在一次違規(guī)操作中將來襲的20多輛英法聯軍坦克殺的大敗而歸,遂在1938年國會中強烈要求將88毫米炮裝到新型坦克上。伴隨著蘇聯T-34型坦克的誕生宣告了這些設計的必要與緊迫。據亨舍爾一位設計師埃爾溫·阿德勒講:“軍事專家深為震驚,他們發(fā)現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竟無一款坦克能與T-34匹敵?!庇谑?,定制標準立刻提高,包括車重增加到45噸,并配備一款88mm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車必須在1942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由于研發(fā)時間有限,原先較輕的底盤設計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壓力,因而該車可靠程度、穩(wěn)定性相對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絲毫沒有借鑒T-34坦克的設計經驗:斜坡式裝甲在防穿透方面的優(yōu)勢。但采用厚重、制造質量優(yōu)良的直面裝甲,實戰(zhàn)中表現亦是毫不遜色。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保時捷(簡稱POR.)和亨舍爾(簡稱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那時克虜伯(Krupp)負責為他們的方案設計炮塔。HEN.的設計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設計,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的設計。這些早期設計方案都沒有投入生產,但它們?yōu)樵O計人員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經驗。最初,Krupp為保時捷公司的VK4501(P)設計了炮塔,該設計在經過修改后被亨舍爾公司的的VK4501(H)采用。1941年中期,亨舍爾公司決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兩種原型坦克。H1型裝備88mmKwK36L/56炮,安裝Krupp為VK4501(P)設計的炮塔。H2型裝備75mmKwK42L/70炮,安裝一種新設計的炮塔——當時還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亨舍爾公司決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
1942年4月17日兩家公司都生產出了它們的樣車。4月19日,HEN.和POE.的樣車都運抵拉斯登堡(希特勒的指揮總部--狼穴所在地)附近的一個車站,然后行駛11公里達到拉斯登堡。盡管途中不斷出現事故,保時捷和亨舍爾按時提交了樣車,在面見希特勒之前于拉斯滕堡作了比較測試。最終采取了折衷方案,亨舍爾的基本架構被采用,而換裝保時捷的炮塔。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東普魯士的狼穴,這兩輛樣車都出現在了他的面前。19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學校,兩輛坦克都開始了進一步的測試。在測試期間,保時捷的樣車由于經常拋錨而被淘汰,而亨舍爾的樣車卻非常成功。同月,亨舍爾的VK4501(H)定型,命名為"Panzerkampfwagen Ⅵ Ausf. E",別稱"Tiger I”并且開始批量生產。
虎式坦克正式定名為Panzerkampfwagen Ⅵ Ausf. E(六型坦克,E改型)批量生產開始于1942年8月。但是軍方也同時訂購了90輛保時捷設計的車體加裝固定戰(zhàn)斗室改裝為坦克殲擊車使用,即人們常說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庫爾斯克會戰(zhàn)后,殘存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進行了細節(jié)改裝并加裝了前機槍,于1944年2月27日被正式更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其中654重驅逐坦克大隊還得到了一輛改裝過的象式坦克殲擊車,此車把固定戰(zhàn)斗室改為了虎式坦克的活動炮塔,等于又重新拼出了一輛保時捷虎,估計這也是唯一的一輛實戰(zhàn)用的保時捷虎。不過根據后來《被遺忘的士兵》這個采訪傳記中,德法混血士兵——服役于大德意志師的薩爾士兵曾回憶到自己所在部隊曾經接受過20多輛保時捷虎式的支援:它們在空場上熱車的發(fā)動機響聲讓你感覺就好像你身處在一個巨大賽車場一樣。
虎式坦克在生產線上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實戰(zhàn),其實最初的產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改動,都直接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上完成。最為顯著的改動是后期型號降低了炮塔,并為乘員提供更為安全、較易于逃生的駕駛艙。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氣凈化/調節(jié)系統(tǒng)被取消了。
