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設計方法的簡約,要求對場地的認真研究,以最小的改變取得最大的成效;
表現手法的簡約,要求簡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現最主要的景觀特征;
設計目標的簡約,要求充分了解并順應場地的文脈、肌理、特性,盡量減少對原有景觀的人為干擾。
形式抽象的景觀設計(抽象形態(tài)設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形式抽象的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業(yè)最低價)
文章目錄列表:
一、中西方的園林景觀設計的差別有哪些
中西園林由于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盡管中國園林有北方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之分,且呈現出諸多差異,而西方園林因歷史發(fā)展不同階段而有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園林等不同風格。但從整體上看,中、西方園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學、美學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風格差別還是十分鮮明的。尤其是15~17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和法國古典園林與中國古典園林之間的差異更為顯著。
人工美/自然美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布局對稱、規(guī)則、嚴謹,就連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tài)。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guī)則可循,相反卻是山環(huán)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人化自然/自然擬人化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tài)度卻很不相同。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曾專門論述過自然美的缺陷,因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性的統(tǒng)一于一些差異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而園林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他理應按照認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fā)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 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于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現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于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chuàng)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莊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園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形式美與意境美由于對自然美的態(tài)度不同,反映在造園藝術上追求便各有側重。西方造園雖不乏詩意,但刻意追求的卻是形式美;中國造園雖也重視形式,但傾心追求的卻是意境美。西方人認為自然美有缺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而達到完美的境地,必須憑借某種理念去提升自然美,從而達到藝術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種形式美。早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從數的角度來探求和諧,并提出了黃金率。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筑十書〉〉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問題,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組合細部時適度的關系"。文藝復興時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人還通過人體來論證形式美的法則。而黑格爾則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為命題,對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guī)律、和諧等形式美法則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則就有了相當的普遍性。它不僅支配著建筑、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甚至對音樂、詩歌等聽覺藝術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與建筑有密切關系的園林更是奉之為金科玉律。西方園林那種軸線對稱、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幾何圖案構圖,強烈的韻律節(jié)奏感都明顯的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中國造園則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屬于物質形態(tài)的范疇。但其衡量的標準則要看能否借它來觸發(fā)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huán)境氛圍即"意境"。這顯然不同于西方造園追求的形式美,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造園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國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由于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而詩和畫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于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必然性/偶然性西方造園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刻意追求幾何圖案美,必然呈現出一種幾何制的關系,諸如軸線對稱、均衡以及確定的幾何形狀,如直線、正方形、圓、三角形等的廣泛應用。盡管組合變化可以多種多樣前變萬化,仍有規(guī)律可循。西方造園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違反形式美的法則,因此園內的各組成要素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必須一某種確定的形狀和大小鑲嵌在某個確定的部位,于是便顯現出一種符合規(guī)律的必然性。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話,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fā)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變萬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結構松散,以致沒有什么規(guī)律性。正所謂"造園無成法"。