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杭州在對外貿易出現得問題(杭州對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發(fā)布時間:2023-03-28 22:18:49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29        當前文章關鍵詞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杭州在對外貿易出現得問題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官網: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杭州在對外貿易出現得問題(杭州對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一、唐代以后,中國的對外貿易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唐代后中國的對外貿易的變化主要是:開始從陸路貿易為主轉為海路貿易為主,再由以海上貿易轉為海禁。

    杭州在對外貿易出現得問題(杭州對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漢朝的絲綢之路開啟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在隋唐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以絲綢之路為主的路上貿易,主要貿易國家也是在絲綢之路周邊的國家。而隋唐以后因為陸路的交易通道受到了少數民族的阻撓,陸路貿易越發(fā)困難。再加上當時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提升,人們逐漸將對外貿易的目光轉為海路貿易。唐朝政府也隨之設立市船司來監(jiān)管水路貿易。因為少數民族的阻撓,唐朝開始加大對互市的監(jiān)管,而對于海路貿易開始加大扶持,鼓勵、開放海上貿易。

    杭州在對外貿易出現得問題(杭州對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宋元時期海上貿易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宋元時期的統治者希望通過海上貿易得到更多海外的奇珍異寶,積極鼓勵海上貿易,并且以“朝貢”為名的官方貿易則免稅,并在廣州、杭州、泉州、溫州等地區(qū)設立外貿官,定制《市舶條法》等加大對海上貿易的管理。

    杭州在對外貿易出現得問題(杭州對外貿易繁榮的原因)

    明清時期,洪武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防止倭寇入侵開始實施海禁政策,洪武元年法令明確規(guī)定了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并且金銀、鋼鐵、綢緞、兵器不得進行海上貿易,并且只能進行官方的“朝貢”貿易。長期的海禁沒有阻斷一切海外貿易,更多的人選擇走私貿易,走私貿易的出現進一步的導致當地沿海地區(qū)社會秩序出現混亂,海盜盛行。在這期間也不是沒有君主想要廢除海禁,但是沒有成功。于是中國的海外貿易發(fā)展成為海禁,也阻斷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二、當前中國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現狀

    綠色貿易壁壘是發(fā)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者利用環(huán)境保護浪潮濫用環(huán)境保護條約、法律和規(guī)則的產物.它以其過高的技術標準、繁雜的檢驗檢疫程序和各種環(huán)境標志、認證體系阻礙著發(fā)展中國家產品的市場準入,嚴重損害了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違背了WTO規(guī)則,影響了貿易自由化進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我國要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GATT/WTO規(guī)則賦予的權利,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解決糾紛;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發(fā)展綠色產業(yè),提高環(huán)保水平,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企業(yè)要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取得相關的環(huán)保認證、環(huán)保標志.

    綠色貿易壁壘的理論分析

    隨著全球環(huán)境保護浪潮的興起和貿易保護政策的出臺,國際社會對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1種全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已悄然登上國際大舞臺,這就是漸受矚目的"綠色壁壘".這種合法的綠色壁壘呈不斷加強的趨勢,發(fā)達國家利用經濟和技術上的優(yōu)勢,通過綠色壁壘,有效地保護本國市場,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形成了不平等的貿易關系,給發(fā)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我們對綠色壁壘的理論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1 綠色壁壘的含義及其性質

    1.1.1 綠色壁壘的含義

    所謂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1國以保護有限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及動物,植物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為名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與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國商品進口或在進口時受到1定的限制,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品,市場和環(huán)境的目的.可見,綠色壁壘是指1些保護環(huán)境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合理的.

    綠色貿易壁壘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從原材料生產流程,加工工藝,包裝標簽,衛(wèi)生安全,技術標準到環(huán)境保護等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內容包括了綠色技術標準,綠色產品包裝和標簽,衛(wèi)生和檢疫規(guī)定,綠色環(huán)境標準,綠色市場準入制度等.

    1.1.2 綠色壁壘的性質

    關于綠色壁壘的性質,我們應當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綠色壁壘有正當和不正當之分.實施正當綠色壁壘的進口國,是出于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動機.如"2惡英"污染事件中,我國政府對部分進口的奶粉進行了封存,禁止其繼續(xù)進口,此舉純粹是為了保護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相反,如果進口國是借環(huán)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其抬高本國環(huán)境保護標準實際上是為了構筑阻擋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屏障,那么這種綠色壁壘無疑就是不正當的.實施不正當綠色壁壘的進口國,其行為主要有兩種情況:其1,對特定國家的相同產品未能遵守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其2,對國內產品和國外產品實行雙重標準,從而違反了WTO的國民待遇原則.正是由于發(fā)達國家動輒設置不正當的綠色壁壘以排斥發(fā)展中國家的產品,從而掩蓋模糊了綠色壁壘固有的,正當的,合理的1面.

    1.2綠色壁壘的特點

    綠色貿易壁壘也叫環(huán)境壁壘,與其他非關稅壁壘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

    1,"綠色壁壘"有1定的合理性

    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關心生活質量,對污染環(huán)境,危害健康的商品和服務表現出強烈的排斥性.綠色壁壘正是符合公眾這1環(huán)保消費心理而變換手法以保護本國工業(yè)與市場.根據環(huán)境保護的需要,保護世界資源和人類健康,使綠色貿易壁壘具有合理性.

