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資治通鑒原文全版(資治通鑒白話文免費閱讀)

    發(fā)布時間:2023-04-24 01:06:56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79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資治通鑒原文全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有小程序、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和批量生成器

    官網: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資治通鑒原文全版(資治通鑒白話文免費閱讀)

    資治通鑒原文及翻譯

    《資治通鑒》共294卷,全篇約300多萬字,篇幅有限,僅截取比較有名的篇章附上原文及翻譯。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原文及翻譯(節(jié)選):

    孫權勸學: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

    當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鉆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鉆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后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

    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么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

    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告別而去。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一年”的原文和翻譯分別是什么?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原文及翻譯(前一段原文,后一段翻譯):
        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十一年(丁酉、637)
        唐紀十一唐太宗貞觀十一年(丁酉,公元637年)
        [1]五月,壬申,魏徵上疏,以為:“陛上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乃知貴不期驕,富不期侈,非虛言也。且以隋之府庫、倉廩、戶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擬倫!然隋以富強動之而危,我以寡弱靜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昔隋之未亂也,自謂必無亂;其未亡也,自謂必無亡。故賦役無窮,征伐不息,以至禍將及身而尚未之寤也。夫鑒形莫如止水,鑒敗莫如亡國。伏愿取鑒于隋,去奢從約,親忠遠佞,以當今之無事,行疇昔之恭儉,則盡善盡美,固無得而稱焉。夫取之實難,守之甚易,陛下能得其所難,豈不能保其所易乎!”
        [1]五月,壬申(疑誤),魏徵上奏疏,認為:“陛下從善如流、聞過必改的精神似乎不如從前,譴責懲罰漸多,逞威發(fā)怒比過去嚴厲了。由此可知富貴時不希望引來驕橫奢侈,而驕橫奢侈卻不期而至,這并非虛妄之言。而且當年隋朝府庫倉廩的充實與戶口甲兵的強盛,今日如何比得上!然而隋朝自恃富強頻繁勞作以至國家危亡,我們自知貧弱與民清靜而使天下安定;安定與危亡的道理,昭然若揭。從前隋朝未發(fā)生變亂時,自己認為必然不會發(fā)生變亂;未滅亡時,自認為必然沒有滅亡的危險。故而不停地征派賦稅勞役,不停地東征西伐,以致禍亂將及自身時還尚未知覺。所以說照看自己的身形莫如使水靜止如鏡面,借鑒失敗莫如看國家的滅亡。深望陛下能夠借鑒隋的覆亡,除掉奢侈立意儉約,親近忠良遠離邪佞,以現在的平靜無事,繼續(xù)施行過去的勤勉節(jié)儉,才能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的地步。取得天下誠屬困難,而守成則較為容易,陛下能夠取得較難的一步,難道不能保全較容易的嗎?”
        [2]六月,右仆射虞恭公溫彥博薨。彥博久掌機務,知無不為。上謂侍臣曰:“彥博以憂國之故,精神耗竭,我見其不逮,已二年矣,恨不縱其安逸,竟夭天年!”
        [2]六月,尚書右仆射虞恭公溫彥博去世。彥博長時間執(zhí)掌機要,盡職盡責。太宗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彥博因為憂國憂民的緣故,耗盡心力,朕見其精力與體力不支,已有二年,只是遺憾不能讓他安逸清閑一段時間,竟致英年早逝!”
        [3]丁巳,上幸明德宮。
        [3]丁巳(初四),太宗巡幸明德宮。
        [4]己未,詔荊州都督荊王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咸令子孫世襲。戊辰,又以功臣長孫無忌等十四人為刺史,亦令世襲;非有大故,無得黜免。
        [4]己未(初六),太宗下詔荊州都督、荊王李元景等二十一位親王所任的刺史職務,均由其子孫世襲。戊辰(十五日),又封功臣長孫無忌等十四人為刺史,也令其子孫世襲;如沒有大的變故,不得黜免。
        [5]己巳,徙許王元祥為江王。
        [5]己巳(十六日),改封許王李元祥為江王。
        [6]秋,七月,癸未,大雨,谷、洛溢入洛陽宮,壞官寺、民居,溺死者六千馀人。
        [6]秋季,七月,癸未(初一),天降大雨,谷、洛二河水漲滿,溢出流入洛陽宮中,毀壞官家寺廟與百姓住房,溺死六千多人。
