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圖靈工業(yè)機器人(staubli工業(yè)機器人)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圖靈工業(yè)機器人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ChatGPT國內免費在線使用,能給你生成想要的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你只需要給出你的關鍵詞,它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官網: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一、對電腦寫作文
1. 描寫電腦500字說明文
幾十年前中國人還視為神秘的電腦,逐步揭開了它朦朧的面紗,進入了中國的百姓家。
電腦是計算機的別稱。由于此,人們往往把它和加減乘除聯(lián)系起來,使我等曾寒窗苦讀十六、七年的學子們充滿了對它的企盼。
上小學時,計算機采用筆算:上中學時,我學會了珠算,已達到了“見幾無除九幾”的最高境界;上大學后,筆算、珠算顯然趕不上計算的速度,只好采用精度較差的對數(shù)計算尺。 參加者作后,要求計算的精度高,乘除計算采用了手搖計算機。
這種手搖計算機,倒是名副其實,是專門用來進行乘除“計算”的。它雖然使用起來噪音很大,速度也遠比不上現(xiàn)在廣為應用的計算器,但在當時那可是難得的“寶貝”。
1979年春,我家鄉(xiāng)的黨支部書記見到我在單位使用手搖計算機的情景,回老家后著實將我夸獎了一番,說我將那個喔喔叫的洋玩意搖得嘩啦啦轉,眨眼功夫就可以算出一個多達幾十萬的數(shù)字來,可真神了! 最先對我進行電腦知識啟蒙教育是來自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有關雜志。在一篇關于應用計算機的介紹資料中,我看到了圖外用計算機證明四色定理的介紹文章。
四色定理,是地理學界公認的真理,是說繪制地圖只需四種顏色就行了,但在當時缺少必要的證明。借助于計算機,用了兩個多小時方才證明完畢。
如果采用人工證明,那可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前仆后繼。 上世紀八十年中葉,電腦帶著它固有的神秘,走進了省城一些機關單位的大門,人們像迎接新媳婦那樣迎接著最早一批電腦的到來。
當時很多單位規(guī)定電腦要安裝在專門房間,鋪木地板,還要適當抬高;操作人員要穿套鞋才能進入,而且手臉要干凈;等等。在某單位的領導會上,曾有這樣的口頭決定:非工作人員不準進入電腦房,以預防“病毒”感染。
電腦的廣泛應用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人們對它的應用,從開始的傳遞報表、打印文件等一般操作,逐步擴大到本行業(yè)應用的各個方面,工作效率越來越高,越顯示出電腦的神奇。
我們公路行業(yè)采用電腦繪圖,省略了畫底圖、鉛筆中深、描圖、曬圖等諸多麻煩,速度奇快。而且,計算機繪圖精度高,圖頁美觀,深受使用者歡迎。
人們現(xiàn)在進行業(yè)務交流,不再需要打印和郵寄資料,只要發(fā)個電子郵件即可,方便省事。一個幾十克重的U盤,就記載著可觀、豐富的資料,成為攜帶者隨時使用的好幫手。
學用電腦是要下功夫的,否則就難以揭開它神秘的面紗。1998年,我還在崗時,原單位給我配置了一臺電腦,使我獲得了接觸和學用電腦的機會。
那年,我已經是笨手笨腳的五十五歲了。為了不留下終生的遺憾,我開始了小學生般的學習電腦的生活,一晃已經七年了。
七年來,盡管從未間斷過學習和操作,也記不清“拜”過多少師父,但至今指法仍不很熟練,更何況還有多數(shù)的領域尚未涉獵。如果不下功夫深入探索,電腦對我們永遠是神秘的。
至此,我才明白了人為什么要“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 電腦儲存的知識內容豐富,也包含著消遣的娛樂內容。
用電腦游戲,亦無不可,只是應當適量。有句古語叫做開卷有益,是說大凡讀書,總會有收獲的。
而今,未嘗不可以說“開機有益”。閑暇之際,煩悶之時,打開電腦玩玩,練練指法,啟迪智力,也算是一種收獲。
春節(jié)前,我一下子有了兩臺筆記本電腦,一臺是購買的,另一臺是調皮的小徒兒“送”的:“請你在桌子上放一個筆記本,然后把你的下巴放在筆記本上。好了,這就是我送給師父的春節(jié)禮物———筆記本墊腦”。
電腦和墊腦都使我精神愉快。我相信像普及彩電一樣,電腦的普及也不會為時太遠,而且比普及彩電的速度將會更快。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腦已經進入了許多人的生活。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使我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電腦分為三大主件:顯示器、主機和鍵盤,還有一些輔助硬件。主機是電腦這一家子的大總管,相當于人的大腦,幾乎所有的文件資料和信息都由它掌管,你要電腦完成的工作也都由它主要負責,它還要給其他的家庭成員分配工作,其他的家庭成員因此都叫做“外圍設備”。
顯示器,它的任務是將大總管的所思所想展示給大家看,因此是個主要的輸出設備,它由一根視頻電纜與主機的顯示卡相連以前,大家多用14英寸的球面顯示器,但現(xiàn)在15英寸平面直角的顯示器已逐漸流行起來了,這種顯示器的屏幕幾乎在一個平面上,不象以前的顯示器那樣中間凸起,畫面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鍵盤,它的功能跟顯示器相反,負責對大總管的"輸入"用戶對大總管的工作要求。
用戶的指令必須通過它才能告訴大總管。通過它,大總管才知道要做什么。
它包含著26個英語字母,4個方向鍵,10個數(shù)字,一些不可缺少的功能鍵。它們各自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主人服務。
電腦還有一條小尾巴,就是鼠標,這些年隨著Windows圖形操作界面流行起來,基本上不再用鍵盤輸入命令,只要通過操作鼠標的左鍵或右鍵就能告訴大總管要做什么。別看它很小,卻給電腦使用者增添了很大的方便。
音箱,專屬于多媒體電腦家族,現(xiàn)在,有聲有畫的多媒體電腦家族越來越壯大,吸引了很多電腦愛好者,大總管的聲音通過聲卡告訴音箱,再由它傳達出來,現(xiàn)在多媒體電腦的音。
2. 以電腦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我和電腦的故事。我和電腦有著扯不斷的情絲,說不完的恩怨。我倆有時是好朋友,有時是一對不共戴天的仇家。
先說說我與電腦的“情絲”吧!
有一段時間,作業(yè)非常多,媽媽對我的學習也抓得很緊,每天不是要求解奧數(shù)精選,就是做閱讀百篇。我可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呀,雖然我正做著題,卻目不轉睛地望著電腦,不一會兒便發(fā)起呆來。直到媽媽推門進來?!霸趺粗粚懥藘深},嗯?”媽媽嚴厲地質問我。
但是,我終究瞞不過細心的媽媽,她問我:“你是不是想玩電腦?”我點了點頭,哀求道:“媽咪,我的《貓城記》才看了兩章,讓我看完嘛,求你了!”,媽媽斷然回絕:“不行,你現(xiàn)在正是學習的關鍵時刻。再說看電腦又影響視力,你還是乖乖做題吧!快做,不做完十題不準睡覺!”我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桌邊做題。
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玩電腦。后來,我就把閱讀和奧數(shù)拿到外婆家,在中午等妹妹吃飯的時間做,家庭作業(yè)盡量在學校做完?;丶蚁驄寢尅肮鈽s宣布”,對她大獻殷勤。媽媽一下子就看穿了我的心思。說:“你這小鬼頭,有什么企圖,說。”我只能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訴媽媽。媽媽開始不做聲,后來因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終于良心發(fā)現(xiàn)了。于是,我一下子沖到了電腦前,對它“又摟又親”的。此刻,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不過,有的時候,我可恨死電腦了。
有一次,我在給QQ上的同學發(fā)信息時,電腦突然“打結”了。我狂按鍵盤,好不容易恢復了。只見她發(fā)過來一條信息:“你打字的速度也太慢了吧!”5555555,5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回,我正在網上看錢鐘書的《圍城》。正到精彩處,只聽“叮”的一聲,彈出一個框框,正遮住了我要看的部分??蚩蛏嫌幸粋€紅圓底白叉叉的圖案,上面說什么系統(tǒng)管理出了問題,然后就死機了。我氣急敗壞,手足無措。因為我對電腦系統(tǒng)管理這方面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大菜鳥。所以只好狂按鍵盤,瘋砸鼠標,嘴里罵著那不爭氣的東西——電腦。在一旁玩的妹妹一見我這副模樣,就大叫:“姐姐神經大發(fā)作嘍!”弄得我好不狼狽。當時,我真想一拳朝這個小壞蛋的 *** 上打去。
電腦既是我學習上的好幫手,也是我和同學間溝通的好工具,但有時候又是我和媽媽之間“戰(zhàn)爭”的導火索。它在給我?guī)砜鞓返耐瑫r,雖然也增添了不少麻煩,但說句真心話,我還真離不了這個歡喜冤家。
3. 寫電腦的作文
電腦自誕生之日起,就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迅速發(fā)展著,從高高再上、專門供科教人員用于科技類大型運算,經過4代的發(fā)展,逐漸普及,現(xiàn)在,電腦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個角落中去了。電腦如此高的普及程度、對人們工作和生活影響如此廣泛而深入,在前幾年還是許多人都難以想象的,但是現(xiàn)在,電腦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許多家庭必備的設備之一,甚至于可以稱為家庭中的一個成員了。在電腦的普及過程中,電腦又以其強大的性能改變著甚至于顛覆著家庭生活的概念。
電腦能輕松實現(xiàn)各種各樣的功能,為家庭娛樂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我們都可以感覺到,數(shù)字家庭、家庭娛樂的發(fā)展離不開性能更為強大、功能更為豐富的電腦。電腦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并將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取得更重要的地位,在家庭娛樂方面更是起著火車頭的作用。
4. 寫電腦的作文
在這21世紀,高科技正在發(fā)達的時期里,我們要學習很多的知識才能跟得社會的流。現(xiàn)在“文盲”的規(guī)定已經不僅僅是學好我們所要學習的知識,還要學好電腦。電腦領我走進了一片新的天地。
電腦的作用很大。們在工作中經常用到它,當然我們在學習中也有用大它的時候。我的英語不好,所以我經常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學好英語。我們學好了電腦應該,知道電腦可以搜索到我們想要的資料。我打開電腦輸入了“怎樣學好英語”,不一會兒就出來了許多有關學英語的文章。你看,不到一分鐘就可以找到了,如果是去圖書館找的,那可有得找了。電腦幫助我學好了英語,也讓我的學習有了一片新的天地!