    2,"綠色壁壘"具有形式上的合法化

    因環(huán)境保護而導致的各式各樣的綠色壁壘都是在合法的外衣下進行的.綠色壁壘與傳統的非關稅壁壘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通過公開立法加以規(guī)定和實施的,以1系列國際國內公開立法為依據和基礎,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目前國際上已簽訂150多個多邊環(huán)保協定,發(fā)達國家更是大力推行環(huán)保立法,為綠色壁壘提供法律支持.但這種形式上的合法性并不能掩蓋其不合法的本質,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3,"綠色壁壘"具有內容上的廣泛性

    綠色壁壘其保護內容十分廣泛.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國際社會組織頒布了很多保護性公約,保護的內容涉及從陸地到海洋,從人類到動物,從動物到植物,從固體到流體,從流體到大氣.這些不僅涉及資源環(huán)境與人類健康有關商品的生產,銷售方面的規(guī)定和限制,而且對工業(yè)制成品的安全,衛(wèi)生,防污等標準也做出了具體的要求.這些綠色保護措施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與經濟發(fā)展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

    4,"綠色壁壘"具有實施的強制性

    綠色壁壘以1系列國際國內立法為依據,因此在實施時具有強制性.西方發(fā)達國家由于環(huán)保運動開展較早,已經從行政,立法,經濟等方面形成了1整套行之有效的環(huán)保規(guī)范.在從事國際貿易過程中,必須遵守1國法律,條例和法規(guī),這些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guī)在實施時往往能很快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5,"綠色壁壘"具有隱藏性

    綠色壁壘借助環(huán)境保護之名,隱蔽于具體的貿易法規(guī),國際公約的執(zhí)行過程之中,成為進口國拒絕外國產品的"尚方寶劍".綠色壁壘和其他如進口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壁壘相比,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視性等分歧,不易產生摩擦.它把貿易保護的視線轉移到保護人類健康和動植物安全上,加之各種檢驗標準和檢測技術較為復雜,出口國不易發(fā)現其貿易保護本質,往往使出口國難以應付和適應.具有更大的隱蔽性[3].

    6,"綠色壁壘"具有貿易上的歧視性

    許多由綠色壁壘而引起的貿易爭端,都是因為設置這類壁壘的進口國實行歧視性貿易政策而引起的.更為重要的是,人們通常認為盡管綠色壁壘屬于貿易保護措施,但由于是以環(huán)境保護為目的,因而,只要在對國內外同種產品都實施同1環(huán)保標準的限制時,就視為做到了貿易政策的"公正,公平".然而,在現階段以發(fā)達國家的環(huán)保標準去要求發(fā)展中國家,顯然是極端不合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落后國家貿易上的歧視.

    7,"綠色壁壘"具有存在的動態(tài)性

    綠色壁壘并不是1成不變的,而是不停的在變化著.隨著進口國家的技術進步,居民對于環(huán)境要求的不斷提高,環(huán)境標準不斷向越來越高的方向發(fā)展,這就要求出口商應該不斷絕進行技術改革,達到進口國的環(huán)境標準,還要及時掌握進口國的環(huán)境標準,以便及早做出反應.

    8,"綠色壁壘"具有時效性

    綠色壁壘只能在某1定時間內有效,實施者不可能永久性地把某1特定出口商的產品擋在國門之外.如果出口商的產品達不到進口國關于環(huán)境保護措施方面的要求,其產品被拒之門外,當出口商經過1段時間的技術改造和采取1系列的綠色措施,其產品的環(huán)境標準和其他技術1旦達到進口國關于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要求時,進口國原來對該產品的綠色壁壘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針對某1產品所實施的綠色壁壘有1定的時效性.

    1.3綠色壁壘成因分折

    "綠色壁壘"是上個世紀環(huán)保浪潮的產物.在初期,綠色壁壘的形成是出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安全的需要,消費者環(huán)境意識的提高和全球綠色消費運動的興起進1步促進了綠色壁壘的發(fā)展.隨著近年來世界經濟1體化進程的加快,關稅壁壘和各種傳統非關稅壁壘有越來越減弱或消除的可能,綠色壁壘逐漸取代關稅和出口配額,許可證制等非關稅壁壘,成為1種新型的貿易壁壘.由于綠色壁壘獨特的雙重作用:既可保護環(huán)境,也可保護國內產品和市場,所以他已經成為在國際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1種非關稅貿易壁壘,并且競相被發(fā)達國家采用.

    其成因主要體現在之下幾個方面:

    1,全球環(huán)保意識提高

    由于上世紀世界環(huán)境災難造成了嚴重的后果,人們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關注環(huán)境問題.(如圖)

    類別

    每分鐘

    每年

    損失耕地

    40公頃

    2100萬公頃

    損失森林

    21公頃

    1100萬公頃

    土地沙漠化

    11公頃

    600萬公頃

    泥沙流入大海

    4.8萬噸

    250億噸

    污水流入江河大海

    85萬噸

    4500億噸

    人類因環(huán)境然而喪生

    28人

    1500萬人

    資料來源:《國際貿易問題》1998年第2期

    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事件給人仍敲響了警鐘,人類開始了深刻的反思,從危機中覺醒.1972年6月5日,聯合國第1次人類環(huán)境會議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議提出我們"只有1個地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宣言》文件.《人類環(huán)境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全人類對環(huán)境問題的覺醒,這次會議被認為是國際社會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第1個里程碑.

