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結構三個層次(課程結構三個層次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課程結構三個層次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簡述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
課程文件是根據(jù)課程設計的原理和方法而定制出的指導教學的各種規(guī)定,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是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這是正確答案,拜托不知道的親不要誤導人好嘛~
二、高中課改選修課都有什么課程呀呀?
根據(jù)省教育廳統(tǒng)一部署,今年秋季開學后,我市普通高中學校起始年級將實施新課程改革。2012年,新課改的首批畢業(yè)生將迎接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檢驗。 這次課改重新設置了以學科類課程為主、活動類課程為輔的課程結構,在課程理念、課程標準、課程結構、教育理念、教材管理、評價理念等方面體現(xiàn)了新的變化。 高中課程結構分為三個層次 新的高中課程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最上層為學習領域,學習領域下設學科科目,科目下設模塊。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構成了新的高中課程的基礎結構;課程設置除必修、選修外,還增加了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在學習領域,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shù)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8個學習領域。在每一學習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8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shù)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或13)個科目。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并行設置,供學校選擇。 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yè) 根據(jù)新課改要求,學生每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應獲得一定的學分,學習一個模塊并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原則上為18學時,相當于1學分)。學生在三年中要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qū)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選修學分在28學分以上,其中在選修Ⅱ(校本課程)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yè)。鼓勵學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發(fā)展的學生修習更多的選修課,獲得更多學分。通常情況下,三年內總學分不超過180學分。 評價和考試制度會相應改革 建立學生學業(yè)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定相結合的評價制度,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tài)的成長記錄,全面反映學生成長歷程。 實施高中新課改后,我省高考招生制度也將會進行配套改革。根據(jù)教育部的要求,高考改革將充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精神,既要有利于高中新課程實施,又要有利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不過,我省高考改革如何改,方案尚未出臺。 秋季開學前學生可拿到新教材 日前,省教育廳敲定了我省各設區(qū)市今年普通高中新課程起始年級實驗教材(必修課程)選用版本。按照要求,我市將使用的教材已經(jīng)確定(見表)。
三、課程框架的四個層級分別是什么?
L1的思考🤔
✍️ 標題級
課程的標題,也就是與課程目標相密切關聯(lián),是教學目標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目標之一;
結構級
課程由總分總的結構進行展開,從開始的引入到主體主體再到結尾。關鍵在于主體的支撐;
關卡級
將課程中主體部分逐漸拆分成各個扁平獨立的大模塊,這些大的模塊稱為關卡級;
回合級