電腦跨越全球,家和家之間可以進行流,可以學習對家有利的治理。與之間可以了解那里的風俗、文化,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中學生更要學習一些各的文化知識。各的電腦都是連著的。像我們可以進際聊天室,用英語來流,可以訓練我的能力。我跟一位美女孩進行了文化流,讓我知道他們的家很發(fā)達。他們的生活很富裕。我還知道了那里的風土,電腦讓我到了許多朋友!
電腦是很先進的,也使我們感到新奇。在醫(yī)學界,電腦的作用是很大的。醫(yī)學,醫(yī)生們用電腦來提們治病。一些需要非常精細的手術,但是現(xiàn)在不需要動手術,只需要一臺電腦就可以了 ,就可以把病的病治好。還有許多科學家利用電腦完了許多重要的實驗。就像“非典”,是科學家們利用電腦來分析得知非典的來原,提取了精,才讓許多幸免于難。
許多科學家都是用到電腦的,有許多精確的數(shù)字都是利用電腦才可以得出來的。有一些發(fā)達的城市,學校課都不用到老師在面講課了,因為他們都是用電腦課。這也是很有代表的呢!
電腦是我的朋友,是我的第二位老師,是它領我走進了另一片新天地!
5. 談談你對電腦的認識寫一篇70字的作文
英文名稱:puter 正式名稱:電子計算機 簡名:電腦 拼音:dian zi Ji suan ji 轉化: 我們不妨把‘大’換成‘電’,就知道把大腦轉化成電腦,由于思維轉化,智人把大腦與科技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后來就有了電腦,電腦先是打字機的進化,所以要有鍵盤,可是要有中間的處理,所以CPU出現(xiàn)了,電腦的 CPU就像人的大腦的最高命令執(zhí)行者,而內存使大腦存儲器,之后人們又想到必須有電源,要把信息顯示出來,就要有顯示屏,而連接顯示屏和CPU也要個工具,所以接著就出現(xiàn)了顯卡,但是CPU和內存等要有地方放,所以又有了主板,因為電腦之中要有直接存放的地方,所以要有物理內存,之后主板上又有了硬盤,因為電腦有些信息要有聲音,所以又有了聲卡。
隨著電腦的越來越多,必須把信息連接起來,所以有了網卡。因為CPU,主板等等東西太多,所以就要個裝箱,所以機箱就出現(xiàn)了,因為隨著科技發(fā)展。
單純的數(shù)字已經不能包容信息時代,因為圖片,視頻等等都出現(xiàn)了,為了操作更加方便,所以鼠標就來了!就這樣,再加一些連接線?;镜碾娔X就產生了! 因為有了CPU,電腦就成為了一個高級機械機器!一、“軟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統(tǒng)、應用軟件等。
應用軟件中電腦行業(yè)的管理軟件,IT電腦行業(yè)的發(fā)展必備利器,電腦行業(yè)的erp軟件 。二、“硬件部分”包括:機箱(電源、硬盤、內存、主板、cpu、光驅、聲卡、網卡、顯卡)顯示器、鍵盤、鼠標。
(另可配有音箱等。)電子計算機是一種根據(jù)一系列指令來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的機器。
所相關的技術研究叫計算機科學,由數(shù)據(jù)為核心的研究稱信息技術。計算機種類繁多。
實際來看,計算機總體上是處理信息的工具。根據(jù)圖靈機理論,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計算機應當能夠完成任何其它計算機能做的事情。
因此,只要不考慮時間和存儲因素,從個人數(shù)碼助理(PDA)到超級計算機都應該可以完成同樣的作業(yè)。即是說,即使是設計完全相同的計算機,只要經過相應改裝,就應該可以被用于從公司薪金管理到無人駕駛飛船操控在內的各種任務。
由于科技的飛速進步,下一代計算機總是在性能上能夠顯著地超過其前一代,這一現(xiàn)象有時被稱作 “摩爾定律”。 計算機在組成上形式不一。
早期計算機的體積足有一間房屋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計算機可能比一副撲克牌還小。當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體積龐大的巨型計算機為特別的科學計算或面向大型組織的事務處理需求服務。
比較小的,為個人應用而設計的計算機稱為微型計算機,簡稱微機。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計算機”一詞時通常也是指此。
不過,現(xiàn)在計算機最為普遍的應用形式卻是嵌入式的。嵌入式計算機通常相對簡單,體積小,并被用來控制其它設備—無論是飛機,工業(yè)機器人還是數(shù)碼相機。
上述對于電子計算機的定義包括了許多能計算或是只有有限功能的特定用途的設備。然而當說到現(xiàn)代的電子計算機,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只要給予正確的指示,任何一臺電子計算機都可以模擬其他任何計算機的行為(只受限于電子計算機本身的存儲容量和執(zhí)行的速度)。
據(jù)此,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相對于早期的電子計算機也被稱為通用型電子計算機。 網上復制,給你一個幫助。
6. 寫自己家電腦的作文,600字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我相信大部分家庭都配備了電腦。
在我們家,爸爸媽媽為了我的學習,給我買了一臺電腦。他就是一個“知識寶庫”,也是我最知心、最和睦的朋友。
這位朋友的頭好似一個正方形,是黑皮膚人。在電腦國王里,越是黑越美,所以,我的這個朋友,算是很漂亮的了。
他的頭有一個特別功能,就是可以隨時轉動,就像一個“魔術師”。主機是他的大腦,你可別看小他的“大腦”了,在里面,都是一些貴重物品,他能把所有的信息、資料存在這個大腦里。
如丟失了一個零件,電腦不僅僅會傷心地哭,而且也不能陪伴著你了。顯示器是電腦的眼睛和嘴巴。
你只要把正確的命令訴說給它,他就會眼前一亮,立刻出現(xiàn)在顯示器上,一句不漏地把你要的程序“說”出來?!笆髽恕笔撬氖?,隨時讓你控制。
當然,我說的這些,都只不過是他的一部分,還有音箱、穩(wěn)壓電源ups,他們的功能可神奇啦! 有了電腦,學習上很多事都要請他幫忙了。剛開始,我學會的僅僅只是用查資料。
在我們學習的課本中,有很多課外知識需要查找,這樣電腦就成了我的好幫手。有時,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也可以從電腦中查找。
記得有一次上英語課,有一題選擇題,用in,on,at填空,題目是Therearesomebirds-----thetree。我記得媽媽曾今告訴我應該用in填空,可老師上課講用on。
我覺得不對,放學回家后,我立刻打開我的“知識寶庫”查找正確答案,電腦的說法和我的一樣。第二天上課,我把我查找的資料給了老師。
老師看了以后,立即要求我們更正過來,并對我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我心里不由對電腦產生了一種說不出的感激。
有了電腦,我的學習也進步了不少。 漸漸地,我又從電腦中結識了網絡,他是另外一個無窮盡的世界,你可以盡情的創(chuàng)造,你可以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因為愛好寫作,我經常在小學生作文網上發(fā)表作文,也可以查看別的小朋友寫的作文。這樣,我的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
有了電腦,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學習累了,我用QQ和同學聊天,也可以適當?shù)耐嫱嬗螒?,放松放松?/p>
現(xiàn)在我與電腦的感情越來越深了,我們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當然,我也十分的愛護它,總是細心地操作,用完后,幫它穿上一層面紗,生怕它落上灰塵。
我愛我的這位朋友——電腦。
7. 我愛電腦作文 400字
我家大屋的桌子上有一臺臺式的電腦,是爸爸為我學習才買的,它的作用很大,是我們家的功臣,我很喜歡它。
這臺電腦包括:主機、顯示屏、鍵盤、鼠標、音箱。雖然它們結構很復雜,用起來即方便又快捷。先說主機吧!它是長方形的,它的外殼是用金屬制成的,它穿上灰色的外衣很漂亮,它就像司令部似的能給其他部件傳送指令。顯示屏19寸,是正方形的,它的顏色是白色,它的作用是顯示文件、數(shù)字。鍵盤的形狀是長方形的,黑色,它有英文字母、數(shù)字、符號和自動關機鍵。鼠標的形狀像一只小老鼠,用一只手就可以握住他,它是灰顏色,瀏覽信息的時候,它是必不可少的一件東西,而且看長篇信息不用費勁的拉,直接轉動齒輪,它自己就會向下翻頁,非常方便。音箱的形狀是長方形的,它是黑顏色的,它的作用很大,玩游戲和聽音樂的時候,它是必不可少的。
那小小的電腦用處很廣。用電腦寫文章,不僅速度快,修起來也方便。用電腦上網就更有意思了,能與世界各地各國網民聊天談話,至于玩兒那就更有意思了,現(xiàn)在各種類型的游戲又好玩,有 *** ,怎麼不叫人著迷呢!以前總聽人說上網有多麼好玩,可我從來每見過,自從我上網以后,果然名不虛傳,令人大開眼界,我可以在網上瀏覽世界各地新聞,查找資料,開闊視野,在網上與朋友聊天,還能收發(fā)電子郵件……
電腦就像知識的海洋,即教我知識,又帶給我無盡的快樂。我喜歡這臺電腦。
上網找的,希望能幫到你
8. 寫電腦的作文
三年級開始,就新增加了一門課——電腦課?!半娔X”這個東西對我來說非常陌生,因為在這之前我從來都沒有摸過電腦。每當看見有人對著多姿多彩的顯示屏,神氣活現(xiàn)地敲打著鍵盤,我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羨慕之情。
三年級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就去電腦房上電腦課。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電腦房。看著眼前那一臺臺電腦,我呆住了。我終于看到電腦了,那一瞬間,我的思緒已飛進了電腦顯示屏!老師給我們分組,每組一臺電腦,我迫不及待地坐在電腦前??粗矍暗碾娔X,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電腦啊電腦,我做夢都想著你呢!這一刻,我忍不住想伸出雙手觸摸眼前的電腦,但不知為什么,我明顯感覺自己的雙手有些顫抖,是興奮?還是緊張?或許是出于對電腦的“敬畏”,我最終還是強迫我那雙躁動不安的雙手老老實實地呆在我的膝蓋上。
只見老師拿出一個像小老鼠一樣的東西,老師說:“這個是鼠標。”老師又拿出一個長方形的東西,老師又說:“這是鍵盤?!薄蠋熡纸o我們介紹了許多有關電腦的知識,可是我還是似懂非懂。盡管如此,我卻覺得電腦課竟是這樣生動有趣!
最神圣的旦罰測核爻姑詫太超咖一刻終于來臨了,老師鄭重宣布:“把電腦打開。”我懷著激動無比的心情,顫抖著雙手把電腦打開了。那一刻我的雙手像是被某種不知名的電流擊中了,這股電流沿著我的雙手流遍我的全身,讓我心神蕩漾!這是我第一次和我夢寐以求的電腦親密接觸!
我悠然地在操作電腦,盡管當時的我和電腦有些生疏,我眼前的電腦還不太豐富多彩,但這已足以讓我心潮澎湃!不知不覺,下課的 *** 響了,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離開了電腦房。
電腦里還有無數(shù)的知識等著我去學呢!今后我一定好好學習這門功課,從它里面獲得更多的知識。那時我還有一個更美的愿望藏在心底,目前已經實現(xiàn)了,那就是自己家里有一臺電腦,坐在電腦前感受世界的多彩。
9. 求一篇關于寫電腦的作文