        [7]魏徵上疏,以為:“《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自王道休明,十有余年,然而德化未洽者,由待下之情未盡誠信故也。今立政致治,必委之君子;事有得失,或訪之小人。其待君子也敬而疏,遇小人也輕而狎;狎則言無不盡,疏則情不上通。夫中智之人,豈無小慧!然才非經國,慮不及遠,雖竭力盡誠,猶未免有敗,況內懷奸宄,其禍豈不深乎!夫雖君子不能無小過,茍不害于正道,斯可略矣。既謂之君子而復疑其不信,何異立直木而疑其影之曲乎!陛下誠能慎選君子,以禮信用之,何憂不治!不然,危亡之期,未可保也?!鄙腺n手詔褒美曰:“昔晉武帝平吳之后,志意驕怠,何曾位極臺司,不能直諫,乃私語子孫,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置之幾案以比弦、韋?!?br/>    [7]魏徵上奏疏認為:“《文子》說:‘同樣的言語,有時能被信任,可見信任在言語之前;同樣的命令,有時被執(zhí)行,可見真誠待人在命令之外?!詮拇筇泼郎婆d旺,已有十多年了,然而德化的成效不盡人意,是因為君王對待臣下未盡誠信的緣故。如今確立政策,達到大治,必然委之于君子;而事有得失,有時要詢訪小人。對待君子敬而遠之,對待小人輕佻而又親昵,親昵則言語表達得充分,疏遠則下情難以上達。智力中等的人,豈能沒有小聰明!然而并沒有經國的才略,考慮問題不遠,即使竭盡誠意,也難免有敗績,更何況內心懷有奸詐的小人,對國家的禍患能不深嗎?雖然君子也不能沒有小過失,假如對于正道沒有太大的害處,就可以略去不計較。既然稱之為君子而又懷疑其不真誠,這與立一根直木而又懷疑其影子歪斜有什么不同?陛下如果真能慎擇君子,禮遇信任予以重用,何愁不能達到天下大治呢?否則的話,很難保證危亡不期而至呀?!碧谫n給魏徵手書詔令,夸贊道:“以前晉武帝平定東吳之后,意志驕傲懈怠,何曾身處三公高位,不能犯顏直諫,而是私下里說與子孫們聽,自詡為明智,此乃最大的不忠。如今得到你的諫言,朕已知錯了。當把你的箴言放在幾案上,猶如西門豹、董安于佩戴韋弦以自警?!?br/>    [8]乙未,車駕還洛陽,詔:“洛陽宮為水所毀者,少加修繕,才令可居。自外眾材,給城中壞廬舍者。令百官各上封事,極言朕過?!比梢瑥U明德宮及飛山宮之玄圃院,給遭水者。
        [8]乙未(十三日),太宗的車駕從明德宮回到洛陽宮,下詔說:“洛陽宮被水毀壞的部分,稍加修繕,便可以居住。從外面運來的修繕材料,都供給城中屋舍塌壞的人家。命令文武百官各上書言事,極力指出朕的過失?!比梢ǘ眨瑥U除明德宮以及飛山宮中的玄圃院,將其賜給遭受水災的百姓。
        [9]八月,甲子,上謂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獵太頻。今天下無事,武備不可忘,朕時與左右獵于后苑,無一事煩民,夫亦何傷!”魏徵曰:“先王惟恐不聞其過。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陳述。茍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國;若其無取,亦無所損?!鄙显唬骸肮允且病!苯詣诙仓?。
        [9]八月,甲子(十二日),太宗對身邊大臣說:“上書奏事的人都說朕游獵太頻繁,如今天下無事,武備的事不能忘,朕時常與身邊的人到后苑射獵,沒有一件事煩擾了百姓,這有什么害處呢?”魏徵說:“先王惟恐聽不到有人談論其過錯。陛下既然讓大臣們上書奏事,就應該聽任他們無拘束地陳述意見。如果他們的話可取,固然會對國家有利;假如不可取,聽聽也沒有損害?!碧谡f:“你說得很對?!本栉繂枺⒋虬l(fā)他們回去。
        [10]侍御史馬周上疏,以為:“三代及漢,歷年多者八百,少者不減四百,良以恩結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無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陛下當隆禹、湯、文、武之業(yè),為子孫立萬代之基,豈得但持當年而已!今之戶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給役者兄去弟還,道路相繼。陛下雖加恩詔,使之裁損,然營繕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書,曾無事實。昔漢之文、景,恭儉養(yǎng)民,武帝承其豐富之資,故能窮奢極欲而不至于亂。使高祖之后即傳武帝,漢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師及四方所造乘輿器用及諸王、妃、主服飾,議者皆不以為儉。夫昧爽丕顯,后世猶怠,陛下少居民間,知民疾苦,尚復如此,況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萬歲之后,固圣慮所當憂也。臣觀自古以來,百姓愁怨,聚為盜賊,其國未有不亡者,人主雖欲追改,不能復全。故當修于可修之時,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蓋幽、厲嘗笑桀、紂矣,煬帝亦笑周、齊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煬帝也!貞觀之初,天下饑歉,斗米直匹絹,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憂念不忘故也。今比年豐穰,匹絹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復念之,多營不急之務故也。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以畜積多少,在于百姓苦樂。且以近事驗之,隋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而世充資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夫畜積固不可無,要當人有余力,然后收之,不可強斂以資寇敵也。夫儉以息人,陛下已于貞觀之初親所履行,在于今日為之,固不難也。陛下必欲為久長之謀,不必遠求上古,但如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陛下寵遇諸王,頗有過厚者,萬代之后,不可不深思也。且魏武帝愛陳思王,及文帝即世,囚禁諸王,但無縲紲耳。然則武帝愛之,適所以苦之也。又,百姓所以治安,唯在刺史、縣令,茍選用得人,則陛下可以端拱無為。今朝廷唯重內官而輕州縣之選,刺史多用武人,或京官不稱職始補外任,邊遠之處,用人更輕。所以百姓未安,殆由于此?!笔枳?,上稱善久之,謂侍臣曰:“刺史朕當自選;縣令,宜詔京官已上各舉一人。”