每個關卡按照內在的邏輯關系,逐漸拆分成更小的模塊,也就是結構化的思維。
在我看來,如果我設計運營官課程,標題級首先是課程主要內容,也是課程中學員要解決問題的關鍵。
每一節(jié)課引入新的話題,內容中的講解,以及所講內容的實踐練習。基礎知識與實操間的關聯(lián),也是課程的結構體系。
每一節(jié)課,以劃分出小的段落,也就是關卡級。
上回北野院長問,你上過的課程中是屬于哪些關系,平行級還是遞進等關系,我盡然講了滿足馬斯洛的基礎需求。
02、 在課程設計匯總,關卡代表著什么?多個關卡之間存在哪些關系?
我個人認為關卡代表著一個獨立的模塊『單元』,和我們上學時,學了幾單元,在是游戲化訓練營中是小的模塊元素。
具備獨特性,好比你我手中拿著知識地圖,也進行獨特的玩法,實踐獨特的目標,從而還原獨特的故事原型,設計故事獨特的節(jié)奏節(jié)奏情節(jié)
✍️關卡之間的關系
一般關卡
只存在簡單時間關系的關卡,課程內容之間非強調有著嚴謹?shù)倪壿嬤f進關系,選擇此種關卡。
比如好聲音找到幸福力這樣的主題,沒有截止時間,非強調什么時候闖關,就可以看作是一般關卡。
參加過三年UP讀書會,開營儀式結束后,每周一、三、五晨起07:30講書,大約兩個小時,沒有作業(yè),而每個系列之間的主題相關聯(lián),沒有時間限定要聽完,也沒有作業(yè)的打卡,復盤也是自愿。這樣的課程,可以按照一般關卡來劃分。
❤ 平行關卡
關卡之間具備平行的關系,比如我在千聊作為班長帶銷售訓練營,學員學習完第一關卡,然后解鎖,并且要發(fā)到朋友圈分享,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打卡,而作業(yè)區(qū)有場景化銷售導師的作業(yè)點評,全部完成作業(yè),學費全部返還。這種學習課程以視為平行關系。
課程中不僅要從工具的應用,還有實操的踐行兩個層次來進行。讓學員掌握不僅僅是工具,而且是一個好銷售必備的素養(yǎng),也是銷售的生涯之路。
因此,在平行關卡模式下,對應的應該是尋寶屬于自己的法器,最后獲得寶藏的一個旅程。
❤連續(xù)關卡
連續(xù)關卡,其難度是有一定遞進關系的,從內容上有層層遞進,主次分明。也是螺旋式的上升。
就如游戲化訓練營中L1、L2、L3解鎖不同的作業(yè)難度一樣。
先搞懂基礎的L1,然后進行深入消化L2,最后到達深度L3。
❤ 復雜關卡
內容邏輯比較復雜,就需要用復雜的關卡設一般關卡、平行關卡、連續(xù)關卡的相互密切配合。它們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體系。
我個人的理解,訓練營第一周是新手上手,懂得游戲化的概念,第二周上手階段,如何進行游戲化元素的運用,比如三感四線,與小伙伴成組隊后的合作,打開盲盒禮物的過程。
第三周開啟設計,也就要采用八角分析,其實蠻難應用,特別是虛擬,你得把場景和所學元素緊密配合。
就好比你沒有實際接觸到食材,卻在構想做一桌滿漢全席,還得每個人角色分配得當,你得運用游戲化的思維,將菜做得有滋有味,讓組員玩得樂在其中。
有沒有這種感受?先呈現(xiàn)一個果,再去找那個因素。
我們應該從何入手考慮設置關卡?
🤔 基于時間長短考慮:這是最簡單的。
如果運作的是一個簡單父母學堂,或者是讀出生產(chǎn)力訓練營,一個月讀6本書,那么按照時間節(jié)點簡單拆分就可以了,課程的關鍵節(jié)點進行劃分,進行整體設計。學習、打卡、點評、表彰等環(huán)節(jié)。
❤基于課程內容考慮
對照課程內容,進行拆分。
先考慮課程的主干骨架,比如UP讀書會分為四個框架,寶媽的自我成長系列、親子、親密關系、財富力等,就那種四個框架,不同的內容設計系列書籍,按照時間線排列,內容主框架已經(jīng)呈現(xiàn),就可以開啟。
❤最終目標考慮
策劃者不僅是呈現(xiàn)一個好課程,更想更新迭代,比如『娜么好玩』導圖訓練營,從第一期到第八期,不同的運營手法,加入游戲化元素,也在不斷課程升級,滿足學員的需求,也讓運營在不斷迭代。最終的目標是,不僅讓學員學到知識,也培養(yǎng)金牌🥇助教團隊,也讓一個產(chǎn)品延續(xù)下去。
就如游戲化訓練營,不僅讓學員打造個人品牌,也讓產(chǎn)品延續(xù)下去,還要傳承游戲化的精髓,比如在游戲化訓練營扎根,做優(yōu)秀學員、做運營官。
你是否也這樣認為呢?
金字塔VS二維矩陣畫布
01二維矩陣畫布的優(yōu)點:
①輔助框架,如填鴨式,讓思考🤔更全面;
②教學流程固定化模式,設計具有標準化;
③設計形式多樣化,表格、手繪等。
02二維矩陣畫布的思維🧠方式:
①目標思維:以教學目標為主
②框架思維 標題結構關卡回合
③結構性思維 總分總
④模塊化思維 類似搭積木
對第四課進行拆解
回合一中 對應關卡一,也就是我們作業(yè)的L1,包括課程的框架『四個層級』;
到達關卡2 『相當于難度到達L2』,二維矩陣畫布的定義;
關卡三『我們課程后作業(yè)L3』,包含課程設計的結構思維。
回合二中,關卡一『L1』,就如北野村長娓娓道來課程拆解的方法,走入關卡二『L2〗,二維矩陣畫布的優(yōu)點和思維方式,到達關卡三『L3』,彰顯課程設計模型思維;
回合三,進入關卡一『L1〗關卡拆解的方法;
進入關卡二『L2』包含二維矩陣畫布繪制的三個步驟,到達關卡三『L3』,到了我們課程設計的設計思維。
試問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會使用哪些設計思維或者理論模型?
我想我會應用三感四線八角分析,為什么呢?