虎I在1942年8月開始生產,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后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每月104輛。增長的頂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由于英軍轟炸機晝夜不停地對德軍的兵工廠進行轟炸,導致虎式坦克的產量下降了一半多)一般而言,它用了兩次生產期(前期型及后期型)生產虎I(PzKpfw Ⅵ)和同期的德國坦克一樣。當IS-2坦克出現在戰(zhàn)場上市,虎式已經沒有優(yōu)勢,而且虎Ⅱ(Tiger Ⅱ Ausf B)開始在1944年1月生產,虎I遂逐步淘汰。
盟國空軍對德軍兵工廠的猛烈轟炸“虎I”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藥);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后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后期只剩了一個。后期生產的“虎I”的發(fā)動機也更換了?!盎”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于運輸;寬履帶,用于戰(zhàn)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I”坦克。
在諾曼底登陸戰(zhàn)中,虎式重型坦克的傳說達到了巔峰,米歇爾魏特曼上尉駕駛虎式坦克把英軍25輛坦克吃掉,這里包括克倫威爾坦克還有裝備了先進的17磅炮和領先一個時代的APCR炮彈的螢火蟲坦克給干掉了,同時還摧毀了28輛半履帶車輛和卡車。同時,卡里烏斯也在東線(馬里諾沃小村)一場戰(zhàn)斗中干掉了20多輛包括先進的IS2重型坦克在內的蘇軍坦克,但是,當時這些蘇聯坦克正在小鎮(zhèn)空場上熱車,蘇軍車組完全沒有想到剛擊退的德國北地師(Northern land)。居然碰巧遇到了一個虎式小隊的支援,而且這支小隊里居然有3個是德國虎式王牌前五名中的。由于戰(zhàn)術優(yōu)秀,兩臺偵查進村的虎式坦克不到兩分鐘摧毀8輛還在熱車的斯大林2型坦克。這里可以從側面了解虎式坦克炮彈再裝填的速度。
雖然虎式為納粹德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是它最終還是被“虎Ⅱ”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戰(zhàn)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征。19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4輛?!盎”被裝備到一些獨立的重型坦克部隊,它一直服役到戰(zhàn)爭結束。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現在列寧格勒的502重型坦克營一連。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營的“虎I”式坦克參戰(zhàn)。1945年4、5月,參加了柏林的防御戰(zhàn)。雖然戰(zhàn)爭結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墻上畫它,會把二戰(zhàn)的盟軍新兵給嚇跑,足以見他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地位”。
機動性最好的重型坦克
虎式虎式坦克的設計概念不同于德國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設計強調機動性、防護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雖然德國早期的坦克火力以及防護性能往往不及其它對手,然而戰(zhàn)術上的優(yōu)勢抵銷這些不利條件?;坦克的設計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著重火力和裝甲的而適度犧牲機動性。但事實上,虎I的機動性只是沒有提高,而和之前的Ⅲ號、Ⅳ號相同(虎式采用了更大為先進的發(fā)動機和傳動系統(tǒng)),也就是仍然擁有德國中型坦克的機動性,雖然比不上M4和T-34等中型坦克(包括戰(zhàn)爭后期的重型潘興坦克,因為在朝鮮戰(zhàn)爭時被重新分為中型坦克),但虎式是歷史上機動性最好的重型坦克。
重量足足是Ⅳ號坦克的兩倍多
虎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早在1937年就已經開始,但是當時因為沒有該方面需要而沒有制定具體的生產計劃。真正刺激虎式出現的是德國在西歐和北非的戰(zhàn)爭,88mm炮在反坦克運用中顯示了巨大的威力,于是德國人便試圖為其配置一個戰(zhàn)車載體。盡管大體上的設計和外型類似Ⅳ號坦克(中型坦克),但虎I坦克的重量足足是Ⅳ號坦克的兩倍多,重量的增加來自于更厚的裝甲,大口徑火炮,以及必然產生的龐大燃料和彈藥儲存空間、較大的引擎、更堅固的傳動及懸吊系統(tǒng)。
厚度能夠在正常交戰(zhàn)距離抵擋絕大部分炮彈
虎I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有100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100~120,相較之下同時期的IV號坦克車身前方只有50毫米厚的裝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裝甲也只有4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兩側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在正常交戰(zhàn)距離抵擋絕大部分炮彈,尤其是來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彈,虎式能夠抵擋遠距離落下的大口徑炮彈?;坦克大部分的裝甲是垂直與其它結構相連接的,并采用了咬合連接形式,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結構性能。同時咬合的裝甲塊之間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鉚接),焊縫質量很高,但焊接的車身和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
