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chǎn)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杭州民間工藝(杭州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發(fā)布時間:2023-04-04 08:46:43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440        當前文章關鍵詞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杭州民間工藝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杭州民間工藝(杭州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一、杭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有哪些

    1、梁祝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在1600多年發(fā)展歷程中,梁祝從最初的民間愛情傳說逐漸進入各類文藝形式,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蔚為壯觀的梁祝文化??梢哉f世界上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傳說。

    杭州是梁祝傳說重要的發(fā)源地之一,萬松書院就是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共讀之處,而十八相送處,也見證了一段千古愛情。

    2、白蛇傳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基本成型于南宋時期的杭州,后流布全國并遠播日本、朝鮮等許多國家。白蛇傳有著重要的思想價值、歷史學、民俗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白娘子(白素貞)、法海等形象,是中國藝術長廊中重要的典型形象。

    3、西泠印社金石藝術金石篆刻藝術

    西泠印社金石藝術金石篆刻藝術可溯源至殷商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典型代表之一。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葉銘、吳隱等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發(fā)起創(chuàng)立。

    百年來,西泠印社始終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和“兼及書畫”為宗旨,成為我國研究金石篆刻領域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的學術社團,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

    4、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張小泉剪刀品牌始創(chuàng)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張小泉剪刀選料講究,鑲鋼均勻、細,其傳統(tǒng)的剪刀鍛制磨工精工序共有72道。三百多年來,歷代張小泉的繼承者一直恪守“良鋼精作”的祖訓,所制剪刀刃口鋒利,開合和順,式樣精美,經(jīng)久耐用。

    5、富陽竹紙制作技藝

    富陽古名富春,素有“土紙之鄉(xiāng)”之稱,其竹紙制造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富春竹紙以當年生嫩毛竹為原料,有一整套獨特的制作技藝,大小工序達72道。

    富春竹紙品種很多,用途各異,其代表產(chǎn)品元書紙呈淡米黃色,略帶竹子清香,柔軟耐折,不腐不蛀,為毛筆書寫的上佳紙張。富陽至今仍有竹紙傳人從事傳統(tǒng)竹紙生產(chǎn),但為數(shù)不多。

    二、杭州還有哪些傳統(tǒng)文化

    1、淳安三腳戲

    三腳戲是浙江杭州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之一。淳安民俗素尚歌舞,每到春節(jié)元宵,市井鄉(xiāng)間均有演儺神戲和表演各種歌舞的習俗,跳竹馬尤為盛行。清光緒年間,湖北黃梅采茶戲和江西贛東采茶戲傳入浙西后,與民間歌舞跳竹馬(竹馬班)相結合,以采茶戲的劇目、曲調(diào)及表演形式,融合本地的民間音樂、地方語言及風俗習慣。

    2、雞血石雕

    雞血石雕,以昌化為最。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民間雕刻藝術。其歷史追溯到了2300多年前。雞血石色、質(zhì)、形、景、紋、圖、意等卓然杰出,具備了“潤、細、膩、溫、結、凝”之六德,其質(zhì)地細膩、溫潤、通靈,尤其是根據(jù)“血”和“地”的特點雕刻造型意象,更是變化萬千。

    3、紙制作技藝

    紙制作技藝,四川省夾江縣、杭州市富陽區(qū)傳統(tǒng)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竹紙制作保持著完整的傳統(tǒng)工藝,它以手工舀紙術制作,從選料到成紙共有15個環(huán)節(jié)、72道工序,生產(chǎn)流程完全與明代《天工開物》所載的工序相合,用料講究,生產(chǎn)工藝復雜。

    4、翻九樓

    翻九樓,又稱吊九樓,是流行于閩東北及浙南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多用于求雨、祈福及禳災等儀式上。翻九樓表演,行頭簡單,動作卻異常驚險,2008年順利入選國家非遺名錄。隨著蕭山“翻九樓”日漸出名,表演地域也漸漸從蕭山擴展到了紹興、諸暨等周邊城市。

    5、樓塔細十番

    樓塔細十番是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據(jù)記載,公元1377年,樓塔的宮廷御醫(yī)辭官返鄉(xiāng)著書《醫(yī)學綱目》時,與當時樓塔的一批善音律的文人墨客、富家賢士,經(jīng)常吹彈各種樂器,演奏各種古典曲目,樓塔“細十番”由此而生。

    三、杭繡概念、工藝、歷史、發(fā)展、名店?