最底層的模型,ASK模型以從態(tài)度、知識、技能三個緯度,通過教學過程中學員的三個緯度的升級,四線中,選擇劇情或者四種一種來進行貫穿教學的模式,八角分析來積分學員內在的動力。
如何設計課程?運用模型
在課程設計方面,就如樊登講書所講道的『坡道』
讓學員懂得為什么要學?通過ASK模型讓學員對學前學后進行對比,進行趣味小測試。
以往導師子木每日晨起分享書籍在一小時四十分鐘,在千聊直播間,采用營火方式。如果是我上課,會控時在90min,兩個小時,很多學員晚間20:00『寶媽』沒有辦法在線全心投入,要帶娃;
每半小時休息5~10分鐘,提問式教學,鼓勵學員多思考🤔,課后輸出。
四、新課程改革前后課程結構的變化
課程結構上的變化
《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在課程結構上的最大變化是引用了“學習領域”和“模塊”兩個概念。那么,這兩個概念與傳統(tǒng)的“科目”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區(qū)別?
解讀:學習領域的設置能更好地反映現(xiàn)代科學的綜合化趨勢。由于每個學習領域都代表對學生不同素養(yǎng)的要求,所以新課程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得獲得一定學分,這可防止學生過早偏科,避免學習科目過多,學生負擔過重,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學習某一個領域的課程時,允許有不同水平的選擇,這可使一般學生打好基礎,優(yōu)秀學生脫穎而出。
新課程結構中的科目已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科目或學科,其在一個統(tǒng)一的新的三層結構體系中處于中間位置,是構成學習領域的基本單元。新課程的科目是在學習領域之下設置的,構成科目的模塊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科知識體系,同一科目下的各模塊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獨立,不像傳統(tǒng)科目中各單元知識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系。
設置這種模式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解讀:新課程在對各門具體課程之間的比重進行調整的基礎上,與以往課程多是由學科課程構成不同,高中新課程從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三個層次整體關注課程結構的變革,突出了選擇性和多樣性,力圖構建既體現(xiàn)基礎性又具有高度靈活性的課程結構。
學習領域是基于學生的經(jīng)驗和發(fā)展需要,以及學科群的發(fā)展趨勢而規(guī)劃的學習范圍。學習領域的設計借鑒了國外高中課程設置的成功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課程的綜合性,以及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從更宏觀的層面為課程結構的改善提供了保證。學習領域設計合理了,科目設置才可能合理。
科目在普通高中新課程中是學習領域的構成單位,性質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構成一個學習領域;科目結構主要是科目之間的聯(lián)系,在其之下,是科目內的結構,即通常所說的“學科結構”。眾所周知,學科結構問題通常被當成是一個教材結構問題,而教材結構問題又往往被當作是教材內容的增減問題,教材或科目在形式上到底應以什么方式存在,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但它卻關系到學科的價值走向,是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改革必須予以關注的。新課程在這一點上作了一次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即在科目之下設模塊。如果說設置學習領域更多是給教師和學生以價值引領的話,那么,將科目分解為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的若干模塊則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在課程結構調整上的重大舉措。
為什么要設置模塊?如何理解模塊所體現(xiàn)的價值?
解讀:在普通高中新課程中,模塊是構成科目的基本單元,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的設置可以解決原有高中課程結構中缺乏多樣性、選擇性等問題。模塊是基于明確的教育目標,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通過整合學生經(jīng)驗和相關內容而設計的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元。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了學科內容的邏輯聯(lián)系。為了有利于學生靈活選擇課程,實現(xiàn)有效學習,這次新課程改革將通常學生要持續(xù)2年~3年才能學完的科目內容分解組合為若干相對完整的模塊,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了具體要求與建議。在新課程的模塊化設計下,不同的模塊有著不同的主題,模塊與模塊之間相對獨立,在每一組模塊系列中,學生可以選擇從任何一個模塊開始學習,甚至可以在模塊之間進行跳躍選擇。模塊的這種靈活性特征增強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選擇性。
設置模塊的教育價值在于:第一,模塊的設置有利于解決學??颇吭O置相對穩(wěn)定與現(xiàn)代科學迅猛發(fā)展的矛盾,并便于適時調整課程內容,保證課程內容的時代性。第二,課程的模塊化設計增強了課程的可選擇性,增加了課程內容的靈活性。第三,模塊的設置可以滿足學生自主選擇性,有利于形成有個性的課程學習計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第四,模塊的設置有利于學校靈活安排課程,促進學校課程特色的生成。
新課程增設了哪些新的課程門類?增設這些課程的意義在哪里?