    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環(huán)境問題再次得到公眾的關注,出現了環(huán)境保護的第2次浪潮.

    2002年可持續(xù)發(fā)展世界首腦峰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國際社會在3次環(huán)境大會之后已經簽署了200多條多邊協議,其中約有20多個包含與貿易有關的內容,主要目的是使用貿易限制措施達到環(huán)境保護的目的.

    隨著環(huán)境問題認人類1般行為上升為社會,經濟領域關注的熱點,貿易與環(huán)境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日漸頻繁的,廣泛的國際經濟交往中,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超越了國與國中的地理界限,對全人類的生存前景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治理污染,保護環(huán)境成為1種不可阻擋的全球性的發(fā)展潮流.各國政府對包括貿易在內的各個領域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不斷加強,這為綠色壁壘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實現的條件.

    2,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保護作用的減弱導致世界各國采用新的壁壘手段

    第2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貿易保護主義成為自由貿易的阻礙,為此關貿總協定開始了以削減關稅為目的的多邊談判.20世紀90年優(yōu)以來,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和WTO的建立,要求將許多進口關稅再削減1/3以上,并要求成員國減少傳統的非關稅壁壘,作為主要貿易壁壘形式的關稅逐步降低,同時傳統的非關稅也逐步拆除.自由貿易原則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以自由貿易為宗旨的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得到了進1步的加強.發(fā)達國家利用其科技優(yōu)勢,通過國際,國內立法,制訂1種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綠色壁壘,這種以保護人類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由的綠色壁壘,將會長期存在,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武器.

    3,綠色消費市場具有誘人的超額利潤

    當今保護環(huán)境成為全世界的強烈呼聲.隨著全球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要求改善生活環(huán)境質量的呼聲也不斷高漲,全世界聯合行動,節(jié)約資源,降低能耗,保護環(huán)境,實現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人們對產品的內在和外在的環(huán)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價值行為及消費心理都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無污染的"綠色包裝","健康食品"在市場走俏.市場上興起了"綠色消費"的熱潮,尤其在發(fā)達國家,由重視物質價值轉向以強調非物質價值為特點的綠色價值觀,綠色觀念深人人心.

    如圖所示:

    地區(qū)

    積極選購綠色商品的消費者比重

    美國

    >=20%

    英國

    >=20%

    德國(西部)

    50%

    圖表來源:香港商機網

    由于綠色消費的興起,國際上出現了環(huán)保產品,環(huán)保科技和環(huán)保服務構成的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綠色環(huán)保產品對廣大商家來說,極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綠色產品市場是1個充滿挑戰(zhàn)和機遇的市場,它形成的同時也為發(fā)達國家綠色壁壘的形成提供了條件,世界各國都在自身利益的驅動下,紛紛采取諸如綠色壁壘等措施,限制產品進口以搶奪市場份額,獲取巨額利潤.

    4,綠色政治在發(fā)達國家盛行

    發(fā)達國家在發(fā)展初期都是通過大肆開發(fā)掠奪自然資源來實現原始資本積累的,就是目?�竅�牡淖試醇芭歐諾?3廢"也遠遠超過發(fā)展中國家,這種以損害人類生存環(huán)境為代價的發(fā)展之路越來越受到人們抵制.出于彌補其政治形象的目的,加上環(huán)保組織的言論和行動已直接影響到各國政府政策的制定,發(fā)達國家順應國內消費者對環(huán)保的要求,以取悅民心.

    由于世界各國政府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給予了高度重視,某些政治家利用環(huán)保撈取政治資本和經濟實利,這就為在國際貿易中實施嚴格的環(huán)境措施,為綠色壁壘提供了可能.

    5,各國環(huán)境標準差異及國際公約的規(guī)則不健全

    發(fā)達國家從70年代開始關注環(huán)境污染問題,憑借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先進的技術水平大力發(fā)展環(huán)保工業(yè),其環(huán)保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而發(fā)展中國家生產力水平底,整個社會環(huán)保意識低下,有關的環(huán)保法規(guī)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1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或生產方法和過程很難符合發(fā)達國家的環(huán)保標準,這給"綠色壁壘"的產生提供了合法的條件.如:ISO9000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為適應國際貿易需求制定的國際質量保證標準,環(huán)境管理系統ISO14000更是將環(huán)境因素納人品質管理中,將品質觀念予以升華.為保護國內市場,實現所謂的"公平,自由貿易",有必要筑起綠色壁壘這堵墻,將不符合其環(huán)境標準的別國產品拒之門外或加征環(huán)境進口附加稅.這樣1來,使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更為惡化,更加難以走出貧窮——環(huán)境惡化的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8].

    綠色壁壘與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及其影響

    隨著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各國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選擇性增強,對商品和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商品的衛(wèi)生,安全,環(huán)境指標的要求更加嚴格,這使綠色貿易壁壘問題更加突出.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fā)展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強對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農產品貿易影響的研究已經顯得尤為重要.

