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多少)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wù)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guān)業(yè)務(wù)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在我國留學生最早是什么時候有的?
中國最早的留學生始于十九世紀中期,也就是清政府時代,第一個留學美國的中國人是容閎。1854年容閎從美國的耶魯大學畢業(yè),他回國之后,將西方的文化帶回來,想讓自己的國家慢慢走向富強的文明之國,后來他努力讓清政府派出了一百二十名學生到美國學習,但因為清政府內(nèi)部思想陳舊保守,最后把他們都叫回來了。
后來再去美國留學是八國聯(lián)軍以后了,當時美國將一筆巨額退款歸還給中國,用來幫助他們到美國學習,那時候,真的是掀起了一股留學風,在這期間,估計有一千多名學生因此獲益,從而得到了去美國學習的機會。
發(fā)展至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大概有六十多萬人出國留學深造,其中自費的人達到五十多萬,占了總留學人數(shù)的百分之九十,可見,大家對留學的態(tài)度是多么的熱情和高漲,自改革開放,各類留學人數(shù)突飛猛漲,這也給中國的經(jīng)濟帶來了質(zhì)的飛躍,咱們的留學生跑遍了全國各地,為中國的發(fā)展不斷的添加磚瓦。
其實一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也只有知識才能帶領(lǐng)中國走出貧困,國外有很多的知識是我們國人所不知道的,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吸取國外的知識和文化來提高本土人文素質(zhì),也只有抓住教育才能抓住整個的經(jīng)濟命脈,所以留學對當代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也不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應(yīng)該學習更多的知識來為自己的祖國做出應(yīng)有的貢獻。
二、我國第一個留學外國的人是( )
容閎,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中國留學生——1854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回國后他以推動出國留學為志業(yè)。
中國的海外留學生一向人才輩出,群英薈萃??墒钦l又能想到,第一個走上留學之路的學生,是因為家貧而不得已去上“洋學堂”的呢?誰又能想到,“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國并沒有接受派人留學的建議,倒是抱殘守缺的滿清政府在不停地派遣留學生?歷史就是這樣奇妙。留學生們沒有挽救清朝政府,但卻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添上了精彩的內(nèi)容。
窮學生去美國 容閎微積分總不及格
中國近代留學的第一人是容閎。1847年1月4日,個頭不高的廣東小伙容閎帶了不多的行李,在廣州黃埔港上船去美國。4月12日容閎到達紐約。這一年,他19歲。
容閎沒有上過中國人辦的學堂。家里窮,上有哥姐下有弟弟,全家六張嘴,全靠父親下田勞動來供養(yǎng)。他讀不起正牌的學校,只能設(shè)法讀有錢人家根本看不上眼的洋學堂,也就是教會學校。容閎進的是澳門馬禮遜學堂。
這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洋學堂,學生的家境都比較貧困,學校也免費。容閎是馬禮遜學堂第一批學生。他在這里讀了六年書,讀《圣經(jīng)》,學英語,也學一些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當時的校長是美國人,叫布朗,畢業(yè)于耶魯大學。
1846年,布朗告訴中國學生,自己因為健康的原因決定回國,想帶幾個學生去美國完成學業(yè),香港的基督教會的傳教士會為每人提供兩年的留學經(jīng)費。容閎第一個站了起來,另外兩個學生也站了起來,他們一個叫黃勝,一個叫黃寬,和容閎一起去美國。
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幫助下進了馬薩諸塞州的孟松學校。黃勝一年后因病回國,侍奉寡母。兩年后,黃寬從孟松學校畢業(yè),聽從教會的安排,轉(zhuǎn)赴英國,考入愛丁堡大學,成為中國第一位留英學習西醫(yī)并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也是中國最早從事西醫(yī)教學的教師之一。
容閎沒有和黃寬一起去英國,而是選擇了耶魯大學。香港傳教士當時只提供兩年的費用。有教會愿意出錢,條件是寫一份志愿書,保證以后成為傳教士,但被容閎婉拒。不過在布朗的多方張羅下,容閎還是如愿進了耶魯大學。
剛?cè)胄5臅r候,他每天都刻苦用功,學習沒上去,身體反而非常瘦弱。二年級,他功課依然不好,微積分從來不及格,差點留級。三年級,容閎的成績才終于上去。
為了解決經(jīng)費問題,容閎在校謀求職業(yè),為同學們辦過伙食。后來,他又獲得耶魯大學兄弟會圖書管理員的職位,得以半工半讀完成4年學業(yè)。1854年,容閎學成歸國。
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主選擇和完成學業(yè)的留學生,是第一個自費留學生、第一個通過勤工儉學完成留學學業(yè)的人。
游說太平天國只得到一個爵位
容閎回國后沒有當醫(yī)生,也沒有做傳教士或?qū)iT的學者,他希望更多的中國青年接受西方的教育,于是開始四處奔走。
1860年,他到了南京,去找太平天國的領(lǐng)導(dǎo)人。在南京,容閎見到了當時主持大政的洪仁?。容閎提出了自己關(guān)于政治、軍事、經(jīng)濟和教育的七條建議,但洪秀全卻沒有接受他的主張。太平天國沒有體會容閎的苦心,不過很尊重他,送給他一個刻有他的名字和“義”字的長方形木印——他被封了個四品爵位。