從20世紀90年代初迅速發(fā)展起來的inter,已經慢慢走進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電腦是我們的好幫手.它擁有"十八般武藝",可以傳真,看電影,聽音樂等.計算機網絡將深刻地印象現(xiàn)代人的學習,工作,娛樂,并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它已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在龐大的網民群體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還在逐步增多,面對不可阻擋的青少年上網熱潮,要怎樣進行正確引導,已經成為現(xiàn)在學校、教師、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但是,網絡畢竟代表了當今世界科技發(fā)展的最高水平,我們應當充分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青少年健康地成長,使青少年適應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與時俱進。
網絡為青少年不良情緒的宣泄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過網上聊天有效地幫助青少年解除煩惱和疑惑;網絡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自測、心理咨詢,了解心理醫(yī)院、心理醫(yī)生、心理健康研究動態(tài)及求醫(yī)預約等帶來了極大便利;網絡使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娛樂等各方面的個性特質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與滿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網上信息泛濫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價值觀的多元化,影響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互聯(lián)網上信息接受和傳播的隱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識弱化、社會責任感下降;網絡交流的隱藏性、無約束性,極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違反常規(guī)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網絡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好好利用才能體現(xiàn)它良好的那一面,讓它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電腦是誰發(fā)明的?
第一臺計算機(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國誕生。提出程序存儲的是美國的數(shù)學家 馮^諾依曼, 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與1943年開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 一、機械計算機的誕生 在西歐,由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大變革,極大地促進了自然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長期被神權壓抑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 。而在這些思想創(chuàng)意的火花中 ,制造一臺能幫助人進行計算的機器則是最耀眼、最奪目的一朵。從那時起,一個又一個科學家為了實現(xiàn)這一偉大的夢想而不懈努力著。但限于當時的科技水平,多數(shù)試驗性的創(chuàng)造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運: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這些甜美成果的時候,往往能夠從中品味出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滋味…… 1614 年:蘇格蘭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年)發(fā)表了一篇論文 ,其中提到他發(fā)明了一種可以進行四則運算和方根運算的精巧裝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個能進行6 位數(shù)以內加減法運算,并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鐘”。該裝置通過轉動齒輪來進行操作。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發(fā)明計算尺。 1668 年:英國人Samuel Morl(1625 ~1695 年)制作了一個非十進制的加法裝置,適宜計算錢幣。 1671 年:德國數(shù)學家Gottfried Leibniz 設計了一架可以進行乘法運算,最終答案長度可達16位的計算工具。 1822 年:英國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其設計理論非常超前,類似于百年后的電子計算機,特別是利用卡片輸入程序和數(shù)據(jù)的設計被后人所采用。 1834 年:Babbage 設想制造一臺通用分析機,在只讀存儲器(穿孔卡片)中存儲程序和數(shù)據(jù) 。Babbage在以后的時間里繼續(xù)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 年將操作位數(shù)提高到了40 位,并基本實現(xiàn)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儲程序的設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據(jù)條件進行跳轉,能在幾秒內做出一般的加法,幾分鐘內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國數(shù)學家George Boole 創(chuàng)立二進制代數(shù)學,提前近一個世紀為現(xiàn)代二進制計算機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國人口普查部門希望能得到一臺機器幫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來他的公司發(fā)展成了IBM 公司)借鑒Babbage 的發(fā)明,用穿孔卡片存儲數(shù)據(jù),并設計了機器。結果僅用6 周就得出了準確的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時間)。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創(chuàng)辦了IBM 公司的前身。 二、電子計算機問世 在以機械方式運行的計算器誕生百年之后,隨著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由機械向電子時代的過渡,電子器件逐漸演變成為計算機的主體,而機械部件則漸漸處于從屬位置。二者地位發(fā)生轉化的時候,計算機也正式開始了由量到質的轉變,由此導致電子計算機正式問世。下面就是這一過渡時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國人Lee De Forest 發(fā)明電子管,為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924 年2 月:IBM 公司成立,從此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公司誕生。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機。這是一臺能在一秒鐘內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計算機 。這臺機器無論在自然科學還是在商業(yè)應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約制造了1500 臺。 1937 年:英國劍橋大學的Alan M.Turing(1912 ~1954 年)出版了他的論文 ,并提出了被后人稱之為“圖靈機”的數(shù)學模型。 1937 年:Bell 試驗室的George Stibitz 展示了用繼電器表示二進制的裝置。盡管僅僅是個展示品,但卻是第一臺二進制電子計算機。 1940 年1 月:Bell 實驗室的Samuel Williams 和Stibitz 制造成功了一個能進行復雜運算的計算機。該機器大量使用了繼電器,并借鑒了一些電話技術,采用了先進的編碼技術。 1941 年夏季:Atanasoff 和學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線性代數(shù)方程的計算機,取名叫“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電容作存儲器 ,用穿孔卡片作輔助存儲器 ,那些孔實際上是“燒”上去的,時鐘頻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運算用時一秒。 1943 年1 月:Mark I 自動順序控制計算機在美國研制成功。整個機器有51 英尺長 、5 噸重 、75萬個零部件。該機使用了3304 個繼電器 ,60 個開關作為機械只讀存儲器 。程序存儲在紙帶上 ,數(shù)據(jù)可以來自紙帶或卡片閱讀器。Mark I 被用來為美國海軍計算彈道火力表。 1943 年9 月:Williams 和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 ”,后來命名為“ModelⅡ Re-lay Calculator ”的計算機。這是一臺可編程計算機,同樣使用紙帶輸入程序和數(shù)據(jù)。它運行更可靠,每個數(shù)用7 個繼電器表示,可進行浮點運算。 1946 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誕生 ,這是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開始研制于1943 年,完成于1946 年,負責人是John W.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噸,用了18000 個電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于計算彈道和氫彈的研制。 三、晶體管計算機的發(fā)展 真空管時代的計算機盡管已經步入了現(xiàn)代計算機的范疇,但因其體積大、能耗高、故障多、價格貴,從而制約了它的普及和應用。直到晶體管被發(fā)明出來,電子計算機才找到了騰飛的起點。 1947 年:Bell 實驗室的William B.Shockley 、 John Bardeen 和Walter H.Brattain 發(fā)明了晶體管,開辟了電子時代新紀元。 1949 年:劍橋大學的Wilkes 和他的小組制成了一臺可以存儲程序的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仍是紙帶。 1949 年: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電子離散變量自動計算機)——第一臺使用磁帶的計算機。這是一個突破,可以多次在磁帶上存儲程序。這臺機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議建造的。 1950 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Yoshiro Nakamats 發(fā)明了軟磁盤 ,其銷售權由IBM公司獲得 。由此開創(chuàng)了存儲時代的新紀元。