    2.1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綠色貿易壁壘的形勢

    我國入世后意味著我國經濟將從?扇朧瀾緹�?體化軌道.入世之前,關稅,數量限制等是影響我國農業(yè)產品出口的主要壁壘,而入世后嚴格的技術標準,復雜的質量認證,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裝,標志和衛(wèi)生及環(huán)保等要求構成了新的貿易壁壘,這種壁壘更隱蔽,更難對付.2001年中國約有70億多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2002年以來更呈現增加趨勢.

    綠色貿易壁壘成為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尤其是我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而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所遭遇的綠色貿易壁壘案例逐漸增多,給我國外貿經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國家

    近年對我國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事件

    韓國

    韓國1直都將中國視為1個檢疫區(qū),1旦發(fā)現中國某個地區(qū)存在韓國禁止入內的動植物疫病或蟲害,則中國非疫區(qū)生產的同類產品也將被禁止.2001年6月,韓國從中國個別企業(yè)產品檢測出禽流感病原體為由,對中國相關性產品作了臨時禁止進口措施,同年11月底,雖然有條件解禁,但由于簡易程序過于嚴格和繁瑣,中國家禽肉產品對韓國出口仍面臨很大困難.2002年1月,在事先未通報的條件下,韓國對中國出口的枸杞子,干蘿卜絲,蘿卜根,當歸等十1種產品實施2氧化硫精密檢驗;2002年7月前,韓國對18種鮮活魚實行"先檢驗,通關",致使中國對韓國水產品出口受阻.

    俄聯邦

    2002年3月15日俄羅斯農業(yè)部又以中國有關部門沒有能按照先?�醬锍傻男�槁�閌摶郊觳櫚囊�笪�?宣布俄羅斯禁止從中國進口1切豬肉,牛肉和禽肉1度給中國肌肉出口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加拿大

    在2001年年底歐盟宣布中國蜂蜜和水產品氯霉素超標后,加拿大采取行動,嚴格限制中國蜂蜜進口.

    英國

    2002年1月30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出禁止進口包括蜂蜜在內的部分中國動物源產品的.接著歐盟又提出比以往更苛刻的氯霉素殘留限量,要求蜂蜜中氯霉素檢出量不超過0.1ppb,比原先嚴格了100倍.英國食品標準局也緊接著在市場抽查中查出中國蜜蜂含有氯霉素殘留,建議零售商店禁止銷售所有含有中國蜂蜜的混合蜜.

    沙特阿伯

    2002年4月和9月,沙特阿拉伯以中國蜂蜜和海產品氯霉素超標為由,兩次禁止進口中國海產品和蜂蜜.

    美國

    1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禽肉,水產品,蜂蜜等均實施了綠色壁壘.

    基于以上嚴峻的形勢,我們有必要對我國實施農產品綠色壁壘的主要出口國家和遭遇綠色壁壘的重點農產品進行認識.

    2.1.1對我國實施農產品綠色壁壘的主要國家

    近年來我國已經遭遇的農產品貿易綠色壁壘屬于既成現實.目前已經對我國實施農產品貿易綠色壁壘的國家仍是未來對我國實施農產品貿易綠色壁壘的高概率國家.據統計,主要包括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西班牙,阿拉伯聯合國酋長國,韓國,墨西哥,荷蘭,沙特阿拉伯,俄聯邦和菲律賓.這是由我國農產品出口國家的地域分布來看的.

    2001年和2002年,我國對亞,歐,北美洲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14.2億美元,主要的國家區(qū)域分布情況如圖:

    國家(地區(qū))名稱

    出口總額(億美元)

    占總額百分比

    日本

    42.4

    37.1%

    韓國

    27.4

    24.01%

    東盟

    15.6

    13.68%

    歐盟

    11.3

    9.92%

    美國

    9.2

    8.05%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由上可知,我國農產品主要出口對象是歐,亞等1些發(fā)達國?蛘呤切灤說墓ひ禱��?而這些國家都有嚴格的環(huán)境標準.根據我國的現狀,許多出口商品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發(fā)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國家制定的較為嚴格的環(huán)境標準,于是我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將限制在1個較小的范圍之內,甚至使我國產品出口范圍逐步縮小,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這使我國傳統商品出口遭受了嚴重的打擊.近年來這些國家不斷給我國農產品出口實施綠色壁壘,給我國農產品出口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1,日本對我國禽肉出口實施綠色壁壘

    在我國禽肉出口地區(qū)結構中,日本占重要地位,出口日本的禽肉數量1般占我國禽肉出口總量的30%以上,有時甚至超過60%.但是從2001年7月份日本和韓國對我國禽肉實行進口限制以后,日本政府又于2001年12月27日宣布,由于在中國產雞肉中檢測出?窶嗵賾械?新城病"病毒,要求中國方面不要向日本出口有關農場及周圍50公里以內地區(qū)出產的肌肉產品,對中國雞肉再次實行進口限制.2002年初,日本雞肉生產協會又向農林水產省遞交了關于中國家禽檢疫制度的調查報告,并查閱了農林水產省去年進口雞肉發(fā)生的1系列食品安全性問題的總結報告,對農林水產省不對冰鮮雞肉進行精密檢查提出了質疑,要求日本政府對井口中國的凍雞產品采取更為嚴格的監(jiān)測措施.同時開始對中國凍雞肉內臟器官實施精密檢查.給我國的肌肉業(yè)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6].