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中西相比,西方園林以精心設計的圖案構成顯現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國園林中許多幽深曲折的景觀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滿了偶然性。明晰/含混西方園林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各部分關系明確、肯定,邊界和空間范圍一目了然,空間序列段落分明,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園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則顯示出一種規(guī)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規(guī)律性的東西都會給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質,這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撲溯迷離和不可窮盡的幻覺,這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認識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體認,認為直覺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應,而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內在經驗的升華,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鑒詩詞、繪畫,力求含蓄、深沉、虛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素交織融會,渾然一體,而無明晰可言。相反,處處使人感到朦朧、含混。入世/出世在諸多西方園林著作中,經常提及上帝為亞當、夏娃建造的伊甸園?!础词ソ洝怠抵兴枥L的伊甸園和中國人所幻想的仙山瓊閣異曲同工。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西方園林逐漸擺脫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貼近了現實。法國的古典園林最為明顯了。王公貴族的園林中經常宴請賓客、開舞會、演戲劇,從而使園林變成了一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露天廣廈,絲毫見不到天國樂園的超脫塵世的幻覺,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來。羨慕神仙生活對中國古代的園林有著深遠的影響,秦漢時代的帝王出于對方士的迷信,在營建園林時,總是要開池筑島,并命名為蓬萊、方丈、瀛洲以象征東海仙山,從此便形成一種"一池三山"的模式。而到了魏晉南北朝,由于殘酷的政治斗爭,使社會動亂分裂,士大夫階層為保全性命于亂世,多逃避現實、縱欲享樂、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過者隱居的生活。這時便滋生出一種消極的出世思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便描繪了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這深深影響到以后的園林。文人雅士每每官場失意或退隱,便營造宅院,以按貧樂道、與世無爭而怡然自得。因此與西方園林相比,中國園林只適合少數人玩賞品位,而不象西方園林可以容納眾多人進行公共活動。唯理/重情中西園林間形成如此大的差異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這只能從文化背景,特別是哲學、美學思想上來分析。造園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要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又是在一定 的哲學思想體系下成長的。從歷史上看,不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都十分強調理性對實踐的認識作用。公元前六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試圖從數量的關系上來尋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們提出的。這種美學思想一直頑強的統(tǒng)治了歐洲幾千年之久。她強調整一、秩序、均衡、對稱、推崇圓、正方形、直線。。。。。。等。歐洲幾何圖案形式的園林風格正是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與西方不同,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由于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情色彩。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梢哉f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者繪畫的脈絡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沒有什么造園理論專著,但繪畫理論著作則十分浩瀚。這些繪畫理論對于造園起了很多指導作用。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于"外師造化,內發(fā)心源"。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為創(chuàng)作的楷模,而內發(fā)心源則是強調并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以粹取其精華。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影響至深。自古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詩對于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反映這些人的氣質和情操。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和追求清凈無為的思想匯合一起形成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樸實無華的氣質和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造園"重情"的美學思想。二、現代景觀設計特色有哪些
現代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應該是簡約,簡約手法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所謂最優(yōu)秀的景觀設計作品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綠動園林設計師們越來越傾向于用簡約的方法去整治空間,正如老子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實際上并沒有一無是處的空間,它同樣在演變,同樣擁有某種吸引力。
綠動園林總結的元素及現代景觀設計特點:
一般元素:以簡單的點、線、面為基本構圖元素,以抽象雕塑品、藝術花盆、石塊、鵝卵石、木板、竹子、不銹鋼為一般的造景元素,取材上更趨于不拘一格。通過現代的手法組織景觀元素,運用硬質景觀(如鋪裝、構筑物、雕塑小品等)結合故事情景,營造視覺焦點,運用自然的草坡、綠化,結合豐富的空間組織,凸顯現代園林與自然生態(tài)的完美結合。
現代自然風格特征:現代主義的硬景塑造形式與景觀的自然化處理相結合,線條流暢,注重微地形空間和成型軟景配合,材料上多運用自然石材,木頭等,適用于無大面積地庫頂板地形條件的項目。
三、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
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景觀設計的形式與內涵也在不斷的變化。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景觀設計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一.景觀的概念以及含義