三、什么是電腦
computer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根據(jù)一系列指令來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的機器。所相關的技術研究叫計算機科學,由數(shù)據(jù)為核心的研究稱信息技術。
計算機種類繁多。實際來看,計算機總體上是處理信息的工具。根據(jù)圖靈機理論,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計算機應當能夠完成任何其它計算機能做的事情。因此,只要不考慮時間和存儲因素,從個人數(shù)碼助理(PDA)到超級計算機都應該可以完成同樣的作業(yè)。即是說,即使是設計完全相同的計算機,只要經過相應改裝,就應該可以被用于從公司薪金管理到無人駕駛飛船操控在內的各種任務。由于科技的飛速進步,下一代計算機總是在性能上能夠顯著地超過其前一代,這一現(xiàn)象有時被稱作“摩爾定律”。
計算機在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計算機的體積足有一間房屋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計算機可能比一副撲克牌還小。當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體積龐大的巨型計算機為特別的科學計算或面向大型組織的事務處理需求服務。比較小的,為個人應用而設計的計算機稱為微型計算機,簡稱微機。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計算機”一詞時通常也是指此。不過,現(xiàn)在計算機最為普遍的應用形式卻是嵌入式的。嵌入式計算機通常相對簡單,體積小,并被用來控制其它設備—無論是飛機,工業(yè)機器人還是數(shù)碼相機。
上述對于電子計算機的定義包括了許多能計算或是只有有限功能的特定用途的設備。然而當說到現(xiàn)代的電子計算機,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只要給予正確的指示,任何一臺電子計算機都可以模擬其他任何計算機的行為(只受限于電子計算機本身的存儲容量和執(zhí)行的速度)。據(jù)此,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相對于早期的電子計算機也被稱為通用型電子計算機。
歷史
ENIAC是電腦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本來,計算機的英文原詞“computer”是指從事數(shù)據(jù)計算的人。而他們往往都需要借助某些機械計算設備或模擬計算機。這些早期計算設備的祖先包括有算盤,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臘人用于計算行星移動的安提基特拉機制。隨著中世紀末期歐洲數(shù)學與工程學的再次繁榮,1623年由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歐洲第一臺計算設備,這是一個能進行六位以內數(shù)加減法,并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鐘”。使用轉動齒輪來進行操作。
1642年法國數(shù)學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計算尺的基礎上,將計算尺加以改進,能進行八位計算。還賣出了許多制品,成為當時一種時髦的商品。
1801年,Joseph Marie Jacquard對織布機的設計進行了改進,其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打孔的紙卡片來作為編織復雜圖案的程序。Jacquard式織布機,盡管并不被認為是一臺真正的計算機,但是它的出現(xiàn)確實是現(xiàn)代計算機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查爾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是構想和設計一臺完全可編程計算機的第一人,當時是1820年。但由于技術條件,經費限制,以及無法忍耐對設計不停的修補,這臺計算機在他有生之年始終未能問世。約到19世紀晚期,許多后來被證明對計算機科學有著重大意義的技術相繼出現(xiàn),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Hermann Hollerith設計了一臺制表用的機器,就實現(xiàn)了應用打孔卡片的大規(guī)模自動數(shù)據(jù)處理。
在20世紀前半葉,為了迎合科學計算的需要,許許多多單一用途的并不斷深化復雜的模擬計算機被研制出來。這些計算機都是用它們所針對的特定問題的機械或電子模型作為計算基礎。20世紀三四十年代,計算機的性能逐漸強大并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現(xiàn)代計算機的關鍵特色被不斷地加入進來。
1937年由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Shannon)發(fā)表了他的偉大論文《對繼電器和開關電路中的符號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數(shù)字電子技術的應用。他向人們展示了如何使用開關來實現(xiàn)邏輯和數(shù)學運算。此后,他通過研究Vannevar Bush的微分模擬器進一步鞏固了他的想法。這是一個標志著二進制電子電路設計和邏輯門應用開始的重要時刻,而作為這些關鍵思想誕生的先驅,應當包括:Almon Strowger,他為一個含有邏輯門電路的設備申請了專利;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請含有邏輯門的電路設備;Lee De Forest,于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繼電器。
Commodore公司在20世紀八十年代生產的Amiga 500電腦沿著這樣一條上下求索的漫漫長途去定義所謂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可謂相當困難。1941年5月12日,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機電共享設備“Z3”,這是第一臺具有自動二進制數(shù)學計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編程功能的計算機,但還不是“電子”計算機。此外,其他值得注意的成就主要有:1941年夏天誕生的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它使用了真空管計算器,二進制數(shù)值,可復用內存;在英國于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計算機(Colossus computer),盡管編程能力極其有限,但是它的的確確告訴了人們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賴又能實現(xiàn)電氣化的再編程;哈佛大學的Harvard Mark I;以及基于二進制的“埃尼阿克”(ENIAC,1944年),這是第一臺通用意圖的計算機,但由于其結構設計不夠彈性化,導致對它的每一次再編程都意味著電氣物理線路的再連接。
開發(fā)埃尼阿克的小組針對其缺陷又進一步完善了設計,并最終呈現(xiàn)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馮·諾伊曼結構(程序存儲體系結構)。這個體系是當今所有計算機的基礎。20世紀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于此一體系的計算機開始被研制,其中以英國最早。盡管第一臺研制完成并投入運轉的是“小規(guī)模實驗機”(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開發(fā)出來的實用機很可能是EDSAC。
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真空管計算機居于統(tǒng)治地位。1958年 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的領導下,發(fā)明了集成電路。不久又推出了微處理器。1959年到1964年間設計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二代計算機。
到了60年代,晶體管計算機將其取而代之。晶體管體積更小,速度更快,價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這使得它們可以被商品化生產。1964年到1972年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大量使用集成電路,典型的機型是IBM360系列。
到了7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引入極大地降低了計算機生產成本,計算機也從此開始走向千家萬戶。1972年以后的計算機習慣上被稱為第四代計算機?;诖笠?guī)模集成電路,及后來的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處理器。1976年Stephen Wozinak和Stephen Jobs創(chuàng)辦蘋果計算機公司。并推出其Apple I 計算機。1977年5月 Apple II 型計算機發(fā)布。1979年6月1日 INTEL發(fā)布了8位元的8088微處理器。
1982年,微型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1982年1月Commodore 64計算機發(fā)布,價格:595美元。 1982 年2月80286發(fā)布。時鐘頻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護模式,可訪問16M內存。支持1GB以上的虛擬內存。每秒執(zhí)行270萬條指令,集成了134000個晶體管。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體個人電腦標準)發(fā)布。處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來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個光驅,至少150 KB/sec的傳輸率。1994年10月10日 Intel 發(fā)布75 MHz Pentium處理器。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發(fā)布。主頻可達200 MHz ,每秒鐘完成4.4億條指令,集成了550萬個晶體管。1997年1月8日Intel發(fā)布Pentium MMX。對游戲和多媒體功能進行了增強。
此后計算機的變化日新月異,1965年發(fā)表的摩爾定律發(fā)表不斷被應證,預測在未來10~15年仍依然適用。
原理
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 )的主要結構:
顯示器
主板
CPU (中央處理器)
主要儲存器 (內存)
擴充卡(顯示卡 聲卡 網卡等 有些主板可以整合這些)
電源供應器
光驅
次要儲存器 (硬盤)
鍵盤