    2,面對歐盟較為嚴格的綠色壁壘,我國蜂蜜出口難度加大

    我國是世界上蜂蜜產量的第1大國.全國現有蜂群數量約700萬群,年產蜂蜜20萬噸左右,直接或間接從事蜂產品生產,經營的就業(yè)人口數百萬.我國蜂蜜出口量常年占據世界第1的位置,年出口約10萬噸,占世界年貿易量的40%左右,年創(chuàng)匯近1億美元,居世界首位.而在2002年初,歐盟以我國動物源性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為由,全面禁止中國蜂蜜進入歐洲市場,嚴重影響了我國蜂產品出口.其中對歐盟出口占我國蜂蜜全球出口總量的40%左右,使2002年我國蜂蜜出口跌至7.6萬噸,創(chuàng)匯約為779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0%.此外歐盟對我國蜂蜜產品實施衛(wèi)生監(jiān)控計劃,對4環(huán)素,鏈霉素,磺胺,螨克等和殺蟲劑提出嚴格限量要求,這是我國面臨了?�從械奶粽?

    2.1.2遭遇綠色壁壘的重點農產品

    中國的農產品進出口大都分步在亞,歐等發(fā)達地區(qū)或者是1些新興的工業(yè)國家,進出口數額相當大(如圖所示)

    2001—2002中國對日?┎�方�誄隹諍霞?表1)

    進口(美元)

    出口(美元)

    各類產品出口比重(%)

    活動物

    1 782 323

    6 275 909

    0.15

    肉及使用雜碎

    1 124 291

    520 283 758

    12.28

    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

    6 406 724

    1 139 762 639

    26.90

    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動物產品

    802 893

    117 831 827

    2.78

    其他動物產品

    53 252

    230 522 439

    5.44

    活植物,莖,根,插花,簇葉

    711 866

    28 971 030

    0.68

    食用蔬菜,根及塊莖

    241 109

    1535 206 130

    36.24

    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等水果果皮

    32 670

    214 214 807

    5.06

    咖啡,查,馬黛茶及調味香精

    939 343

    278 121 497

    6.56

    谷物

    61 990

    165 333 870

    3.90

    合計

    12 156 461

    4 236 523 903

    100.00

    2001—2002中國對荷蘭農產品進口出口合計(表2)

    進口(美元)

    出口(美元)

    各類產品出口比重(%)

    活動物

    2 557 015

    1 093 790

    0.36

    肉及使用雜碎

    14 398 254

    62 126 461

    20.50

    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

    128 976

    10 629 563

    3.51

    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動物產品

    9 482 028

    958 727

    0.32

    其他動物產品

    1 999 515

    78 468 110

    25.89

    活植物,莖,根,插花,簇葉

    35 675 694

    13 548 894

    4.47

    食用蔬菜,根及塊莖

    79 628

    97 675 594

    32.23

    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等水果果皮

    5 471

    24 978 864

    8.24

    咖啡,查,馬黛茶及調味香精

    19 572

    9 324 010

    3.08

    谷物

    0

    4 235 180

    1.40

    合計

    64 346 153

    303 039 193

    100.00

    資料來源:中國農產品貿易壁壘研究.2004.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據上述資料顯示我國的蔬菜,水產品,肉類產品和水果是進出口量最大的農產品,是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農產品.而這些產品恰恰是最容易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產品種類.近年來,由于我國出口農產品貿易額增加,許多國家為了限制他國的農產品出口,保護自己的農業(yè)生產,對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采取了1系列的綠色貿易壁壘措施.

    1,我國蔬菜出口面臨著日本嚴重的綠色貿易壁壘

    由于中國的蔬菜出口占據重要位置,我國的蔬?瓿隹詼畛�?5億美元,而且蔬菜的出口額迅速增長,引起了有關進口國,特別是作為我國主要出口市場的日本的重視.因此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限制進口,實施了1些歧視鄉(xiāng)的做法.日本政府對我國菠菜制定了嚴格與其他蔬菜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人為造成了冷凍菠菜農藥殘留超標問題較多的現象.在日本政府規(guī)定的農藥殘限量標準中,對菜類的規(guī)定是不超過0.01ppm,而對根莖類產品,如對日本本國大量生產的蘿卜規(guī)定的限量標準卻高達3ppm,相差300卑之多.對其他1些日本國內產量較大的蔬菜限量標準也遠高于菠菜.為了使綠色貿易壁壘名正言順的納入法制化軌道,日本還通過并且實施了《食品衛(wèi)生法》.

    可見進口國家已經啟動了"特殊保障措施"限制我國蔬菜的出口.