景觀(Landscape),什么是景觀,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觀是人類的棲息地,景觀是人類的工藝品,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tǒng),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我們可以從景觀與人的物我關系與景觀的藝術性、科學性、場所性及符號性入手,來認識景觀。
景觀作為城市景象景觀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實際上也就是創(chuàng)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觀作為視覺審美對象的含義,經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第一個變化來源于文藝復興時期對鄉(xiāng)村土地的貪欲,即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其二則來源于工業(yè)革命中后期對城市的恐懼和憎惡,即景觀作為對工業(yè)城市的對抗。
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和附屬 人們最早注意到的景觀是城市本身,“景觀的視野隨后從城市擴展到了鄉(xiāng)村,是鄉(xiāng)村也成為景觀”。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封建領主制度將人束縛在君權之下,人被束縛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滿神秘和恐怖,且又為人類生活之母,對土地的眷戀和依賴,使得人如母親襁褓之中的嬰兒。城市資本主義的興起使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土地的價值從生活和生存所必須的使用價值,轉變成為可以交換的商品和資源,人與土地第一次分離而成為城里人。新興的城市貴族通過強大的資本勾畫其理想的城市,同時不斷的向鄉(xiāng)村擴展,將其作為城市的附屬。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或者說是潛在的家。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得歌爾的棲居概念。棲居的過程實際上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chuàng)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在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息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觀是內在人的生活體驗 景觀作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體的人和具體的場所聯系在一起。景觀是由場所構成的,而場所的結構又是通過景觀來表達的。與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場所是無處不在的,人離不開場所,場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處,場所使無變?yōu)橛?,使抽象變具體,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個認識和把握外界空間和認識及定位自己的`出發(fā)點和終點。
二、景觀設計所涵蓋的領域
景觀設計具有廣泛的領域,大到國土與區(qū)域規(guī)劃設計,小到庭院,甚至室內的綠色空間設計;從純自然的生態(tài)保護和恢復,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間設計,都是景觀設計多涵蓋的領域。以下就初步的談一下景觀設計所涵蓋的領域:
2.1城鎮(zhèn)規(guī)劃
景觀設計師很早就開始擔當城市物質空間的規(guī)劃角色,城鎮(zhèn)規(guī)劃是城市空間的中心規(guī)劃。城鎮(zhèn)規(guī)劃是針對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的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劃者運用區(qū)域規(guī)劃技術與法規(guī)、常規(guī)規(guī)劃、概念規(guī)劃、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來確定城市地域內的布局與組織。城鎮(zhèn)規(guī)劃也涉及到“城市設計”內容,如廣場、街道景觀等開放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發(fā)展。
2.2場地和社區(qū)規(guī)劃
環(huán)境設計是景觀設計專業(yè)的核心問題。涉及到居住區(qū)、商業(yè)、工業(yè)、各機構的室內空間以及公共空間等室外空間的細部設計。它把場地作為藝術研究的對象來看待,綜合平衡室內與室外的軟、硬表面,建筑物與植物的材料選擇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詳細的構筑物的規(guī)劃說明與準備等。
2.3景觀規(guī)劃
區(qū)域景觀規(guī)劃對于很多景觀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來講是個逐漸擴展的實踐領域。它隨著過去一年來公眾環(huán)境意識的覺醒而發(fā)展。它融合了環(huán)境規(guī)劃與景觀設計。在這個領域,景觀設計師針對土地與流域的規(guī)劃、管理等全部范圍,包括自然資源調查、環(huán)境壓力狀況分析、視覺分析和岸線管理等。
2.4公園與休閑區(qū)規(guī)劃
公園與休閑區(qū)規(guī)劃包括創(chuàng)造與改造城市、鄉(xiāng)村、郊區(qū)的公園與休閑地帶。同時發(fā)展成為更大范圍的自然環(huán)境規(guī)劃。如國家公園規(guī)劃、郊野規(guī)劃、野生動物保護地規(guī)劃等。
2.5土地發(fā)展規(guī)劃
土地發(fā)展規(guī)劃包括大范圍與多區(qū)域的未發(fā)展土地的規(guī)劃和小面積的城市、鄉(xiāng)村和歷史地段的基地設計。同時在政策規(guī)劃與個體發(fā)展計劃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在這一領域,景觀設計師需要掌握房地產經濟及其發(fā)展組織過程的知識,同時還應理解土地開發(fā)與發(fā)展的客觀限制條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與廣博的知識,景觀設計師通常是這一學科領域的綜合學科設計小組的帶頭人。
2.6旅游和休閑地規(guī)劃
基地的歷史性保護與復興如公園、私家花園、場地、濱水區(qū)和濕地等的保護與復興。它涉及到基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的維持與保護、作為歷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塊的保護、地段的歷史記憶與質量的恢復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發(fā)展與更新。
;四、園林景觀設計原則和注意事項
對于設計者來說,園林工作是一個很有潛力和挑戰(zhàn)性的職業(yè),它是一種朝陽產業(yè),是給人們創(chuàng)造美的行業(yè)。結合景觀生態(tài)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的規(guī)劃與設計,將大大推動園林學科的發(fā)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園林綠化的外延和內涵,設計之前應深刻了解場所精神并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創(chuàng)作。
1景觀設計的原則
1.1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有機結合
建筑的風格是景觀設計風格的基礎,景觀設計的風格取向必須考慮建筑的特色。建筑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景觀,景觀設計應崇尚藝術效果。應在整體規(guī)劃設計上,對中式傳統(tǒng)住宅形式進行現代手法的演繹,展現了項目對實現人文自然的現代中式居住觀的追求和探索,整個項目給人一種古樸典雅而又不失現代的親和感。