可以涉水四米深
虎I坦克對多數橋梁而言過重,因此它被設計可以涉水四米深。 后視圖——行駛時會冒煙這要求特殊的機制來透氣和冷卻。潛水需有30分鐘準備。炮塔和槍必須被固定于前方位置并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后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輛虎I坦克裝有潛水系統(tǒng),所有的后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兩米。
虎I坦克的引擎系統(tǒng)
兩個可對流隔艙置于兩側,每個隔艙都有油箱、散熱鰭片、散熱風扇。引擎最初是設計使用一具21公升12汽缸邁巴赫HL210P45汽油引擎650匹馬力(實際測為641匹,478千瓦),雖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動力不敷使用,這很快被升級了到HL230P4523公升700匹馬力(實際測為690匹,515千瓦)。引擎為直列式汽缸,汽缸間角度約為60°,慣性啟動器安置在右側,也可穿過坦克后部的洞口透過鏈條驅動,引擎可透過車頂的艙口吊起。
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連結前方的齒輪箱,11噸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給動力的液壓驅動系統(tǒng)推動,即使如此,自轉一圈仍需要45秒。懸吊系統(tǒng)使用了十六組扭力桿,為節(jié)省空間,負重輪擺臂一側向前而另一側向后,每只負重輪擺臂裝有三個負重輪,提供更好的乘駕。負重輪直徑為800毫米并且相互交錯,要拆除內側損失橡皮胎(這經常發(fā)生)的負重輪,得一并卸下數個外側負重輪。這復雜系統(tǒng)有一定的缺點,負重輪間的間隙因下雪或泥土因為結冰而無法動彈。蘇聯于凌晨的攻擊時偶然發(fā)現此時虎式是可能處于無法移動狀態(tài)。之后,新的全鋼制負重輪設計出來,橡皮胎制于內部,最終全面取代舊式負重輪。虎式坦克的履帶725 毫米寬(是史無前例的)。鐵軌運輸有限尺寸大小時,于外側負重輪必須被卸下,并且需更換較狹窄的520 毫米履帶,即使優(yōu)良的坦克乘員也須20分鐘更換。
內部布局具有明顯的德國坦克特征
前方是開放乘員組隔間,駕駛和無線電操作員分別坐于前方齒輪箱兩側。在他們后面地盤區(qū)繞著炮塔底部圍 虎式攏成連續(xù)的平實表面,這可以幫助裝彈手檢查放在履帶上方隔間內的彈藥。二個人坐在炮塔內,射手在炮的左邊,車長的后面,裝彈手坐在一個折迭的位子在上,從炮塔底板到車頂僅有157公分高??偠灾?,虎式的內部布局是——司機隔間、炮手/無線電操作員隔間、作戰(zhàn)隔間(炮塔)和引擎隔間。司機隔間以及炮手/無線電操作員隔間實際上是一個隔間,只不過是被變速器和最終驅動單元給隔開來了。司機通過轉向輪來控制坦克轉向,它控制著液壓轉向系統(tǒng)。為了防止故障,安裝了兩個手動轉向桿。轉向桿控制著轉向剎,同時也充當“手剎”的作用。
虎式坦克采用88毫米口徑電動擊發(fā)炮
KwK36L/56(L/56指炮管長度為口徑的56倍),由克虜伯公司研發(fā)并生產,炮塔有一個圓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撐及發(fā)射機制則發(fā)展自德國著名的88高射炮,其Flak 18 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該系列高射炮。是二戰(zhàn)時殺傷效率最高的幾款坦克炮之一。并配置了極為精確的卡爾蔡司TFZ 9b 瞄準器,精準度驚人,該炮可裝載三種型號彈藥:PzGr.39 彈道穿甲爆破彈、PzGr.40亞口徑鎢芯穿甲彈和HI. Gr.39型高爆彈(HEAT)?;的主炮發(fā)的炮彈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軌跡而飛行,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連續(xù)5發(fā)落在一個16英吋×18英吋的目標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于1里(約1600米)的距離外打中敵軍的坦克,不過這作用并不太大,因為在二戰(zhàn)中的戰(zhàn)爭距離是遠比一哩近的。在戰(zhàn)爭前期,虎能有效在戰(zhàn)斗距離擊穿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但到了二戰(zhàn)后期蘇軍的IS-2,美軍的M26“潘興”和謝爾曼巨無霸坦克先后投入戰(zhàn)場,虎式對付盟軍的部分坦克已力不從心,1000米外距離無法有效打擊他們。下圖為虎式坦克主炮的穿深。
其它新特點