鼠標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fā)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采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xiàn)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間將一臺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I/O)。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特別地,當一組線被用于多種不同意圖的數(shù)據(jù)傳輸時又被稱為總線),并且由一個時鐘來驅動(當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驅動控制電路)。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訴計算機去做什么),也可以是數(shù)據(jù)(指令的處理對象)。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算術邏輯單元(ALU)可以被稱作計算機的大腦。它可以做兩類運算:第一類是算術運算,比如對兩個數(shù)字進行加減法。算術運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電路級的乘法和除法運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過編程進行乘除法運算)。第二類是比較運算,即給定兩個數(shù),ALU對其進行比較以確定哪個更大一些。
輸入輸出系統(tǒng)是計算機從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饋運算結果的手段。對于一臺標準的個人電腦,輸入設備主要有鍵盤和鼠標,輸出設備則是顯示器,打印機以及其他許多后文將要討論的可連接到計算機上的I/O設備。
控制系統(tǒng)將以上計算機各部分聯(lián)系起來。它的功能是從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中讀取指令和數(shù)據(jù),對指令進行解碼,并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確輸入,告知ALU對這些數(shù)據(jù)做哪些運算并將結果數(shù)據(jù)返回到何處??刂葡到y(tǒng)中一個重要組件就是一個用來保持跟蹤當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計數(shù)器。通常這個計數(shù)器隨著指令的執(zhí)行而累加,但有時如果指令指示進行跳轉則不依此規(guī)則。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二者合成中央處理器,CPU)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鐘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shù)據(jù),然后執(zhí)行指令,存儲數(shù)據(jù),再獲取下一條指令。這個過程被反復執(zhí)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zhí)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shù)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為四類:1)、數(shù)據(jù)移動(如:將一個數(shù)值從存儲單元A拷貝到存儲單元B)2)、數(shù)邏運算(如:計算存儲單元A與存儲單元B之和,結果返回存儲單元C)3)、條件驗證(如:如果存儲單元A內數(shù)值為100,則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
指令如同數(shù)據(jù)一樣在計算機內部是以二進制來表示的。比如說,10110000就是一條Intel x86系列微處理器的拷貝指令代碼。某一個計算機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該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機器語言將會使既成軟件在一臺新計算機上運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對于那些機型商業(yè)化軟件開發(fā)的人來說,它們通常只會關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機器語言。
更加強大的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服務器可能會與上述計算機有所不同。它們通常將任務分擔給不同的CPU來執(zhí)行。今天,微處理器和多核個人電腦也在朝這個方向發(fā)展。
超級計算機通常有著與基本的存儲程序計算機顯著區(qū)別的體系結構。它們通常有著數(shù)以千計的CPU,不過這些設計似乎只對特定任務有用。在各種計算機中,還有一些微控制器采用令程序和數(shù)據(jù)分離的哈佛架構(Harvard architecture)。
計算機的數(shù)字電路實現(xiàn)
以上所說的這些概念性設計的物理實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如同我們前述所及,一臺存儲程序式計算機既可以是巴比奇的機械式的,也可以是基于數(shù)字電子的。但是,數(shù)字電路可以通過諸如繼電器之類的電子控制開關來實現(xiàn)使用2進制數(shù)的算術和邏輯運算。香農的論文正是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排列繼電器來組成能夠實現(xiàn)簡單布爾運算的邏輯門。其他一些學者很快指出使用真空管可以代替繼電器電路。真空管最初被用作無線電電路中的放大器,之后便開始被越來越多地用作數(shù)字電子電路中的快速開關。當電子管的一個針腳被通電后,電流就可以在另外兩端間自由通過。
通過邏輯門的排列組合我們可以設計完成很多復雜的任務。舉例而言,加法器就是其中之一。該器件在電子領域實現(xiàn)了兩個數(shù)相加并將結果保存下來—在計算機科學中這樣一個通過一組運算來實現(xiàn)某個特定意圖的方法被稱做一個算法。最終,人們通過數(shù)量可觀的邏輯門電路組裝成功了完整的ALU和控制器。說它數(shù)量可觀,只需看一下CSIRAC這臺可能是最小的實用化電子管計算機。該機含有2000個電子管,其中還有不少是雙用器件,也即是說總計合有2000到4000個邏輯器件。
真空管對于制造規(guī)模龐大的門電路明顯力不從心。昂貴,不穩(wěn)(尤其是數(shù)量多時),臃腫,能耗高,并且速度也不夠快—盡管遠超機械開關電路。這一切導致20世紀60年代它們被晶體管取代。后者體積更小,易于操作,可靠性高,更省能耗,同時成本也更低。
集成電路是現(xiàn)今電子計算機的基礎20世紀60年代后,晶體管開始逐漸為將大量晶體管、其他各種電器元件和連接導線安置在一片硅板上的集成電路所取代。70年代,ALU和控制器作為組成CPU的兩大部分,開始被集成到一塊芯片上,并稱為“微處理器”。沿著集成電路的發(fā)展史,可以看到一片芯片上所集成器件的數(shù)量有了飛速增長。第一塊集成電路只不過包含幾十個部件,而到了2006年,一塊Intel Core Duo處理器上的晶體管數(shù)目高達一億五千一百萬之巨。
無論是電子管,晶體管還是集成電路,它們都可以通過使用一種觸發(fā)器設計機制來用作存儲程序體系結構中的“存儲”部件。而事實上觸發(fā)器的確被用作小規(guī)模的超高速存儲。但是,幾乎沒有任何計算機設計使用觸發(fā)器來進行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存儲。最早的計算機是使用Williams電子管向一個電視屏或若干條水銀延遲線(聲波通過這種線時的走行速度極為緩慢足夠被認為是“存儲”在了上面)發(fā)射電子束然后再來讀取的方式來存儲數(shù)據(jù)的。當然,這些盡管有效卻不怎么優(yōu)雅的方法最終還是被磁性存儲取而代之。比如說磁芯存儲器,代表信息的電流可在其中的鐵質材料內制造恒久的弱磁場,當這個磁場再被讀出時就實現(xiàn)了數(shù)據(jù)恢復。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DRAM)亦被發(fā)明出來。它是一個包含大量電容的集成電路,而這些電容器件正是負責存儲數(shù)據(jù)電荷—電荷的強度則被定義為數(shù)據(jù)的值。
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輸出設備(I/O)是對將外部世界信息發(fā)送給計算機的設備和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外部世界的設備的總稱。這些返回結果可能是作為使用者能夠視覺上體驗的,或是作為該計算機所控制的其他設備的輸入:對于一臺機器人,控制計算機的輸出基本上就是這臺機器人本身,如做出各種行為。
第一代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種類非常有限。通常的輸入用設備是打孔卡片的讀卡機,用來將指令和數(shù)據(jù)導入內存;而用于存儲結果的輸出設備則一般是磁帶。隨著科技的進步,輸入輸出設備的豐富性得到提高。以個人計算機為例:鍵盤和鼠標是用戶向計算機直接輸入信息的主要工具,而顯示器、打印機、擴音器、耳機則返回處理結果。此外還有許多輸入設備可以接受其他不同種類的信息,如數(shù)碼相機可以輸入圖像。在輸入輸出設備中,有兩類很值得注意:第一類是二級存儲設備,如硬盤,光碟或其他速度緩慢但擁有很高容量的設備。第二個是計算機網絡訪問設備,通過他們而實現(xiàn)的計算機間直接數(shù)據(jù)傳送極大地提升了計算機的價值。今天,國際互聯(lián)網成就了數(shù)以千萬計的計算機彼此間傳送各種類型的數(shù)據(jù)。
程序
簡單說,計算機程序就是計算機執(zhí)行指令的一個序列。它既可以只是幾條執(zhí)行某個簡單任務的指令,也可能是可能要操作巨大數(shù)據(jù)量的復雜指令隊列。許多計算機程序包含有百萬計的指令,而其中很多指令可能被反復執(zhí)行。在2005年,一臺典型的個人電腦可以每秒執(zhí)行大約30億條指令。計算機通常并不會執(zhí)行一些很復雜的指令來獲得額外的機能,更多地它們是在按照程序員的排列來運行那些較簡單但為數(shù)眾多的短指令。
一般情況下,程序員們是不會直接用機器語言來為計算機寫入指令的。那么做的結果只能是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而且漏洞百出。所以,程序員一般通過“高級”一些的語言來寫程序,然后再由某些特別的計算機程序,如解釋器或編譯器將之翻譯成機器語言。一些編程語言看起來很接近機器語言,如匯編程序,被認為是低級語言。而另一些語言,如即如抽象原則的Prolog,則完全無視計算機實際運行的操作細節(jié),可謂是高級語言。對于一項特定任務,應該根據(jù)其事務特點,程序員技能,可用工具和客戶需求來選擇相應的語言,其中又以客戶需求最為重要(美國和中國軍隊的工程項目通常被要求使用Ada語言)。
計算機軟件是與計算機程序并不相等的另一個詞匯。計算機軟件一個較為包容性較強的技術術語,它包含了用于完成任務的各種程序以及所有相關材料。舉例說,一個視頻游戲不但只包含程序本身,也包括圖片、聲音以及其他創(chuàng)造虛擬游戲環(huán)境的數(shù)據(jù)內容。在零售市場,在一臺計算機上的某個應用程序只是一個面向大量用戶的軟件的一個副本。這里老生常談的例子當然還是微軟的office軟件組,它包括一些列互相關聯(lián)的、面向一般辦公需求的程序。
利用那些極其簡單的機器語言指令來實現(xiàn)無數(shù)功能強大的應用軟件意味著其編程規(guī)模注定不小。Windows XP這個操作系統(tǒng)程序包含的C++高級語言源代碼達到了4000萬行。當然這還不是最大的。如此龐大的軟件規(guī)模也顯示了管理在開發(fā)過程中的重要性。實際編程時,程序會被細分到每一個程序員都可以在一個可接受的時長內完成的規(guī)模。