    2,水產品出口——面臨歐美不斷增高的綠色壁壘

    2000年我國的水產品出口貿易高達405.4萬噸,貿易額56.8億美元,其中出口量153.4萬噸,出口額38.3億美元,首次超過畜產品,列農產品出口第1位.近年來,隨著國外綠色貿易壁壘的不斷加高,我國水產品的出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

    2001年12月,在德國聲稱從進口中國的冷凍蝦中檢測到氯霉素以后,在整個歐洲掀起1股抵制包括水產在內的中國動物源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歐盟獸醫(yī)委員會,決定對中國的動物來源食品和動物飼料進口實施禁令.按實物及數量計算,這項禁令主要涉及的產品主要有蜂蜜,兔肉,甲殼類動物,家禽和小河蝦和對蝦.受歐盟的影響美國國家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從2002年春天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小河蝦和龍蝦進行抽樣檢查,扣留了大約200萬磅的龍蝦和小河蝦.而且對中國還增收了反傾銷稅.

    3,我國的牛羊肉出口

    2000年,由于歐洲國家出現了瘋牛病的蔓延,而我國的牛羊肉在國際市場上僅僅具有很好的價格競爭優(yōu)勢,雖然面臨著歐洲市場的真空但是由于農藥殘留,疾病等問題,被歐洲市場拒之門外.出口受到了綠色貿易壁壘的嚴重限制.

    2.2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由于農業(yè)關系到國計民生,農產品的生產,使用,消費和處理與環(huán)境中存在著直接的極為密切的關系,綠色壁壘必然對農產品產生重大的影響.

    綠色貿易壁壘的性質決定了他對國際貿易影響作用.正當的綠色壁壘反映了各國對環(huán)保的普遍重視,是世界貿易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和進步的標志和必然要求.不正當的綠色壁壘將會阻礙或制約國際貿易的順利發(fā)展.目前我國與經貿有關的環(huán)保法規(guī)與標準尚不健全,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對我國而言,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既有有利的1面,又有不利的因素.

    2.2.1 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影響

    我國是1個發(fā)展中國家,環(huán)保水平還比較低,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的過程和方法,包裝貯運,組成成分及性能等存在諸多方面的不利于環(huán)保的因素.而全球范圍內的環(huán)境保護浪潮,貿易與環(huán)境領域的爭論以及綠色壁壘的興起不可避免地對中國的對外貿易產生了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正面臨越來越多的主要來自發(fā)達國家的綠色壁壘挑戰(zhàn).但也給出口企業(yè)帶來了市場機遇.

    1,綠色壁壘能刺激農產品出口企業(yè)的產品創(chuàng)新意識

    隨著綠色壁壘的不斷發(fā)展,實施國家范圍的不斷擴大,技術指標要求日益嚴格,出口企業(yè)面臨的外部壓力越來越大.有壓力定會有動力,有動力必然會產生創(chuàng)新思想.為?芙�牘�適諧〔⒃詮�適諧≈姓疚冉鷗?農產品出口企業(yè)面對市場行情的變化,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打破舊的生產理念,尋求新的生產方式,管理模式.例如,在我國肉雞遭遇綠色壁壘出口受阻后,山東諸城外貿集團在2001年與美國最大的肉雞加工企業(yè)合作,研制成19多種熟肉制品,1改往日生鮮品的出口,以熟肉制品代替生鮮品出口,不僅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產品的升級,而且避開了苛刻的檢疫限.2002年山東諸城外貿集團出口量達5萬噸.在農產品出口量較大的浙江杭州,1些企業(yè)從生產,出口禽肉轉向專門生產羽毛羽絨及其制品;農產品出口企業(yè)根據當前資源,大力開發(fā)"非食品類農產品"的出口,從"吃的"轉向"用的",不僅可從肉禽身上"拔出"羽絨制品,而且可把竹筍變成竹制品,從大豆中"抽出"纖維制品等.這些與食品安全無關的農產品既滿足了國際市場的需求,又繞開了國外綠色壁壘,同時還是農產品出口的新的增長點.從這點來說,綠色壁壘能激勵企業(yè)創(chuàng)新,企業(yè)自身的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不竭動力[4].

    2,綠色壁壘調動了出口企業(yè)對環(huán)境質量競爭的意識

    綠色壁壘各項措施的實施,不僅使人們改變環(huán)境與企業(yè)的發(fā)展無關的觀念,確立環(huán)境保護既關系到人們生存,也將制約企業(yè)發(fā)展未來的觀念;使廠商轉變環(huán)保投資與企業(yè)效益相矛盾的觀念,推動環(huán)保設計和清潔生產,實施綠色包裝.在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和非價格競爭力(即產品的包裝,品牌及服務等)同時,還要加上1個環(huán)境競爭力.面對條件苛刻的綠色壁壘的各項措施,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yè)定會在產品研發(fā),生產,包裝,運輸等方面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努力提高農產品的技術標準,安全標準,衛(wèi)生標準和環(huán)保標準,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3,綠色壁壘能創(chuàng)造先動優(yōu)勢

    多種統計數據表明,世界需求正向環(huán)境友善產品轉移,很多商家已經開發(fā)出環(huán)保產品,并獲得了價格加價和開辟了新的市場領域.我國入世后,我國的農產品出口企業(yè)應當搶先1步開發(fā)出綠色新產品,捷足先登占領市場,無形中將據有市場領先者的許多競爭優(yōu)勢.例如:超大現代農業(yè)集團果蔬在業(yè)內率先創(chuàng)建了〈農作物綠色有機栽培模式〉標準,以"5個統1"為核心的綠色栽培模式,使超大果蔬能順通過各種嚴格檢測,取得通向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14].當然,1個國家的產品要獲得先動優(yōu)勢,必須要正確預