        [10]侍御史馬周上奏疏認為:“夏商周三代以及漢代,歷經年代多者八百年,少者不少于四百年,這是因為上古帝王以恩惠凝聚人心,人們不能忘懷的緣故。漢代以后歷代王朝,多者六十年,少者僅二十多年,均因對百姓不施恩惠,根基不牢固的緣故。陛下正應當發(fā)揚禹、湯、文、武的帝業(yè),為子孫確立千秋萬代的基業(yè),豈能只維持當年的現狀!如今全國戶口不及隋朝的十分之一,而服勞役的兄去弟歸,道路相斷。陛下雖然下了施恩的詔令,減損勞役,然而營繕之事無休無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主管部門徒勞地發(fā)放文書,與實際毫不相干。從前漢文帝與漢景帝,謙恭節(jié)儉以養(yǎng)護百姓,武帝繼承豐富的資產,所以能夠窮奢極欲而不至天下大亂。假使?jié)h高祖之后即傳位給武帝,漢朝還能那么長久嗎?再者,京都長安以及各地所制造的乘輿器物用具和眾位親王、妃嬪、公主的服飾,議論的人都認為這并非節(jié)儉。前代君王黎明即起以致力于聲名顯赫,后人還是有所倦怠,陛下年輕時居于民間,深知百姓的疾苦,尚且如此,何況皇太子生長于深宮高院,不熟悉外部事物,陛下辭世后的事,固然是應當憂慮的。我觀察自古以來,百姓愁苦怨恨,便聚合為盜賊,其國家沒有不滅亡的,君主雖然想追悔改正,也難以恢復保全。所以修德行應當于可修之時,不可等到失去國家之后再去后悔。當年周幽王、周厲王曾取笑過桀、紂,隋煬帝也曾取笑過周、齊兩朝,不可讓后代人取笑現在如同現在我們取笑煬帝一樣。貞觀初年,全國欠收鬧饑荒,一斗米值一匹絹,而老百姓毫無怨言,是因為知道陛下憂國憂民的緣故。如今連年豐收,一匹絹可換粟十余斛,然而老百姓怨聲不斷,是知道陛下不再顧念百姓,多營繕宮殿,不操持國家急務的緣故。自古以來,國家的興亡,不在于積蓄的多少,而在于百姓的苦樂。就以近代以來的歷史加以考察,隋朝廣貯洛口倉而李密加以利用,東都積存布帛而王世充得以借力,西京的府庫也為我們大唐所用,至今仍未用完。積蓄儲備固然不可缺少,也要百姓有余力,然后收稅,不可強加聚斂拱手供給敵方。節(jié)儉以使百姓休息,陛下已經在貞觀初年親身實踐,今日再這么做,固然不是什么難事。陛下如果想要謀劃長治久安的政策,不必遠求上古時代,只是像貞觀初年那樣,則是天下的幸事。陛下寵愛厚待諸王,頗有十分過分的,但不能不深思陛下身后的事情。從前魏武帝寵愛陳思王曹植,等到曹丕即位,便囚禁了諸王,只是沒有捆上繩索罷了。這樣看來魏武帝的過分寵愛,恰使他們倍受其苦。另外,百姓得以安定,惟在于刺史和縣令,如果挑選的人得力,則陛下可以清閑自在。如今朝廷只重中央的官吏而輕視州縣地方官的選拔,刺史多用武人,或者是朝官不稱職時才補選為地方官,邊遠地區(qū),用人更加輕視。所以說百姓不安定,大概的原因便在于此?!弊嗍枭献嗪?,太宗稱贊很久,對身邊的大臣說:“刺史應當由朕親自選拔,縣令應詔令朝官以上官員每人薦舉一人?!?br/>    [11]冬,十月,癸丑,詔勛戚亡者皆陪葬山陵。
        [11]冬季,十月,癸丑(初二),詔令勛貴大臣死后均陪葬于皇陵。
        [12]上獵于洛陽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發(fā),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馬鐙;民部尚書唐儉投馬搏之,上拔劍斬豕,顧笑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邪,何懼之甚!”對曰:“漢高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于一獸!”上悅,為之罷獵,尋加光祿大夫。
        [12]太宗狩獵于洛陽苑,有一群野豬跑出林中,太宗引弓連發(fā)四箭,射死四頭。有一頭野豬奔到馬前,將要咬到馬蹬;民部尚書唐儉下馬近前與豬搏斗,太宗撥出劍砍死野豬,回頭對唐儉笑著說:“天策長史沒看見朕將要殺掉野獸嗎,為什么如此害怕呢?”唐儉答道:“漢高祖從馬上得天下,卻不以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威圣武平定四方,怎么能對一頭野獸再逞威風呢?”太宗高興,為此停止捕獵,不久加封唐儉為光祿大夫。
        [13]安州都督吳王恪數出畋獵,頗損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彈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戶三百。上曰:“長史權萬紀事吾兒,不能匡正,罪當死。”柳范曰:“房玄齡事陛下,猶不能止畋獵,豈得獨罪萬紀!”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獨引范謂曰:“何面折我!”對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盡愚直。”上悅。
        [13]安州都督吳王李恪多次出外游獵,對當地居民造成危害,侍御史柳范上書彈劾他。丁丑(二十六日),李恪因此被免官職,削減食封三百戶。太宗說:“長史權萬紀事奉我的兒子,不能匡偏正訛,論罪當處死。”柳范說:“房玄齡事奉陛下,還不能阻止陛下狩獵,怎么能只怪罪萬紀呢?”太宗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過了不久,太宗單獨召見柳范說:“你為什么當面羞辱朕?”答道:“陛下仁德明察,我不敢不盡愚忠直諫?!碧诟吲d了。
        [14]十一月,辛卯,上幸懷州;丙午,還洛陽宮。
        [14]十一月,辛卯(十一月),太宗巡幸懷州,丙午(二十六日),回到洛陽宮。
        [15]故荊州都督武士女,年十四,上聞其美,召入后宮,為才人。
        [15]已故荊州都督武士的女兒,年方十四歲,太宗聽說她貌美,召入后宮,冊封為才人。