挫折并沒有動搖容閎實現(xiàn)留學教育計劃的決心。他想到了經(jīng)商,做起了茶葉生意。他覺得有了錢才可以實現(xiàn)教育計劃。巧的是容閎到美國留學的時候,乘的也是一條裝運茶葉的船。
采購員提留學議案 曾國藩李鴻章聯(lián)名上奏
1863年,容閎突然受到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召見。曾國藩想辦工廠,辦工廠就得有機器,機器又只能從外國買回來。容閎以前在上海結(jié)交的幾個人都在曾國藩手下任職,他們推薦容閎來當采購員。于是就有了后來的江南制造局——中國最早的工廠。
1867年,容閎陪同曾國藩視察江南制造局,他建議在局中附設(shè)兵工學校,培養(yǎng)制造人才。曾國藩同意了,這是近代中國培育科學技術(shù)人才最早的學校。
1868年,容閎又向剛升任江蘇巡撫的丁日昌提出了派遣留學計劃,力言此舉日后當收大效。丁日昌當即決定讓容閎寫成詳細說帖,他代為上呈權(quán)位僅次于恭親王奕忻的軍機大臣文祥,請其代奏。說帖上去了,但恰逢文祥父親去世,文祥離職回家守喪,說帖也就不了了之。但容閎每次因公謁見丁日昌時都提此事,并懇請轉(zhuǎn)呈曾國藩。
1870年,丁日昌赴天津協(xié)助曾國藩辦理“天津教案”,同行的容閎又催促丁日昌向曾國藩重提留學計劃。
條陳寫了四個問題,包括:建議改變大米北運的運輸方式;建議政府開采礦產(chǎn);提醒政府注意洋教,別讓洋教徒干涉地方行政。建議派留學生只是其中一條。這一條放在中間。但這條寫得最出色。條陳建議選派120名學生到外國去留學15年,以供國家日后之用。先派30名出去,如成績優(yōu)良,即可引以為例,按期選派。學生出洋應(yīng)有中國教員隨同,以便學生不致荒廢本國文字,并另派監(jiān)督兩名以資照料。留學經(jīng)費和出洋局的辦公費用可出自上海道庫。
曾國藩被容閎說動,同意領(lǐng)銜上書,奏請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學習。很快,曾國藩和李鴻章聯(lián)銜會奏獲得旨準。一年之后,容閎“偉大教育計劃”終得實現(xiàn),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學。中國留學教育的大門開啟后,又出現(xiàn)了庚款留學和留法勤工儉學的熱潮
三、和詹天佑一起獲得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是誰
和詹天佑一起獲得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是歐陽庚。
人物簡介:
歐陽庚(1858-1941年),字兆庭,香山縣(今中山市)大嶺村人,是清末民初的我國駐外官員。 1872年,14歲的歐陽庚應(yīng)清廷招考,以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的身份,隨容閎赴美留學。他與詹天佑同班,詹天佑學的是工程,他學的是法律。其后,迫于國內(nèi)保守派的壓力,清廷決定撤回留美人員。在3批共120名的留美學生中,只有他與詹天佑兩人能做到用9年時間學完16年課程,完成了全部學業(yè),于1881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 1884年,歐陽庚應(yīng)駐美國舊金山總領(lǐng)事歐陽錦棠函召,赴美擔任見習領(lǐng)事。1885年晉升為駐美國總領(lǐng)事。此后歷任駐溫哥華、駐巴拿馬總領(lǐng)事。民國初年調(diào)任駐爪哇總領(lǐng)事、駐英使館一等秘書、駐智利代辦等職,一生,擔任駐外總領(lǐng)事的時間長達20多年。為保護華僑利益做了不少工作。 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逃出廣州,經(jīng)香港、日本抵達檀香山,準備用孫逸仙的名字登岸。因為必須有人擔保,美國政府才準許入境。所以孫中山從檀香山給歐陽庚寫信,要求他為自己作保。歐陽庚接信后,不但爽快地為孫中山作保,還把自己的表弟廖仲愷介紹給孫中山認 識,后來廖仲愷就成了孫中山最忠誠可靠的助手。
四、洋務(wù)運動時期選派的留學生中杰出代表是誰
杰出代表是孫中山,容閎,詹天佑。
容閎(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英文名YungWing,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zhèn))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容閎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yè)的先驅(qū),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
在清末洋務(wù)運動中,他因促成并且經(jīng)理了兩件大事而彪炳史冊:建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組織了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在中國近代西學東漸、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閎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廣東省廣州府南??h(現(xiàn)廣州市荔灣區(qū)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 ,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shè)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chuàng)設(shè)“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以上就是關(guān)于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耶魯大學研究生讀幾年(耶魯大學研究生讀幾年才能畢業(yè))
有服表專業(yè)的本科大學(有服表專業(yè)的專科大學)
可以學暖通設(shè)計的軟件(可以學暖通設(shè)計的軟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