即便如此,軟件開發(fā)的過程仍然進程緩慢,不可預見且遺漏多多。應運而生的軟件工程學就重點面向如何加快作業(yè)進度和提高效率與質量。
庫與操作系統(tǒng)
在計算機誕生后不久,人們發(fā)現(xiàn)某些特定作業(yè)在許多不同的程序中都要被實施,比如說計算某些標準數(shù)學函數(shù)。出于效率考量,這些程序的標準版本就被收集到一個“庫”中以供各程序調用。許多任務經常要去額外處理種類繁多的輸入輸出接口,這時,用于連接的庫就能派上用場。
20世紀60年代,隨著計算機工業(yè)化普及,計算機越來越多地被用作一個組織內不同作業(yè)的處理。很快,能夠自動安排作業(yè)時續(xù)和執(zhí)行的特殊軟件出現(xiàn)了。這些既控制硬件又負責作業(yè)時序安排的軟件被稱為“操作系統(tǒng)”。一個早期操作系統(tǒng)的例子是IBM的OS/360。
在不斷地完善中,操作系統(tǒng)又引入了時間共享機制——并發(fā)。這使得多個不同用戶可以“同時”地使用機器執(zhí)行他們自己的程序,看起來就像是每個人都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為此,操作系統(tǒng)需要像每個用戶提供一臺“虛擬機”來分離各個不同的程序。由于需要操作系統(tǒng)控制的設備也在不斷增加,其中之一便是硬盤。因之,操作系統(tǒng)又引入了文件管理和目錄管理(文件夾),大大簡化了這類永久儲存性設備的應用。此外,操作系統(tǒng)也負責安全控制,確保用戶只能訪問那些已獲得允許的文件。
當然,到目前為止操作系統(tǒng)發(fā)展歷程中最后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為程序提供標準圖形用戶界面(GUI)。盡管沒有什么技術原因表明操作系統(tǒng)必須得提供這些界面,但操作系統(tǒng)供應商們總是希望并鼓勵那些運行在其系統(tǒng)上的軟件能夠在外觀和行為特征上與操作系統(tǒng)保持一致或相似。
除了以上這些核心功能,操作系統(tǒng)還封裝了一系列其他常用工具。其中一些雖然對計算機管理并無重大意義,但是于用戶而言很是有用。比如,蘋果公司的Mac OS X就包含視頻剪輯應用程序。
一些用于更小規(guī)模的計算機的操作系統(tǒng)可能沒用如此眾多的功能。早期的微型計算機由于記憶體和處理能力有限而不會提供額外功能,而嵌入式計算機則使用特定化了的操作系統(tǒng)或者干脆沒有,它們往往通過應用程序直接代理操作系統(tǒng)的某些功能。
應用
由電腦控制的機械在工業(yè)中十分常見。
很多現(xiàn)代大量生產的玩具,如Furby,是不能沒有便宜的嵌入式處理器 。
起初,體積龐大而價格昂貴的數(shù)字計算機主要是用做執(zhí)行科學計算,特別是軍用課題。如ENIAC最早就是被用作火炮彈道計算和設計氫彈時計算斷面中子密度的(如今許多超級計算機仍然在模擬核試驗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澳大利亞設計的首臺存儲程序計算機CSIR Mk I型負責對水電工程中的集水地帶的降雨情形進行評估。還有一些被用于解密,比如英國的“巨像”可編程計算機。除去這些早年的科學或軍工應用,計算機在其他領域的推廣亦十分迅速。
從一開始,存儲程序計算機就與商業(yè)問題的解決息息相關。早在IBM的第一臺商用計算機誕生之前,英國J. Lyons等就設計制造了LEO以進行資產管理或迎合其他商業(yè)用途。由于持續(xù)的體積與成本控制,計算機開始向更小型的組織內普及。加之20世紀70年代微處理器的發(fā)明,廉價計算機成為了現(xiàn)實。80年代,個人計算機全面流行,電子文檔寫作與印刷,計算預算和其他重復性的報表作業(yè)越來越多地開始依賴計算機。
隨著計算機便宜起來,創(chuàng)作性的藝術工作也開始使用它們。人們利用合成器,計算機圖形和動畫來創(chuàng)作和修改聲音,圖像,視頻。視頻游戲的產業(yè)化也說明了計算機在娛樂方面也開創(chuàng)了新的歷史。
計算機小型化以來,機械設備的控制也開始仰仗計算機的支持。其實,正是當年為了建造足夠小的嵌入式計算機來控制阿波羅宇宙飛船才刺激了集成電路技術的躍進。今天想要找一臺不被計算機控制的有源機械設備要比找一臺哪怕是部分計算機控制的設備要難得多??赡茏钪挠嬎銠C控制設備要非機器人莫屬,這些機器有著或多或少人類的外表和并具備人類行為的某一子集。在批量生產中,工業(yè)機器人已是尋常之物。不過,完全的擬人機器人還只是停留在科幻小說或實驗室之中。
機器人技術實質上是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物理表達環(huán)節(jié)。所謂人工智能是一個定義模糊的概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門學科試圖令計算機擁有目前它們還沒有但作為人類卻固有的能力。數(shù)年以來,不斷有許多新方法被開發(fā)出來以允許計算機做那些之前被認為只有人才能做的事情。比如讀書、下棋。然而,到目前為止,在研制具有人類的一般“整體性”智能的計算機方面,進展仍十分緩慢。
網絡、國際互聯(lián)網
20世紀50年代以來計算機開始用作協(xié)調來自不同地方之信息的工具,美國軍方的賢者系統(tǒng)(SAGE)就是這方面第一個大規(guī)模系統(tǒng)。之后“軍刀”等一系列特殊用途的商業(yè)系統(tǒng)也不斷涌現(xiàn)出來。
70年代后,美國各大院校的計算機工程師開始使用電信技術把他們的計算機連接起來。由于這方面的工作得到了ARPA的贊助,其計算機網絡也就被稱為ARPANET。此后,用于ARPA網的技術快速擴散和進化,這個網絡也沖破大學和軍隊的范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國際互聯(lián)網(Internet)。網絡的出現(xiàn)導致了對計算機屬性和邊界的再定義。太陽微系統(tǒng)公司的John Gage 和 Bill Joy就指出:“網絡即是計算機”。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程序紛紛向能訪問諸如網內其它計算機等網絡資源的方向發(fā)展。最初這些網絡設備僅限于為高端科學工作者所使用,但90年代后隨著電子郵件和萬維網(World Wide Web)技術的擴散,以及以太網和ADSL等網絡連接技術的廉價化,互聯(lián)網絡已變得無所不在。今日入網的計算機總數(shù),何以千萬計;無線互聯(lián)技術的普及,使得互聯(lián)網在移動計算環(huán)境中亦如影隨形。比如在筆記本計算機上廣泛使用的Wi-Fi技術就是無線上網的代表性應用
四、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tǒng)等。“人工智能”一詞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從那以后,研究者們發(fā)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隨之擴展。人工智能是一門極富挑戰(zhàn)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它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等,總的說來,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這種“復雜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繁重的科學和工程計算本來是要人腦來承擔的,現(xiàn)在計算機不但能完成這種計算, 而且能夠比人腦做得更快、更準確,因之當代人已不再把這種計算看作是“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任務”, 可見復雜工作的定義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而變化的, 人工智能這門科學的具體目標也自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fā)展。它一方面不斷獲得新的進展,一方面又轉向更有意義、更加困難的目標。目前能夠用來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質手段以及能夠實現(xiàn)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就是計算機,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史是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fā)展史聯(lián)系在一起的。除了計算機科學以外, 人工智能還涉及信息論、控制論、自動化、仿生學、生物學、心理學、數(shù)理邏輯、語言學、醫(yī)學和哲學等多門學科。人工智能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表示、自動推理和搜索方法、機器學習和知識獲取、知識處理系統(tǒng)、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自動程序設計等方面。
[編輯本段]【人工和智能】
人工智能的定義可以分為兩部分,即“人工”和“智能”?!叭斯ぁ北容^好理解,爭議性也不大。有時我們會要考慮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著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沒有高到可以創(chuàng)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總的來說,“人工系統(tǒng)”就是通常意義下的人工系統(tǒng)。
關于什么是“智能”,就問題多多了。這涉及到其它諸如意識(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維(mind)(包括無意識的思維(unconscious_mind)等等問題。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這是普遍認同的觀點。但是我們對我們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對構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難定義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對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關于動物或其它人造系統(tǒng)的智能也普遍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課題。
人工智能目前在計算機領域內,得到了愈加廣泛的重視。并在機器人,經濟政治決策,控制系統(tǒng),仿真系統(tǒng)中得到應用。
[編輯本段]【人工智能的定義】