解讀:在普通高中課程實質性結構改革方面,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技術素養(yǎng)的重視。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現(xiàn)代生物技術等新技術的發(fā)展,技術在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及個人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技術在促進文化融合和人們的理解與溝通方面也顯得日益重要。技術教育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融入技術世界,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可以增進學生對文化的理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其實踐能力和信息交流與表達的能力。
技術課程是本次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亮點所在。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體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潮流和發(fā)展趨勢。信息技術課程在現(xiàn)行課程計劃中就有,而通用技術課程則是本次課程改革中新增加的。根據(jù)國家課程方案,通用技術課程設有9個模塊,其中必修模塊2個,分為技術與設計Ⅰ和技術與設計Ⅱ,每個模塊2個學分,共4個學分。選修模塊7個,分別為電子控制技術、建筑及其設計、簡易機器人制作、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家政與生活技術、服裝及其設計、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
新課程將“藝術”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領域,并努力倡導綜合化的藝術課程,將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門類與傳統(tǒng)的音樂、美術課一起納入學校課程,這無疑從結構上彌補了以往高中課程不重視藝術教育的一大缺陷。
課程內容的變化
怎樣理解新課程內容要體現(xiàn)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這句話?
解讀:新課程內容的確定強調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原則,不再單純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不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而是從高中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結合社會和學科發(fā)展的實際,精選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知識,把培養(yǎng)高中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健全人格作為基本的課程目標,并以此為標準選擇和重建高中課程內容,從而提出選擇和重建高中課程內容要體現(xiàn)其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以滿足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時代性意味著高中課程的內容應體現(xiàn)時代精神,與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文化發(fā)展有機結合起來?;A性意味著高中課程內容應在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同時,選擇那些超越不同歷史時期而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知識;應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時,選擇那些跨越不同地域、民族與文化的共同知識與價值觀;應致力于為每一個高中生的終身學習及畢生發(fā)展奠定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的基礎;強調高中課程的內容應“進一步提升所有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更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不同基礎”。選擇性強調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各學科分類別、分層次設計多樣的、可供不同發(fā)展?jié)撃艿膶W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求,每一科目內所提供的選修內容應豐富多彩,富有內在吸引力。
新課程為什么特別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解讀: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生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超越狹隘的教學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jīng)驗進入教學過程;也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程資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首次引入學分制
引入學分制的意義是什么?
解讀:普通高中客觀上要求采用新的課程管理制度――學分管理,通過給予學生一定的學分來記錄學生在相應課程領域的學習情況,以及所達到的發(fā)展程度。學分制是按照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規(guī)定了學生在高中三年學習期間各門課程要獲得的學分和學生應獲得的總學分,以學生取得最低必要學分為畢業(yè)標準的彈性課程管理制度。它既是一種彈性化管理制度,又是一種量化的管理手段。這種新的課程管理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學校的辦學理念;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業(yè)務專長,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不斷提高;有利于滿足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此前,有媒體對學生總學分達到144個方可畢業(yè)解讀為,學生只要修夠144個學分就可以畢業(yè),就是說,如果學生在高二年級修夠了144個學分那他就可以提前畢業(yè),這樣理解正確嗎?怎樣正確理解學生修夠144個學分方可畢業(yè)這句話?
解讀:“學生只要修夠144個學分就可以畢業(yè)”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應該是學生三年修夠144個學分以上即達到普通高中畢業(yè)的學分要求。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中明確規(guī)定,普通高中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均要獲得一定的學分、三年內總學分達到144個以上,并參加甘肅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合格,且在高中三年內綜合素質評定合格以上,省教育廳才予以頒發(fā)甘肅省普通高中畢業(yè)證書。
這說明學生獲得普通高中畢業(yè)證書,必須在高中學習三年,且要同時具備達到三個條件。修夠144個學分以上只是達到畢業(yè)資格的一個條件。
根據(jù)選修Ⅰ和選修Ⅱ的學分說明,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選修Ⅰ雖然是選修課,其實還是國家課程,而選修Ⅱ才是學校自主開設的校本課程?
解讀:是的。必修和選修Ⅰ都是國家課程,由國家制訂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并使用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只是必修課程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而選修課程Ⅰ學校可以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供學生選擇,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選修Ⅱ沒有具體的國家課程標準和教材,只有學分要求。選修Ⅱ是學校根據(jù)自己的辦學實踐和辦學特色,自主開發(fā)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是專題或活動類的課程,一般不提倡編寫校本教材。
每一所普通高級中學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風格和校風、學風、教風,都有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因此,開發(fā)校本課程均有可能性。各學校要根據(jù)《甘肅省普通高中學校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指導意見》的要求,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掘本校的課程資源,豐富學校課程內涵,以在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和風格。
以上就是關于課程結構三個層次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中科院心理咨詢師報考入口(中科院心理咨詢師報考入口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