    資治通鑒原文全版(資治通鑒白話文免費閱讀)

    資治通鑒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資治通鑒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周紀三家分晉》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幹t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1]于太史為輔氏。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后,不知所立。乃書訓戒之辭于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

    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后。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2]呼?抑為保障[3]呼"?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

    注解:

    [1]別族:從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

    [2]繭絲:指斂取百姓的財物像抽絲一樣,不抽盡就不停止。

    [3]保障:指待民寬厚,少斂取財物,猶如筑堡為屏障一樣。

    譯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當初,智宣子準備立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說:"不如立智宵的好。因為智瑤比別人賢能的地方有五點,卻有一點短處。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賢;擅長射箭,駕車有力,是二賢;技能出眾,才藝超群,是三賢;巧言善辯,文辭優(yōu)美,是四賢;堅強果決,剛毅勇敢,是五賢。

    雖然有如此的賢能,但他唯獨沒有仁德之心。如果他運用這五種賢能去駕馭別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誰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瑤為后,智氏種族必遭滅門之災"。智宣子對此置之不理。智果為了避災,改依別族為輔氏。趙國大夫趙簡子的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無恤。

    趙簡子不知道立哪一個為繼承人會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訓誡之言刻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并囑咐道:"用心記住這些話"!過了三年,趙簡子叫來兩個兒子,詢問他們竹簡上的內容。

    大兒子伯魯說不出來,讓他拿出竹簡,他說早已丟了。趙簡子又問小兒子無恤,他則熟練地將竹簡上的話背出,問他竹簡在哪兒,他立即從袖中取出奉上。

    通過這件事,趙簡子認為無恤賢能,便立他為繼承人。趙簡子派尹鐸去治理晉陽,尹鐸請示:"您是打算讓我去抽絲剝繭般地搜刮財富呢,還是把那里建為一道保障"?趙簡子說:"建為一道保障"。尹鐸便去整理戶籍,減少交稅的戶數,減輕百姓的負擔。

    以上就是關于資治通鑒原文全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張居正直解資治通鑒譯文(張居正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譯注(資治通鑒譯注哪個版本好)

    為什么我賣的資治通鑒只有一本

    深圳周邊好玩的地方排行榜(深圳周邊好玩的地方排行榜前十)

    許家舅舅妻女去世原因(許家舅舅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