著名的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對人工智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科學?!倍硪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溫斯頓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边@些說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學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guī)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tǒng),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能)。也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基因工程、納米科學、人工智能)三大尖端技術之一。這是因為近三十年來它獲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在很多學科領域都獲得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已自成一個系統(tǒng)。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guī)劃等)的學科,主要包括計算機實現(xiàn)智能的原理、制造類似于人腦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應用。人工智能將涉及到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學科??梢哉f幾乎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其范圍已遠遠超出了計算機科學的范疇,人工智能與思維科學的關系是實踐和理論的關系,人工智能是處于思維科學的技術應用層次,是它的一個應用分支。從思維觀點看,人工智能不僅限于邏輯思維,要考慮形象思維、靈感思維才能促進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發(fā)展,數(shù)學常被認為是多種學科的基礎科學,數(shù)學也進入語言、思維領域,人工智能學科也必須借用數(shù)學工具,數(shù)學不僅在標準邏輯、模糊數(shù)學等范圍發(fā)揮作用,數(shù)學進入人工智能學科,它們將互相促進而更快地發(fā)展。
[編輯本段]【實際應用】
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tǒng),智能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序設計,還有航天應用等。
[編輯本段]【學科范疇】
人工智能是一門邊沿學科,屬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
[編輯本段]【涉及學科】
哲學和認知科學,數(shù)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信息論,控制論,不定性論,仿生學,
[編輯本段]【研究范疇】
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現(xiàn),智能搜索,推理,規(guī)劃,機器學習,知識獲取,組合調度問題,感知問題,模式識別,邏輯程序設計,軟計算,不精確和不確定的管理,人工生命,神經網絡,復雜系統(tǒng),遺傳算法
[編輯本段]【應用領域】
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
[編輯本段]【意識和人工智能的區(qū)別】
人工智能就其本質而言,是對人的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
對于人的思維模擬可以從兩條道路進行,一是結構模擬,仿照人腦的結構機制,制造出“類人腦”的機器;二是功能模擬,暫時撇開人腦的內部結構,而從其功能過程進行模擬?,F(xiàn)代電子計算機的產生便是對人腦思維功能的模擬,是對人腦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更不會超過人的智能。
“機器思維”同人類思維的本質區(qū)別:
1.人工智能純系無意識的機械的物理的過程,人類智能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過程。
2.人工智能沒有社會性。
3.人工智能沒有人類的意識所特有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能力。
4.兩者總是人腦的思維在前,電腦的功能在后。
[編輯本段]【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一個比較流行的定義,也是該領域較早的定義,是由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在1956年的達特矛斯會議(Dartmouth Conference)上提出的:人工智能就是要讓機器的行為看起來就象是人所表現(xiàn)出的智能行為一樣。但是這個定義似乎忽略了強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見下)。另一個定義指人工智能是人造機器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能性。總體來講,目前對人工智能的定義大多可劃分為四類,即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行動”、“理性地思考”和“理性地行動”。這里“行動”應廣義地理解為采取行動,或制定行動的決策,而不是肢體動作。
強人工智能
強人工智能觀點認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決問題(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機器,并且,這樣的機器能將被認為是有知覺的,有自我意識的。強人工智能可以有兩類:
類人的人工智能,即機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維一樣。
非類人的人工智能,即機器產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樣的知覺和意識,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樣的推理方式。
弱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觀點認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Reasoning)和解決問題(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機器,這些機器只不過看起來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擁有智能,也不會有自主意識。
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并且一般認為這一研究領域已經取得可觀的成就。強人工智能的研究則出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下。
對強人工智能的哲學爭論
“強人工智能”一詞最初是約翰·羅杰斯·希爾勒針對計算機和其它信息處理機器創(chuàng)造的,其定義為:
“強人工智能觀點認為計算機不僅是用來研究人的思維的一種工具;相反,只要運行適當?shù)某绦?,計算機本身就是有思維的?!保↗ Searle in Minds Brains and Programs. The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vol. 3, 1980)這是指使計算機從事智能的活動。在這里智能的涵義是多義的、不確定的,象下面所提到的就是其中的例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時,必須知道明確的程序。可是,人即使在不清楚程序時,根據(jù)發(fā)現(xiàn)(heu- ristic)法而設法巧妙地解決了問題的情況是不少的。如識別書寫的文字、圖形、聲音等,所謂認識模型就是一例。再有,能力因學習而得到的提高和歸納推理、依據(jù)類推而進行的推理等,也是其例。此外,解決的程序雖然是清楚的,但是實行起來需要很長時間,對于這樣的問題,人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出相當好的解決方法,如競技的比賽等就是其例。還有,計算機在沒有給予充分的合乎邏輯的正確信息時,就不能理解它的意義,而人在僅是被給予不充分、不正確的信息的情況下,根據(jù)適當?shù)难a充信息,也能抓住它的意義。自然語言就是例子。用計算機處理自然語言,稱為自然語言處理。
關于強人工智能的爭論不同于更廣義的一元論和二元論(dualism)的爭論。其爭論要點是:如果一臺機器的唯一工作原理就是對編碼數(shù)據(jù)進行轉換,那么這臺機器是不是有思維的?希爾勒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舉了個中文房間的例子來說明,如果機器僅僅是對數(shù)據(jù)進行轉換,而數(shù)據(jù)本身是對某些事情的一種編碼表現(xiàn),那么在不理解這一編碼和這實際事情之間的對應關系的前提下,機器不可能對其處理的數(shù)據(jù)有任何理解。基于這一論點,希爾勒認為即使有機器通過了圖靈測試,也不一定說明機器就真的像人一樣有思維和意識。
也有哲學家持不同的觀點。Daniel C. Dennett 在其著作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里認為,人也不過是一臺有靈魂的機器而已,為什么我們認為人可以有智能而普通機器就不能呢?他認為像上述的數(shù)據(jù)轉換機器是有可能有思維和意識的。
有的哲學家認為如果弱人工智能是可實現(xiàn)的,那么強人工智能也是可實現(xiàn)的。比如Simon Blackburn在其哲學入門教材 Think 里說道,一個人的看起來是“智能”的行動并不能真正說明這個人就真的是智能的。我永遠不可能知道另一個人是否真的像我一樣是智能的,還是說她/他僅僅是看起來是智能的?;谶@個論點,既然弱人工智能認為可以令機器看起來像是智能的,那就不能完全否定這機器是真的有智能的。Blackburn 認為這是一個主觀認定的問題。
需要要指出的是,弱人工智能并非和強人工智能完全對立,也就是說,即使強人工智能是可能的,弱人工智能仍然是有意義的。至少,今日的計算機能做的事,像算術運算等,在百多年前是被認為很需要智能的。
[編輯本段]【人工智能簡史】
人工智能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但隨著1941年以來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技術已最終可以創(chuàng)造出機器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從那以后,研究者們發(fā)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隨之擴展,在它還不長的歷史中,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比預想的要慢,但一直在前進,從40年前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了許多AI程序,并且它們也影響到了其它 技術的發(fā)展。
計算機時代
1941年的一項發(fā)明使信息存儲和處理的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革命.這項同時在美國和德國出現(xiàn)的 發(fā)明就是電子計算機.第一臺計算機要占用幾間裝空調的大房間,對程序員來說是場惡夢:僅僅為運行一 個程序就要設置成千的線路.1949年改進后的能存儲程序的計算機使得輸入程序變得簡單些,而且計算機 理論的發(fā)展產生了計算機科學,并最終促使了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計算機這個用電子方式處理數(shù)據(jù)的發(fā)明, 為人工智能的可能實現(xiàn)提供了一種媒介.