1.2強化中心、創(chuàng)造層次感和圍合感
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應著重于強化中心景觀,層次感是對環(huán)境設計好壞的重要標準,景觀設計應提供私密空間,并且各層次之間應有平緩的過渡,應努力營造一個“圍而不閉,疏而不透”的空間氛圍,對塑造應與空間性質的不同而細致地變化。
1.3 體現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則
園林景觀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地方特點,因為景觀是供當地人們休息娛樂的場所,所以要充分的體現地方特色,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人文景觀和環(huán)境差異較為明顯,所以對于園林景觀設計來講,要突出地方的環(huán)境特征和自然景色。對于園林景觀的設計不僅在注重地方特色,還要充分的利用景觀地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加以改進,變成景觀的一部分,讓自然環(huán)境與景觀融為一體,這樣的景觀環(huán)境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區(qū)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遠,景觀設計要把握這些特點,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環(huán)境,同時景觀應充分利用區(qū)內的地形地貌特點,不僅具有創(chuàng)意,還具有獨特性。
1.4 人性化的設計原則
人性化的設計原則,在外部空間景觀設計中,還表現為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為此將外部空間景觀環(huán)境塑造成具有濃郁居住氣息的家園,使居民感到安全、溫馨及舒適,產生歸屬感,被居民所認同。人性化設計原則即想居民之所想,居民之所需。
2 景觀設計中造景的應用
園林構成因素中面積最大的是植物,惟綠色植物,既可與山水自然景觀親和,又可與人工建筑物親和,并可有效地綜合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景觀兩方面來隔離過于密集的建筑景觀,再就是水景對景觀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植物造景功能多樣化植物材料的應用范圍從傳統(tǒng)的建筑
物周圍種植、假山上種植,發(fā)展到行道樹、綠籬、廣場遮蔭、空間分割等;從傳統(tǒng)的花臺發(fā)展到花壇、花境、室內花園、屋頂花園、溫室等造景方式,極大地豐富了植物景觀和功能。
2.2 注意科學配置耐蔭植物現代園林作為人們游憩、休閑活動的場所,以室外活動空間為主,綠地比例要高。配置植物時要做到適地適樹。
2.3 注重生態(tài)效益和生態(tài)景觀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創(chuàng)造的生態(tài)效益最高。因此植物造景中遵循自然群落組成、結構進行植物的組合。
2.4 現代園林重寫實現代園林作為大眾的一種公共空間,與傳統(tǒng)的詩情畫意相比,開闊的樹林草地、城市廣場、森林公園則更加合乎現代人的口味。
2.5 水體景觀與園林植物的配置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重視水體景觀的布局,與周圍的自然景觀和諧統(tǒng)一,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美輪美奐的感覺。無論是靜態(tài)的湖水還是動態(tài)的池水,只要能夠合理利用,巧妙的.設計,都會給整個園林的氛圍增色,使園林活起來,處于一種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的美境中。人們享受園林景觀視覺沖擊的同時,也會從其中感受到蘊含在內的文化氣息,所以一個成功的水體景觀可以表達很多的文化氛圍,讓人在其中不僅可以有身體的享受,還可以在精神上陶冶情操,達到凈化靈魂的作用。
3設計中體現園林景觀的意境之美
3.1象征
象征的手法是利用藝術手段布局植物景觀,通過人們的聯想意識來表現比實際整體形象更廣泛、更復雜的內容。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大都伴隨著一定的主題目的而成為整個景點空間的核心。運用現代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主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是一切植物景觀的核心“意境”所在。
3.2抽象
抽象的手法是對事物特征的精華部分經過提煉、加工,并通過植物景觀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它可以使較為深奧、復雜的事物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易被人們理解。
3.3 隱喻
隱喻的設計手法是為了體現自然理想或基地場所的歷史與環(huán)境,在設計中通過具有認知、感知的植物空間來創(chuàng)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題的植物景觀。用隱喻手法設計的植物空間大多在視覺上帶有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印跡,具有表述性,易于理解。
4 景觀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4.1 植物作為園林景觀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對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植物的特點及特性,根據當地土壤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植物加以選擇和利用,并要充分考慮植物生長期內的變化,所以在設計時要注意植物對環(huán)境所帶來的影響,不宜對園林植物隨意配置。
4.2 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與當地的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因山勢,就水形,景自境出。不應忽視與當地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破壞整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4.3 生物多樣性出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需要,是穩(wěn)定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同時也構成了自然景觀。城市景觀要有生氣就必須建立在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基礎上,如果只種植一種植物不利于病蟲害的防治。
4.4 城市園林建設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設計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人為本。不宜缺乏人文關懷,不顧人的需要。
4.5 每一件園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風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體現該地區(q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不宜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個性。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形式抽象的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網絡廣告的形式有哪些(網絡廣告的形式有哪些-分別作簡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