    三、如何應對中國對外貿易發(fā)展不平衡

    一、新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現狀

    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了持續(xù)快速增長勢頭,進出口總額繼續(xù)穩(wěn)居世界第三位,貿易對象已達2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保持著對外貿易增速如此之快的情況下,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是否合理,值得思考,尤其是結構仍比較落后,貿易流向的集中化趨勢等較為突出的問題。

    世界各國的平均外貿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對比我們國家的情況:1970年5.0%,到1990年一躍升為29.8%,2000年又創(chuàng)歷史新高43.8%,2004年已達70%。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長過快,而且已明顯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對比日本的外貿依存度,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維持在3個百分點變化范圍內。而且世界范圍內存在一個趨勢,越是經濟發(fā)達的大國,外貿依存度變動范圍越小。

    我國對外貿易近幾年來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2008年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5616.3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14285.5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30.9億美元,增長18.5%。目前,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貿易國。雖然提出了一些調整對外貿易結構的措施,使得我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呈現不斷優(yōu)化的演進趨勢,但是,我國對外貿易依舊存在著總體發(fā)展水平依舊不高的問題。

    二、進出口貿易行業(yè)間增長的不平衡

    進出口貿易行業(yè)間包括貨物貿易發(fā)展的不平衡,服務貿易發(fā)展的不平衡,以及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之間結構的不平衡。當然這其中有地區(qū)性的不平衡,也有貿易額方面的不平衡。

    中國是一個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屬于內需拉動型國家。所以能在進口貿易中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消費市場需求,這也有利于我國在出口貿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勞動密集型相關產品,以達到平衡貿易、緩解貿易壓力、避免及減少貿易擦的目的。然而在進口貿易中卻要不斷考慮到國內市場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對國內相關產業(yè)的保護,以及對國內一些重要行業(yè)的扶持,引進必要技術,重要的是對技術的吸收及利用。中國出口貿易中也要不斷得到出口結構的升級,商品結構的優(yōu)化。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圖實現科技興貿的目的。國內也要不斷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在較高領域中尋找利潤。爭創(chuàng)有優(yōu)勢的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爭得一席之地。

    三、不同性質企業(yè)進出口貿易額的不平衡

    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外資企業(yè)的進出口貿易額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國有企業(yè)所占比重在不斷下降;其它性質企業(yè)的規(guī)模在擴大。

    第一,外商投資企業(yè)繼續(xù)占據主導地位,國有企業(yè)進出口降幅增大。2009年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12174.4億美元,下降13.7%,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5.2%。其中出口6722.3億美元,下降15%,占出口總值的55.9%;進口5452.1%億美元,下降12%,占進口總值的54.2%。同期,國有企業(yè)進出口4795.1%億美元,下降21.6%,降幅居主要類型企業(yè)之首,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21.7%。其中出口1910億美元,下降25.8%,占出口總額的15.9%;進口2885.1%億美元,下降18.4%,占進口總值的28.7%。

    第二,其它性質的企業(yè)中民營企業(yè)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進一步高漲。除了全面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因素外,中國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業(yè)開拓國際市場。民營企業(y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體制政策環(huán)境進一步改善。此外,集體、私營企業(yè)及其其他企業(yè)2009年進出口5103.2億美元,下降5.9%,小于同期外貿總體降幅的8個百分點,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23.1%,比2008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新戶口3384.4億美元,下降11.6%,占出口總值的28.2%;進口1718.8億美元,增長7.9%,占進口總值的17.1%。

    四、針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不平衡的建議、措施

    要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平衡,首先,應注意對外貿依存度的研究,盡快建立和完善外貿評價體系,同時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全方位、多層面地積極應對和優(yōu)化解決貿易磨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繼續(xù)實施擴大內需的方針,積極利用外資,并適時的發(fā)展對外投資,特別是在我國貿易增長高耗能的情況下,增加能源、資源導向型對外投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

    再次,為解決我國各行業(yè)間的貿易增長結構不平衡,必須從轉變貿易增長方式上下功夫,在不斷增加數量的同時,質量也應同步提升。出口商品的結構要更趨優(yōu)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產品的出口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的服務行業(yè)在面向世界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快外資的注入,及民營資本的注入,引入有序的競爭機制,打破壟斷,提升服務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對外競爭力,最終要實現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調發(fā)展。進口能滿足國民經濟對能源、資源和技術等的需要。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達到基本平衡的水平。

    最后,也要注意外資企業(yè)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發(fā)揮的作用。外資企業(yè)大多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yè)中。我國在邁向新型工業(yè)化國家的道路中不應只集中于這個層面,應在更多的領域中打開,比如中國國內一直處于壟斷地位的電信、金融、交通和銀行等行業(yè),要注入外資,引入競爭,不僅要在引進外資,更要合理利用外資。所以我國在對外貿易中也要“師以長技以制夷”,對外進行投資。國有企業(yè)以及其它性質的企業(yè)應建立像外企一樣的管理體制及資本運營方式,利用資金、技術及其品牌等,提高加工貿易中間產品的國產化帶動國內產業(yè)的發(fā)展。在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也在充分利用好外部條件,實現優(yōu)勢互補,達到“雙贏”或“共贏”。