    杭繡的概述

    杭繡即杭州刺繡,亦稱吉繡,起源于漢代,至南宋為極盛時期。當時的刺繡,一為“宮廷繡”,一為“民間繡”,前者專為皇室內(nèi)苑繡各種服飾,后者刺繡官服、被面、屏風、壁掛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繡仍盛而不衰,城內(nèi)后市銜、粥教坊、天水橋一帶有刺繡作坊近20處,擅長刺繡的手藝人多達二三百人。

    杭繡的工藝

    杭繡講究針法,針法主要有平繡、亂針繡、疊繡、貼續(xù)繡、借底繡、發(fā)繡、穿珠繡、幫繡、點繡、編繡、網(wǎng)繡、紗繡等。杭繡的刺繡品種很多,尤以盎金繡、包金繡、銀線繡、彩絲繡等著稱于時。蠱金繡,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包金繡,層次分明,交相輝映;銀線繡,古樸文雅,素而不俗;彩線繡,細密艷麗,形象活潑。杭繡在刺繡技藝上,吸收并融合蘇、湘、蜀、粵四大名繡之長,繡法多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杭繡的圖案設計,內(nèi)容大多取材于民間喜聞樂見的龍、鳳、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壽桃、如意、八卦、西湖風景等傳統(tǒng)圖案。在裝飾上運用夸張和變形,也是杭繡一大特色。

    杭繡的歷史

    杭州歷來有“絲綢之府”之稱。絲綢業(yè)的興盛,促使了刺繡工藝的發(fā)展,刺繡在杭州有悠久的歷史。

    宋高宗南渡,遷都杭州后,畫師繡工云集,繁華甲于一時。朝廷設立織造機構,監(jiān)制宮廷服飾,當時杭州就集中了300余名技藝出眾的繡工和畫師,專為皇家、內(nèi)苑繪繡各種服飾。據(jù)蘇州刺繡藝人朱風《中國刺繡技法研究》一書中所說“宋高宗劉安妃,杭州人,工書畫,繡有東方朔像,此發(fā)繡人像,現(xiàn)藏英國倫敦博物館?!绷頁?jù)明代萬歷年間張應文著《清秘藏》記載“宋人之繡, 針線細密,用線止一二絲,用針如發(fā),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奪目。”以上這些都說明南宋時杭繡已臻精工細致,有很高技藝和水平。

    從宋到明清,杭城刺繡久盛不衰,而且是全國刺繡用絲線的主要產(chǎn)地。當時杭城產(chǎn)絨線之多,為全國之冠。杭繡如此發(fā)達的原因,一是朝廷的需要,二是地方官員及百姓需要,三是宗教的需要。杭州素來是宗教勝地,廟、寺、觀、庵為數(shù)不少,如靈隱寺、凈慈寺聞名于世,宗教色彩的刺繡品也應運而生。信女李德廉、 姚德貞,于公元1355至公元1361年繡制了“妙法蓮華經(jīng)”,是元代保存下來的一件完整刺繡品,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宋時杭州的后市街、天水橋、三元坊、弼教坊一帶有刺繡作坊10余處,從事官服圖譜、花轎帳幔、供桌圓屏、佛堂掛幡、龍船稍旗、神服戲裝乃至嫁妝衣飾等繡制,刺繡藝人約200余人,以男工為主。因此,行業(yè)中形成了只收男工不收女工、只傳媳婦不傳女兒的規(guī)矩,此風一直沿傳到民國,成為杭繡一大特點。

    杭繡的發(fā)展

    建國后,杭繡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市工藝美術學校專設了刺繡班,培養(yǎng)了一批后繼新人。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專門設立刺繡和機繡研究室,研究整理,發(fā)掘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了大量刺繡精品,形成了杭州現(xiàn)代刺繡的獨特風格,在全國工藝美術界奇葩突現(xiàn),使古老的杭州刺繡綻放出新的輝煌。