虎式坦克采用液壓控制可變速齒輪箱和半自動傳動系統(tǒng)。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著需要新的操控系統(tǒng),衍生型的英國Merritt 布朗單齒輪系統(tǒng)被設計者使用,用于替代輕型車輛的離合器和煞車設計?;⑹教箍说牟倏叵到y(tǒng)是雙斜齒輪類型,有兩個不同且固定的軸藉由不同斜齒輪相互扭動,它配有有八段速度齒輪箱,有十六種斜齒輪運作。在必要情況下,最小半徑旋轉要透過單邊煞車來進行旋轉?;⑹降牟倏叵到y(tǒng)在它的時代來說是易于使用的。但是,虎式坦克的移動性能仍有待改進。當虎式坦克拖曳一輛拋錨的虎式坦克時,引擎經常過熱,這有時會導致引擎故障或起火,因為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來拖另一輛拋錨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帶發(fā)生故障,經常需要兩輛虎式坦克拉拖動一輛。故障的履帶對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問題,由于履帶是高度繃緊的,不能單靠移除履帶插銷來拆除履帶,有時甚至是用炸藥包來炸開幾段。單輛德國Sdkfz9 Famo半履帶拖車無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輛Sdkfz9 Famo 半履帶拖車才能拖曳一輛虎式坦克。
虎式安裝了兩種履帶,520毫米窄履帶(行軍時用)和720毫米寬履帶(戰(zhàn)斗 虎式時用)。為了鐵路運輸,每根輪軸上外負重輪都被拿下來,并且安裝運輸履帶。這樣虎式坦克就可以裝上軌道車并且能夠卸下來。這項工作主要是在能通鐵路的區(qū)域進行,但不常在野外運輸的過程中進行。而且德國人制造了鐵路平板車,以使運輸和卸載虎式更加快捷。一個經驗豐富的坦克乘員能夠在半個小時內更換履帶。余下的時間要完成取下并裝上外板輪和側擋泥板,折疊并展開外板部件和后擋泥板等工作,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著名的重型坦克,盟軍坦克的一名強大的對手,主要優(yōu)點是這種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強。所以,“虎”式重型坦克在二戰(zhàn)中,像一群鋼鐵巨獸,炮管里噴著火焰,耀武揚威地前進
它的主要缺點是油耗過大補給困難,在后勤運輸線遭到前蘇聯紅軍的毀滅性打擊以及嚴酷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面前, 虎式車長許多“虎”式重型坦克變成一堆廢鐵。同時,坦克的重量緊密壓在懸吊系統(tǒng)上,導致后期維修困難,再耐用的懸吊系統(tǒng)也不堪如此使用。此外,它的生產成本非常高虎式坦克的設計在時間、原材料和建造費用(德國馬克)都非常昂貴,虎I坦克的成本相當于當時Ⅳ號坦克的兩倍和Ⅲ號突擊炮的四倍,相當于T-34坦克的三倍和IS-2(斯大林-2)坦克的兩倍。需要注意的是德國的軍工生產受過晚的總動員(43年2月開始)必須建造大量潛艇和本土防空力量,并不能像蘇聯一樣把所有力量投入到陸軍和前線空軍的生產中去(蘇聯T-34坦克最大的生產地下塔吉爾的183坦克廠戰(zhàn)前是生產火車頭的,而戰(zhàn)時蘇聯幾乎全部的鐵路器材都來自援助)。因此單純把坦克產量對比蘇聯過低歸因于設計是不對的。
編輯本段作戰(zhàn)評價樹立了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在戰(zhàn)爭中“虎I”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虎I”裝備的88mm炮威力巨大,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它那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88mm L56最大有效射程應該是2000米左右,在1200-1600米左右,此時88mm L56的彈道非常平直殺傷概率較高。
但是虎I坦克也存在一缺陷,其中防護上最大的缺點是它位于車體后部的發(fā)動機頂蓋裝甲(而非謠傳的“后部裝甲”),僅由25mm的鏤空鋼板構成。因此在1944年初生產的虎式坦克,頂蓋裝甲增厚到了40mm。機動性方面,虎I坦克的重量限制了其橋梁、道路的通過性,在基礎建設較差的軟土泥濘地質地區(qū),如蘇聯,這個缺點尤為明顯?;鹆ι系娜秉c在于它以液壓操作的炮塔機件轉動的較為緩慢(轉360度需要45秒),大多數時候德國車手需采用車體和炮塔同時轉動的方式來加快不同方向上目標的切換。炮塔也可以人工轉動,除了在對角度的微調外,極少在戰(zhàn)場上做如此的動作。
虎式坦克能夠在500米內擊穿斯大林2早期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或在1000米擊穿后期型斯大林2坦克的炮塔正面,或是擊穿丘吉爾坦克的正面(包括丘吉爾Ⅳ)。能夠在更遠的距離正面摧毀絕大多數對手,如T-34坦克、M4謝爾曼坦克。
盡管人們認為虎王(虎2)是虎1的繼承和替代,但是實際上虎王和虎1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⑼醯脑O計初衷是考慮裝上大威力、可*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徑坦克炮的基礎上,德國人發(fā)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徑的坦克炮?;⑼跆箍说脑O計最終由德國的兩家公司:位于德國卡塞爾(德國東部城市)的亨舍爾公司和位于德國斯圖加特(德國西南部城市,巴登-符騰堡州首府)的波爾舍(保時捷)公司來競爭。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兩種設計方案。
為什么挖掘機是黃色的?
重型機械尺寸超大,涂成黃色還讓其它車輛注意,不至于被碰被掛,防止意外的事故發(fā)生,能夠讓司機在第一時間內收到信號。以上就是關于重型機械vi設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