    四、分析一下我國目前對外貿易依存度存在的問題及對象

    隨著我國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中國經濟增長迅速,對外貿易快速發(fā)展,對外貿易依存度逐年增大。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作對外貿易系數,是衡量一國國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它以本國對外貿易總額在本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一國經濟增長對外貿依賴程度,我們又將對外貿易依存度分為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反映一國市場對外的開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則反映一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程。一般來說,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該國經濟發(fā)展對外貿的依賴程度越大,同時也表明對外貿易在該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

    伴隨經濟的全球化,對外貿易在各國經濟中的比重都在增加。1980~2000年間,世界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1%,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5.4%。據WTO和IMF的數據測算,1960年全球外貿依存度為25.4%,1970年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中國作為轉型中的發(fā)展中大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1 近年來我國外貿依存度逐年增高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伴隨著外貿的增長,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不斷提高。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fā)展:

    第一階段是1985~1990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出口緩慢增長。1985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為9.02%,進口依存度為14.08%,1990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首次達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為16.05%,進口依存度為13.84%,我國出口慢慢趕上并超過進口。這一階段,主要由于國內資源緊缺和大量技術設備的進口,使進口依存度連續(xù)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2000年,在這一階段,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使出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2.4%,超出了我國年均GDP的增長速度8.8%。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崛起,加工貿易的開展,使出口快速增長,出口依存度超過進口依存度,推動外貿穩(wěn)步上升,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于1994年突破40%。雖然1996~1999年四年內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有所滑落,但是在35%左右徘徊,2000年再次達到43.9%。

    第三個階段是2001年至今(見附圖)。隨著中國加入WTO,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深,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明顯,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歷史性的突破萬億美元大關,超過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和世界貿易的增長。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經高達63%。據有關學者分析我國已經躋身中等貿易依存度國家行列,即貿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間,如法國、意大利、英國、韓國、德國等。

    2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持續(xù)走高原因分析

    2.1 對外貿易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對外貿易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確立了出口導向型的外貿政策,大力鼓勵出口,千方百計地通過出口進行創(chuàng)匯。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調整進出口結構,運用了價格、匯率、利率、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手段調控外貿,使出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2.4%。這些外貿政策的實施,導致了我國進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提升,我國貿易規(guī)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斷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進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我國的對外貿易規(guī)模穩(wěn)居世界第3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升甚至出現偏高的現象是我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外貿政策的產物。

    2.2 我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比重過高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長過快,與我國的加工貿易增長密不可分。近10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極大調動了三資企業(yè)和民營經濟的發(fā)展,這給大量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造成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的過度發(fā)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準了中國,作為其加工基地,大量開展加工貿易。因此從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看,加工貿易的快速發(fā)展對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初,加工貿易從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貿易額超過一般貿易,到2004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55.28%。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已達6 905.1億美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的48.55%,加工貿易出口與進口的年均增長速度高28.8%和24.2%,遠高于出口和進口的年均增長速度15.3%和14.9%。加工貿易已占我國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

    加工貿易是“兩頭在外,一頭在內”的一種貿易方式,通常從事低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高于從事高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從事的是低層次的加工貿易,即使屬于高新技術產業(yè)中的加工貿易也是從事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環(huán)節(jié),附加價值不高,國內采購率較低,利用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產后出口,它與國內經濟的聯系不緊密,因此運用包含加工貿易在內的外貿依存度指標,無法真實反映對外貿易對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貿易,出口依存度顯著降低。

    2.3 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

    從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分析看,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前提下,人民幣升值,則外貿依存度下降;人民幣貶值,則外貿依存度上升。1978年-1994年期間人民幣匯率一直處于貶值中。1978年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換1.5771人民幣,1993年下降為1美元兌換5.7620元人民幣;而1994年我國實施匯率并軌,國內銀行掛牌的美元兌人民幣的年平均匯率驟升至8.6187元,因此以人民幣計算的進出口總額大幅增加,致使1994年相比1993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猛增11個百分點;1994年~2003年,人民幣匯率總體上處于穩(wěn)定趨勢。國內外多項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幣名義匯率比其購買力平價(PPP)低3倍左右。從2003年至今,人民幣受到來自多方因素的影響,匯率小幅上升。但從總體上看,人民幣的大幅度貶值,對出口產生了巨大影響,外貿依存度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說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較快提高,人民幣貶值是一個重要原因。

    2.4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被高估

    GDP是對外貿易依存度計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統計結果對一國對外貿易依存對有著直接的影響。由于我國是世界上唯一采用產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國家,所以統計遺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國家統計局兩次對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從兩次公布的結果看,1993~2004年我國的GDP總量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經濟普查年度GDP上調了23 002億元,GDP年均上調7 418億元。與GDP數據修訂前相比,GDP數據修訂之后我國歷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對外貿易依存度修訂之前是70.01%,修訂之后下降了10.2個百分點,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個百分點。

    以上就是關于杭州在對外貿易出現得問題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杭州策劃主管招聘(杭州策劃工資一般多少錢)

    抖音杭州馬深圳騰(杭州馬深圳騰是誰)

    杭州電商大學(杭州電商大學有哪些)

    中國傳媒公司排名(中國最大的傳媒公司排名)

    設計logo的好處(設計logo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