AI的開端
雖然計算機為AI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 的聯(lián)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饋理論的美國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饋控制的例子是自動調溫器.它 將收集到的房間溫度與希望的溫度比較,并做出反應將加熱器開大或關小,從而控制環(huán)境溫度.這項對反饋 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從理論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動都是反饋機制的結果.而反饋機制是有可 能用機器模擬的.這項發(fā)現(xiàn)對早期AI的發(fā)展影響很大.
1955年末,Newell和Simon做了一個名為"邏輯專家"(Logic Theorist)的程序.這個程序被許多人 認為是第一個AI程序.它將每個問題都表示成一個樹形模型,然后選擇最可能得到正確結論的那一枝來求解 問題."邏輯專家"對公眾和AI研究領域產生的影響使它成為AI發(fā)展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56年,被認為是 人工智能之父的John McCarthy組織了一次學會,將許多對機器智能感興趣的專家學者聚集在一起進行了一 個月的討論.他請他們到 Vermont參加 " Dartmouth人工智能夏季研究會".從那時起,這個領域被命名為 "人工智能".雖然 Dartmouth學會不是非常成功,但它確實集中了AI的創(chuàng)立者們,并為以后的AI研究奠定了基礎.
Dartmouth會議后的7年中,AI研究開始快速發(fā)展.雖然這個領域還沒明確定義,會議中的一些思想 已被重新考慮和使用了. Carnegie Mellon大學和MIT開始組建AI研究中心.研究面臨新的挑戰(zhàn): 下一步需 要建立能夠更有效解決問題的系統(tǒng),例如在"邏輯專家"中減少搜索;還有就是建立可以自我學習的系統(tǒng).
1957年一個新程序,"通用解題機"(GPS)的第一個版本進行了測試.這個程序是由制作"邏輯專家" 的同一個組開發(fā)的.GPS擴展了Wiener的反饋原理,可以解決很多常識問題.兩年以后,IBM成立了一個AI研 究組.Herbert Gelerneter花3年時間制作了一個解幾何定理的程序.
當越來越多的程序涌現(xiàn)時,McCarthy正忙于一個AI史上的突破.1958年McCarthy宣布了他的新成 果: LISP語言. LISP到今天還在用."LISP"的意思是"表處理"(LISt Processing),它很快就為大多數(shù)AI開發(fā)者采納.
1963年MIT從美國政府得到一筆220萬美元的資助,用于研究機器輔助識別.這筆資助來自國防部 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已保證美國在技術進步上領先于蘇聯(lián).這個計劃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計算機科學家, 加快了AI研究的發(fā)展步伐.
大量的程序
以后幾年出現(xiàn)了大量程序.其中一個著名的叫"SHRDLU"."SHRDLU"是"微型世界"項目的一部分,包括 在微型世界(例如只有有限數(shù)量的幾何形體)中的研究與編程.在MIT由Marvin Minsky領導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 面對小規(guī)模的對象,計算機程序可以解決空間和邏輯問題.其它如在60年代末出現(xiàn)的"STUDENT"可以解決代數(shù) 問題,"SIR"可以理解簡單的英語句子.這些程序的結果對處理語言理解和邏輯有所幫助.
70年代另一個進展是專家系統(tǒng).專家系統(tǒng)可以預測在一定條件下某種解的概率.由于當時計算機已 有巨大容量,專家系統(tǒng)有可能從數(shù)據(jù)中得出規(guī)律.專家系統(tǒng)的市場應用很廣.十年間,專家系統(tǒng)被用于股市預 測,幫助醫(yī)生診斷疾病,以及指示礦工確定礦藏位置等.這一切都因為專家系統(tǒng)存儲規(guī)律和信息的能力而成為可能.
70年代許多新方法被用于AI開發(fā),著名的如Minsky的構造理論.另外David Marr提出了機器視覺方 面的新理論,例如,如何通過一副圖像的陰影,形狀,顏色,邊界和紋理等基本信息辨別圖像.通過分析這些信 息,可以推斷出圖像可能是什么.同時期另一項成果是PROLOGE語言,于1972年提出. 80年代期間,AI前進更為迅速,并更多地進入商業(yè)領域.1986年,美國AI相關軟硬件銷售高達4.25億 美元.專家系統(tǒng)因其效用尤受需求.象數(shù)字電氣公司這樣的公司用XCON專家系統(tǒng)為VAX大型機編程.杜邦,通用 汽車公司和波音公司也大量依賴專家系統(tǒng).為滿足計算機專家的需要,一些生產專家系統(tǒng)輔助制作軟件的公 司,如Teknowledge和Intellicorp成立了。為了查找和改正現(xiàn)有專家系統(tǒng)中的錯誤,又有另外一些專家系統(tǒng)被設計出來.
從實驗室到日常生活
人們開始感受到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計算機技術不再只屬于實驗室中的一小群研究人員. 個人電腦和眾多技術雜志使計算機技術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有了象美國人工智能協(xié)會這樣的基金會.因為AI開發(fā) 的需要,還出現(xiàn)了一陣研究人員進入私人公司的熱潮。150多所像DEC(它雇了700多員工從事AI研究)這樣的公司共花了10億美元在內部的AI開發(fā)組上.
其它一些AI領域也在80年代進入市場.其中一項就是機器視覺. Minsky和Marr的成果現(xiàn)在用到了生產線上的相機和計算機中,進行質量控制.盡管還很簡陋,這些系統(tǒng)已能夠通過黑白區(qū)別分辨出物件形狀的不同.到1985年美國有一百多個公司生產機器視覺系統(tǒng),銷售額共達8千萬美元.
但80年代對AI工業(yè)來說也不全是好年景.86-87年對AI系統(tǒng)的需求下降,業(yè)界損失了近5億美元.象 Teknowledge和Intellicorp兩家共損失超過6百萬美元,大約占利潤的三分之一巨大的損失迫使許多研究領 導者削減經費.另一個另人失望的是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支持的所謂"智能卡車".這個項目目的是研制一種能完成許多戰(zhàn)地任務的機器人。由于項目缺陷和成功無望,Pentagon停止了項目的經費.
盡管經歷了這些受挫的事件,AI仍在慢慢恢復發(fā)展.新的技術在日本被開發(fā)出來,如在美國首創(chuàng)的模糊邏輯,它可以從不確定的條件作出決策;還有神經網絡,被視為實現(xiàn)人工智能的可能途徑.總之,80年代AI被引入了市場,并顯示出實用價值.可以確信,它將是通向21世紀之匙. 人工智能技術接受檢驗 在"沙漠風暴"行動中軍方的智能設備經受了戰(zhàn)爭的檢驗.人工智能技術被用于導彈系統(tǒng)和預警顯示以 及其它先進武器.AI技術也進入了家庭.智能電腦的增加吸引了公眾興趣;一些面向蘋果機和IBM兼容機的應用 軟件例如語音和文字識別已可買到;使用模糊邏輯,AI技術簡化了攝像設備.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更大的需求促 使新的進步不斷出現(xiàn).人工智能已經并且將繼續(xù)不可避免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人工智能專業(yè)機構
美國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2.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 (CA)
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內基美隆大學 (PA)
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華盛頓大學
6.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賓夕法尼亞大學
8.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9.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
10. Cornell University 康乃爾大學 (NY)
11.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馬薩諸塞大學Amherst校區(qū)
12.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亞理工學院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1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學
15. 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 (N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7.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學 (RI)
18. Yale University 耶魯大學 (CT)
1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20.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中國
1、北京大學
2、清華大學
3、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4、廈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
5、中國AI創(chuàng)業(yè)研發(fā)俱樂部
以上就是關于圖靈工業(yè)機器人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圖靈機器人調用次數(shù)(圖靈機器人調用次數(shù)怎么設置)