    杭繡的名店

    張允升百貨店(原名張允升線帽百貨莊),是一家有200多年歷史的百年老店。在舊時,素以自制絲線、帽子著稱杭城,尤其是該店自制的各檔絲線,成為舊時杭城“五杭”之一的“杭線”。

    杭州自宋以來是“杭繡”的發(fā)源地,至清時,民間的手工制繡棚作發(fā)展較快,當時的羊壩頭巷曾成為杭城戲服刺繡的集中地。同時,民間手工成衣鋪也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民國初,出身制線工人的孫仲舒盤進張允升。孫早年在高銀巷木瓜弄口一家制線作坊當學徒,為人聰慧,深得東家傳授,制得一手好絲線。孫盤進店鋪后,自設工場,向桐鄉(xiāng)、海寧、德清及余杭等地采購優(yōu)質(zhì)的清水蠶絲,制成各檔絲線,有繡花用的各色繡花線;有縫衣用的“細三口”(一種絲線的規(guī)格);有用“粗三口”捻成的女孩子扎辮子的“紅頭繩”和串物“串繩”等。尤以串繩最為著名,杭城各扇莊、古玩珠寶店和賣念佛珠的店家、寺院,都采用張允升的串繩串扇墜、玉配和念佛珠,顏色為紅、綠、黃三種,串繩還出口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及香港地區(qū)。張允升的串繩出口東南亞諸國還有一個傳說。有一年春天,幾位泰國僧人來到張允升賣串繩的柜臺前,對活計講:“你們的絲線會不會褪色?”正好被站在一旁的孫仲舒聽到,當時立即請他們到制線工場參觀,并隨便拿了幾種顏色的絲線放進盛有清水的面盆中浸了一個多小時,撈出絲線,不見褪色,眾僧人心服口服。走時,買了不少串繩告別而去。從此,年年有不少東南亞諸國的寺廟和店家來杭采購或訂購。張允升的絲線就是在這個時期走紅杭城。孫老板也很會做生意,凡裁縫店(成衣鋪)的人來買絲線,年長的,遞給煙管一支,旱煙一袋,泡了一杯茶,請他們吸煙稍坐,不會吸煙的,就請他喝茶稍等,伙計們按他們的需要配齊。如果是姑娘、大嫂來買繡花線。就介紹她們看看本店的其他商品,如帽子、化妝品等。

    張允升的絲線一出名,本省湖州、德清、安吉、泗安等地的雜貨店、百貨店紛紛來杭采購,張允升也做起了批發(fā)生意。民國14年(1925)12月清河坊那場火災也秧及了張允升的木結構店堂。趁改建江墅路時,孫仲舒便將張允升店造成了水泥門面的四層樓樓房,一、二樓為營業(yè)廳,三樓為制線制帽工廠,四樓為職工宿舍。新房落成后,張允升除了繼續(xù)自制自銷絲線、帽子外,還為上海的一些廠家經(jīng)銷蝴蝶牌牙粉、蝶霜、花露水、福桃牌木紗團及天津的羚羊牌毛線等,成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杭城最大的一家百貨店。

    四、杭州地區(qū)有哪些有杭州特色的民間手工藝比如張小泉剪刀,西湖傘,王星記扇子,竹辮等

    杭州西湖邊的西泠印社不是就是很好做印章的調(diào)研題材,那里可以找到很多資源的。

    同在西湖另一邊的河坊街是各種民間手工藝的集聚地啊,可以看見張小泉剪刀等。可以從這里開始。找到手藝人聊聊,從他們那里應該會有很多線索。

    以上就是關于杭州民間工藝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杭州廣告活動公司(杭州廣告活動公司排名)

    為什么選擇留在杭州工作

    這些媒體出現(xiàn)杭州身影(這些媒體出現(xiàn)杭州身影是真的嗎)

    免費視頻轉文字app(免費視頻轉文字的軟件)

    什么是行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